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字形看青铜食器的用途
——基于《说文解字》中器物字的阐释

2021-04-19 02:56张丽敏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食器殷商卜辞

张丽敏

(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 安阳455000)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有很多器物字,这些器物字形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应来源于对殷商时期的器物形制的描摹,所以要具体分析这些器物字,必须要结合殷商时期的器物形制及其在甲骨卜辞中的具体用法。目前发现,殷商时期器物名类众多,总量巨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在表意系统为主的甲骨文字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还原[1]。例如,甲骨文(鼎),突出两耳腹足鼎之器型;甲骨文(甗),上甑下鬲也是当时甗器型的描摹。不仅如此,甲骨文中的、均是对生活场景象形化的描述,在考古中发现的实物也能找到相互印证的实例。本文选用甲骨文字形中与青铜食器相关的字,主要包括鼎、鬲、簋、皿等器型,通过字形分析,对照《说文》的记载,用器物图例,结合考古出土资料、古文献资料来研究器物的功用,以期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一、鼎类

鼎是殷商时期最为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礼仪用器,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其形制为两耳、圆腹、三足,商代和西周早期还流行四足长方形的鼎。甲骨文中的鼎“”(见图1),两耳、圆腹、三足,是按照其形制描摹出来的。《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象析木以炊也。”[2]143正是对甲骨文鼎字的形制及功用的描述。

鼎在甲骨文中的用法主要有四种,以下选取卜辞辞例具体分析:

大意是卜问是否对祖乙选用两头圈养的牛、杂色牛、白色猪,烹食三小只圈养的羊进行岁祭。该条卜辞是关于岁祭的卜问,鼎在此的用法为烹食之意。

目前在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近200 件青铜鼎,青铜鼎的用途除了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之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烹煮肉类、熬煮稀饭、温热食物等直接与火接触的烹饪方式,功用类似于现在的锅,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亚大圆鼎[5]38,腹部及足部有烟炱迹,明显是与火直接接触的痕迹,同时也在一些鼎内发现有兽骨,如郭家庄东南殷墓M1[6]出土的圆鼎、方鼎和2件小方鼎,鼎内均有动物骨骼,这些历史的遗存都表明了鼎的烹煮用途(见图2)。

图2 鼎的用途示意图

甲骨文还包含与鼎相关的字形,说明了鼎的具体功用,大多还是与烹食肉类、祭祀敬奉有关。下文选取了三个字例进行分析:

二、鬲类

陶鬲是殷商时期最重要的炊器,三足中空,便于加热。甲骨文中的鬲有、、等几种写法,是按照殷商时期的陶鬲描摹出来的(见图3),《说文》记载:“鬲,鼎属,实五穀,象腹交文,三足。”[2]62正是对鬲及鬲的功用比较准确的叙述。鬲在甲骨文中有两种用法:

大意是甲午日卜问是否对丁宰杀十头牛,用鬲来祭祀。鬲在此为祭祀用具。

图3 鬲和鬲字示意图

在殷墟中发现的陶鬲数量众多,陶鬲应该是殷商时期民众的日用器具;发现的青铜鬲数量并不多,但根据鬲内的遗存物推定应为烹煮食物之用(见图4)。鼎与鬲均为烹煮用具,差别主要是鼎为烹煮大型牺牲肉类之用,鬲为煮粥、烹煮小型肉类牺牲或肉糜粥之类所用。例如在蓝田泄湖镇出土的青铜器西周铜鬲[7],青铜鬲内有鸡腿骨,鬲底有烧痕,也直接印证了鬲的用途。

甲骨文中还有很多跟鬲有关的字,有的与鬲烹煮实物有关,有的是形声字,目前看不出与鬲的烹煮功能是否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图4 鬲的用途示意图

三、簋(皀)类

《说文》“:皀,榖之馨香也,象嘉榖在裹中之形。”[2]106簋(皀)是殷商时期重要的盛食器,相当于现代的饭碗(见图5)。具体器型为大口,腹部均匀地鼓出,下承圈足,与甲骨文中“”的写法相印证,如米、榖等盛在簋之形。甲骨文中的用法主要为祭名。“庚□,其〔皀〕于□。皀。”(《合集》34602[3]1712)大意是贞问是不是采用皀祭。皀为古代盛放五穀或牺牲的器具,是祭祀中的重要礼器,至西周时期鼎簋制度形成之后,亦成为区分身份地位的用具。

图5 簋的用途示意图

就目前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簋内盛放除了谷物之外还可能有一些动物的肉类,例如殷墟郭家庄出土的簋[5]887内放置有动物的骨头;而在山西横水墓地出土的西周簋[8]内残留有大量的黑色碳化物质,最终鉴定为大米和肉类混合烹制的羹类食品的碳化物。

甲骨文中有很多与皀相关的字形,这些字形大多还是遵从皀的本义,大多与食物有关。

四、皿类

《说文》:“皿,饭食之用器也。”[2]104甲骨文中的皿写法为,如上部口沿外展的容器,下部圈足座底,可泛指壶、盨、簠、罍等盛器。在甲骨卜辞中皿主要用法为地名。“貞:令田于皿。勿令田于皿。”(《合集》10964 正[3]593)大意是正反两个方面卜问是否命令前往皿地进行田猎。

甲骨文中与皿相关的字形非常多,其中有些为祭名,例如血、蛊可指示出该器的用法;还有一些字形为形声字,例如盂,为一些人名地名的专用字。具体分析如下:

(1)血,《说文》:“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2]105甲骨文中写法为、,皿中有一个小圆圈或小点表示血的形态,器皿为盛放用具,即显示血为液态,又表明可以盛之奉祭,与《说文》解释相同。“示壬,血一牛,十?”(《甲编》221[11]29)大意是对祖先示壬进行祭祀,能否用血祭一头牛祭十只羊呢?血在此为祭名,即以一牛之血祭祖也。

本文从甲骨文入手,选取了商代生活最常见的食器器物字,对照《说文解字》,从这些食器器物字及以这些食器器物字为重要构成部件的同类字入手,放在甲骨文卜辞中分析其具体用法,同时还将出土实物摆放的位置、器物内盛放的物品及其使用痕迹来补正分析器物的用法,以期用卜辞和实物资料来明确器物的具体使用方法,了解殷商时期器物的用途和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

猜你喜欢
食器殷商卜辞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殷商遗址大搜寻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以设计力打造空间美学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