思维结构评价实践探索
——以综合思维为例

2021-04-16 11:40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里海要素水平

四川 尚 竞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开展思维结构评价。本文参考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以综合思维评价为例,开展思维结构评价,以期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当前学习任务已达到综合思维的某个水平。

思维的发展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的思维表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其中之一是对思维结构的评价。在大多数情况下,考试往往以“知识点”的多寡为评分标准,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结构的评价。《课程标准》将综合思维确定为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尝试参考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进行评价,参照《课程标准》中综合思维水平划分,评价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综合思维水平。

一、《课程标准》对综合思维及水平的界定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根据在不同复杂程度情境中,对要素及要素间相互关系、地理事物现象的时空演化、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的影响及人地关系的分析,划分成4个水平(表1)。

表1 综合思维水平划分

由上表可知,综合思维水平的划分首先体现在认知情境方面。水平1到水平4的认知情境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给定到现实的,即影响综合思维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对认知情境的熟悉程度和认识情境与现实情境的接近程度。

其次,综合思维水平的划分主要体现在地理要素的差异上。一是地理要素的综合数量,水平1综合两个地理要素,水平2综合多个地理要素,水平3综合各个地理要素,即水平越高,地理综合要素越多;二是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平1到水平4,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越趋近于现实;三是地理要素的发展演化,水平1到水平4,地理要素在一定的时空、不同地域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接近现实。

再次,综合思维水平的划分体现在认知程度方面。水平1要求分析,水平2到水平4要求解释,且解释的要求越来越高。王民教授依据认知程度划分综合思维水平的标准为:了解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对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作出简要解释、对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综合各要素作出合理解释。即综合思维水平越高,认知程度越高。

尽管《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思维水平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这却给教学实践中综合思维的评价带来了困惑。同一个试题情境,对于曾经有过生活体验或曾了解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熟悉的情境,对于从未了解过此情境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陌生的情境,然而老师并不能清楚地知道所有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因此并不能完全就试题情境的熟悉程度、复杂程度来评价综合思维水平。有的学生虽然回答中只用到两个地理要素,但他却能就这两个要素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有的学生尽管用到多个地理要素,但却不能解释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要素的综合程度与认知程度并不对应。同一个学生,在回答不同试题时,表现出的综合思维水平也可能不同。如何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并在后期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素养作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了所有地理教师面前。

二、SOLO分类理论概述

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B.彼格斯(John B.Biggs)和凯文F.科利斯(Kevin F.Collis)将个人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称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OLO)”。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的回答区分成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划分学生回答层次的四个维度分别为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回答结构。能力指工作记忆量或注意广度,更高层次的回答需要的工作记忆量更大。思维操作指将任务内容的线索与回答联系起来的思维操作,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拒绝、同义反复、转换、归纳和合乎逻辑的演绎。收敛指得出某种结论,一致性指结论与素材、结论之间不矛盾,层次由低到高一致性越来越好。回答结构则以学生对可利用的三类素材(不相关素材、展示过的相关素材、没有提供过的素材或原理)的利用情况划分,层次越高,利用的素材越多。

SOLO分类理论对于综合思维评价的启示在于:一是评价学生的综合思维结构,而非一般认知水平;二是评价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综合思维素养水平,即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综合思维进行评价;三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综合的地理要素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解答的一致性与收敛来甄别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思维结构层次。

三、参考SOLO分类理论评价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综合思维素养水平

如前所述,综合思维评价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笔者尝试打破水平的限制,参考SOLO分类理论评价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综合思维素养水平。综合思维素养要求学生能从一定的情境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地理要素,就这些相关的要素与问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解释,并将这些要素综合在一定的时空中,就其发展演化进行解释,或者将这些要素综合在不同空间中,就其发展演化进行解释,即要求学生具有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思维。一定的时空中、或不同的地域中的地理事象,均是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素综合是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前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将综合思维拆分成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即将综合思维拆分成一定结构进行评价。评价时,可将时间和地方作为地理要素,先评价学生要素综合素养,再评价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素养。

表2 综合思维结构评价

笔者以2019年全国卷Ⅰ第37题(1)题为例,依据本市某校高三某班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价该班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水平。

【例1】(2019年全国卷Ⅰ,37题)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如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本题以里海的发展演化过程为线索,要求学生结合地理要素地貌、水文、气候的相互关系,分析大高加索山脉隆起对里海地区的影响,阐明某地地貌改变引起的本地及周边地区气候、水文的改变,隐含了地理要素随时间不断变化、地域间相互联系的特点,即考查了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的思维。

表3 个别学生综合思维评价

学生甲的解答表明他知道大高加索山脉隆起会对里海面积产生影响,能将相邻地区的地貌变化建立联系,具备地域综合的意识,但不能进行解释,不具备要素综合的能力,后期学习应当注重知识及知识体系建构。学生乙在学生甲的基础上能将地貌与气候要素进行综合,具备要素综合的意识,能简要解释,后期学习应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和地理原理理解。学生丙能将山脉对气流的影响、气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湖泊的影响进行合理的阐释,具备了良好的要素综合思维,后期学习应注重建立要素与时间、空间的联系。学生丁则能系统地、地域性地解释大高加索山脉隆起对里海的影响,将地貌、水文、气候、时空、不同地域进行综合,具备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域综合的思维。

猜你喜欢
里海要素水平
张水平作品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这才是搁置争议的正确打开方式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里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