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1-04-17 03:37缪寿式赵琦峰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单孔

缪寿式 赵琦峰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温州 3252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 325027)

目前,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中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的时间比较急,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该病情突发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肺大泡破裂造成的,医生对此经常会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的术后病情复发率较高,患者还会受到该病情的困扰[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单孔胸腔镜术式逐渐在医院中应用,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术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排除患者胸腔内的多余气体,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治疗效果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2]。本研究比较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X线片或胸部CT确诊为肺大泡,排除胸腔镜手术禁忌者及其他肺部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9~32岁,平均年龄(25.92±5.17)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19±4.77)岁。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准备做好后,使患者呈侧卧位的姿势,方便进行后期的手术,在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切3cm的切口,作为手术的观察口,并放入胸腔镜;在患者第4肋的腋前线和腋后线第九肋间处切2cm的切口,作为手术的操作口,在胸腔镜进行观察,在操作口进行肺大疱的切除,对活动性出血进行充分的止血,然后在观察口放置引流管。

实验组术前准备的麻醉起效后,使患者呈半侧卧位的姿势,使患者的单肺通气,在患者的腋前线与腋中线第5肋间切3cm 的切口,在该切口放入胸腔镜和其他医用器械,观察胸腔内肺大疱的位置,并进行切除,将切除的肺组织移出胸腔,详细清点医用器械是否全部移出患者的胸腔,对活动性出血进行充分的止血,排空胸腔内的气体,在观察口放置引流管,便于术后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

术后指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复张情况、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d疼痛程度评分(VAS)。采用视觉模拟评价(VAS)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剧痛,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肺复张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指标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肺大泡破裂,气体进入人的胸腔,从而引发的一种肺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4]。近年来,随着单孔胸腔镜配套专用器械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医师相关技术的掌握和不断成熟,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在理论上是安全可行的[5]。有研究认为切口长度和数目的减小大大减轻了对肌肉、神经、血管的损伤,且损伤局限在一个肋间,使得术后疼痛程度和胸壁麻木程度及范围有了明显减轻[6];并可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够使患者更早、更积极地咳嗽咳痰和下床活动,更快恢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恢复时间[7~8]。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术后引流量、肺复张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与传统胸腔镜切除术相当。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自发性气胸临床治疗中选择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自发性气胸单孔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