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钠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04-18 06:55王立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透明质结膜眼压

王立博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青光眼患者时,主要采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虽具有显著疗效,但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浅前房并发症,且治疗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青光眼患者在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后1~2 d,相较于正常情况而言,其前房较浅,但周边还有前房存在,而且由于巩膜瓣与结膜瓣的愈合,可降低房水流出量;一般在术后4~5 d,前房可恢复至正常深度;但若在术后5~7 d后,患者前房依旧较浅,或者还未形成前房,那么则可判断其发生术后浅前房并发症。一旦患者在发生浅前房症状后,未得到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恰当,那么则会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白内障、角膜内皮受到损伤、角膜病变等,进而造成患者手术失败。因此,若患者术后存在浅前房症状,在治疗时应准确把控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对确保患者手术效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1-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透明质酸钠应用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接收的152 例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术后有45 例(51 眼)出现浅前房,其中男27 例(33 眼),女18 例(18 眼);年龄最小40 岁,最大68 岁,平均年龄(58.9±4.5)岁;3 例(6 眼)经过药物、加压包扎双眼等治疗后,5~7 d 内患者形成前房;42 例(45 眼)经药物等治疗5~7 d 后,仍未形成前房。将其随机分为前房注气术组(25 例,25 眼)和透明质酸钠组(17 例,20 眼)。前房深度评价标准:以Spaeth 分类法分为Ⅰ级、Ⅱ级与Ⅲ级,其中患者角膜内皮接触到周边虹膜,为Ⅰ级;患者虹膜全部接触到角膜内皮,仅仅在角膜内皮、瞳孔区处晶状体存在间隙,为Ⅱ级;患者虹膜、晶状体全部接触到角膜内皮,并且无前房存在,为Ⅲ级。

1.2 方法 对于前房浅等级为Ⅰ~Ⅱ级患者,经药物等治疗5~7 d 后,仍未形成前房者,或者前房浅等级>Ⅱ级患者,均实施手术方式治疗。

1.2.1 手术方法 采取浓度为0.4%的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商品名:倍诺喜)实施表面麻醉,在颞侧透明角膜缘内2 mm 位置,应用15 度刀进行角膜穿刺。之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针头借助穿刺口进入到前房中,透明质酸钠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注入到前房中,前房注气术组采用消毒空气注入到前房中,以此来形成前房。其中消毒空气与透明质酸钠注射量结合患者前房情况进行确定。在手术过程中,应将透明质酸钠充分、均匀填入前房中,不可在同个位置处注入过量透明质酸钠,避免对患者前房角造成破坏。在手术完成后,在患者结膜下注射4 万U 庆大霉素与2.5 mg 地塞米松,之后包扎双眼。

1.2.2 术后处理 在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阿托品进行散瞳处理,并给予抗生素与皮质类固醇。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的前房与滤过泡情况,测量其眼压与眼力,查看有无出现其他并发症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包括一次手术成功率与二次手术成功率;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前房积血与炎症反应等;③分析两组气泡、透明质酸钠于前房中的维持时间与术后眼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前房注气术组一次手术成功20 眼,透明质酸钠组一次手术成功20 眼;透明质酸钠组一次手术成功率100.0%高于前房注气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组有5 眼经一次手术后3~6 d,前房再次发生消失,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均成功。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眼(%)]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前房注气术组发生前房积血7 眼(28.0%);炎症反应11 眼(44.0%),需接受全身用药或眼局部用药治疗;透明质酸钠组发生前房积血1 眼(5.0%),术后经药物治疗全部吸收;炎症反应2 眼(10.0%),未经过药物治疗,并在7 d 内炎症消失。透明质酸钠组前房积血、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前房注气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眼(%)]

2.3 两组气泡、透明质酸钠于前房中的维持时间与术后眼压情况分析 前房注气术组气泡在前房中滞留时间为2~4 d;透明质酸钠组透明质酸钠滞留时间为3~6 d,且吸收比较缓慢,促使前房可维持在一定深度,而不会因过快由滤过口排出,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浅前房症状,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前房注气术组出现高眼压症状1 例,平均眼压为12 mm Hg;透明质酸钠组出现高眼压症状3 例,眼压最高为30 mm Hg,平均眼压14 mm Hg 左右,但经过降眼压药物治疗后,2~3 d 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3 讨论

3.1 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①过滤过强:由于巩膜瓣过薄、引流太大、缝线过松等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形式为滤过泡较大、透明,而经滤过过强因素所导致的浅前房主要为Ⅰ级、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如加压包扎、散瞳等,患者在3~5 d 内就能够形成浅前房;②脉络膜脱离:主要是由于血管硬化、高血压等因素造成的,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低眼压的因素;除此之外,缝合不严实、手术切口偏向于后方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脉络膜脱离现象;③结膜瓣渗漏:主要表现形式为术后患者眼泪较多,将荧光素滴入结膜囊后,可有绿色溪流出现,并且还会有低眼压症状存在。而结膜瓣渗漏所造成的浅前房通常为Ⅰ级、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如加压包扎、散瞳等,患者可在1~2 d 内形成浅前房。④其他:由于脉络膜周边部位脱离、房水分泌降低(包括睫状体水肿、炎症、持续性低眼压)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症状[4,5]。

3.2 术后预防患者出现浅前房症状措施 手术前,应确保患者眼压处于稳定状态,若患者眼压不稳定,应在术前30 min 给予其静脉滴注浓度为20%甘露醇,实施麻醉时,需对患者眼球实施压迫、软化处理,之后根据患者手术前的眼压情况、身体具体情况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展开治疗。医师手术中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确保动作轻柔,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患者的眼部组织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在进行前房穿刺过程中,对于缝线的松紧度应合理控制,不能太过于松弛,也不可能太过于紧绷,对结膜瓣进行严密缝合,避免因结膜瓣出现后退而导致伤口出现渗漏现象,进而提高到手术成功率。本次研究中,有3 例(6 眼)经过药物、加压包扎双眼等治疗后,5~7 d 内形成前房;42 例(45 眼)分别采取前房注气术与注入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前房注气术组,且前房积血发生率与炎症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前房注气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透明质酸钠属于粘弹剂,具有较强粘性,且分子量比较大,故而弹性较大。通过在患者前房注入透明的质酸钠之后,可使得前房维持相应深度,不会由于过快从滤过口排出而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浅前房症状,相较于其他类型黏弹剂而言,具有安全性高、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创伤小等特点,故而在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前房浅等级为Ⅰ~Ⅱ级患者,经药物等治疗5~7 d 后,仍未形成前房者,或者前房浅等级为Ⅱ级以上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到前房中,可有效提高对患者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透明质结膜眼压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注射用透明质酸的应用进展
被“夸张”的眼病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