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比喻 巧学地理

2021-04-16 11:39浙江蒋亚琴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绵比喻学生

浙江 蒋亚琴

比喻是一种语文修辞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善用比喻,就能帮助学生巧记地理知识,巧学地理原理,巧解地理问题,使地理学习更有效。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如果具有启发性、生动性,会用诙谐的比喻,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网课老师的评价也比较高。从心理学观点看,教学语言若能运用对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往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善用比喻,就能帮助学生巧记地理知识,巧学地理原理,巧解地理问题,使地理学习更有效。

一、巧记地理知识

相比小学生,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减弱,而理解能力增强。运用比喻,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活化记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识性的地理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记忆的。例如,省区或国家轮廓的记忆,就可通过比喻来记,甘肃形似一块如意,海南像一个菠萝,陕西形如一个秦始皇兵马俑的跪俑,意大利似一只靴子,尼泊尔像一截香肠。新疆的地形轮廓为三山夹两盆,可借用地方特产“羊肉烤串”作比喻,把三块肥肉比喻为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中间夹着两块精肉,即为两个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2019版湘教版教材必修1也有很多表述运用了比喻手法来形象生动地解释地理知识。例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把它们比喻为鸡蛋结构(蛋黄、蛋白、蛋壳)。有关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以炸弹来做比喻,一个炸弹所含的炸药量相当于震级,而炸弹爆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这相当于地震烈度。再如森林、湿地和海洋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把它们分别比喻成地球之肺、之肾、之心,那么它们净化空气、净化水中污染物质、河流(外流河)注入海洋的作用清晰明了。“春雨贵如油”说明华北的春旱;“滴雨似黄金”说明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比喻还可以入题,如以下3道例题。

【例1】“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参考答案】C

说明:题干材料用比喻来形象地说明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让学生能够读图分辨,结合图文和所学知识,“大量脱发”描述荒漠化,指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动脉受阻”指的是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脚肿”指的是地上河,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

【例2】(2020年江苏卷,27题)(节选)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 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说明:考生很容易遗漏“地势高”这个得分点,把富塔贾隆高原比作尼日尔河的“水塔”,如果能从水塔的形态角度联想,水塔高高在上,就容易想到“地势高”这个因素。

【例3】“旗云”是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当太阳光照射在山坡碎石上,空气受热上升后冷凝于山脊或山峰附近形成云,朝一个方向飘动,因形状如旗帜而得名。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旗云景观图,图中山上白色为积雪。

旗云的形成原理类似于

( )

A.夜间山风 B.山地谷风

C.山区焚风 D.东亚季风

【参考答案】B

说明:根据旗云的形态可以形象地解释旗云成因,“当太阳光照射在山坡碎石上,空气受热上升后冷凝于山脊或山峰附近形成云,朝一个方向飘动,因形状如旗帜而得名。”珠峰旗云是由高空风与山地坡面气流叠加形成的对流性积云,其水平方向飘动主要受高空西风的影响,垂直方向飘动主要受上升气流的影响,其对流运动的上升气流类似于谷风。

此外,牛轭湖、冲积扇、鱼鳞坑等试题也都可以从喻体的形态特点着手,更形象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突破地理重难点。

二、巧学地理原理

地理原理是地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而比喻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解释地理原理。例如,山谷风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山谷风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运用“冷却器”和“加热炉”的比喻说明山谷风,一下就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变成了“冷却器”,降温快,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离地面远,降温较少,坡地的冷空气流入山谷,形成山风;而白天,坡地接受光热较多,变成了“加热炉”,增温快,而山谷,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形成了谷风。地膜和塑料大棚的工作原理学生也很容易混淆,两者材料都是塑料,都可以保温,都和大气逆辐射有关。而通过比喻,把地膜比喻为“贴身保暖衣”,把大棚比喻为“羽绒保暖衣”,就容易区分了。两者的区别在于地膜与地面间的空气少,而大棚中的空气多。故地膜侧重于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而保温;而大棚则应以隔绝热交换为主起到保温作用。

再如城市的热岛效应就是把城市比作岛屿,在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还有城市的湿岛效应、雾岛效应都能形象化地解释地理原理。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例4就以海绵城市入题,海绵,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向海绵一样会吸水,影响水循环的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使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弱,从而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还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例4】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A

【例5】(2020年浙江7月选考,16题)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

16.评价过程中,可以

( )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16.B

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流程很难区分,特别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解题过程中借用比喻,把遥感的工作原理比喻为“拍照片”,获取“面”的信息,如例5的植被覆盖信息;把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比喻为人的大脑的思考过程,对地理数据具有管理、分析、显示和输出等功能,如该题“进行数据图层管理”“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那么两者就容易区分,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各司其职,共同作用。

三、巧解地理问题

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一碰到农业、人口等问题,教师讲得起劲,学生因为没有这种体验,直接和间接经验都很少,就会听得很吃力。这时如果能够运用与他们自身关系密切的事物打比喻,就容易多了。如例6考查农作物的判断及相应的农事活动,这组题错误率很高,就在于学生缺少农事经验。在解题过程中,笔者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为比喻,长身高最快时期就如农作物的返青拔节抽穗期,窜个最快时,这时候也最需要营养供应,即为题干中所指的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

【例6】(2018年11月浙江选考,20,21题)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

月份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月平均气温(℃)1460-218162126月平均降水量(mm)271354712183757生育期时间应为10月、11月时间应为12月、次年1月时间应为2月、3月、4月成熟收割期

20.该农作物是

(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土豆

21.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 )

A.播种发芽成苗期 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 D.成熟收割期

【参考答案】20.B 21.C

此外,地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地理事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都可运用比喻。例如,降水需要三个条件:物质条件是水汽和凝结核,动力条件是降温,而把降水过程比喻为拧湿毛巾的过程,一个“拧”,把水汽由未饱和到过饱和的状态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再如冰川融化造成的影响,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冰川学家弗斯特对此有个经典的比喻,冰山断裂入海就像浴缸拔去了塞子,后面的水就会一下子流下去。冰山这个塞子被“拔”掉后,更多的大陆冰川将会加速入海,融化而成的巨大淡水又会使海平面上升,继而造成全球性的各种灾害。“南方植树似水库,北方则像抽水机”,这个比喻形象地比较了不同区域植树造林的影响,植树造林,并不是“万金油”,南方丘陵山地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而北方干旱地区则会导致水资源更为紧张。

综上所述,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善用比喻,不但能使复杂的地理知识生动化,使抽象的地理原理形象化,使深奥的地理问题简单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联想、创新等深层次动机,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海绵比喻学生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买椟dú还珠
赶不走的学生
海绵是植物吗?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