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思政设计研究
——以齐鲁工业大学军事技能课为例

2021-04-20 03:37王英龙李月娥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军事育人思政

王英龙,李月娥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1]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特别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以此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基于这一要求,“课程思政”旨在深度挖掘各项课程的育人要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于教学过程,打造完整的、多元的、立体的课程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内涵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有效协同,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4]

高校军事训练是国家基于现代化国防需求,针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解答,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全面提升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措施。[5]

一、军事技能课程教学现状

(一)军事技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军事技能课程普遍注重军事技能的训练,即“智识”教学,对训练过程蕴含的育人内涵发掘不够,军事训练德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部分高校军事技能训练只是作为实践活动开展,尚未实现课程化。

1.“品德”教育滞后于“智识”教育。学生内生动力不够,学生对军事技能教学目标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低,大部分学生学习军事技能满足于“混学分”;训练外部引力不够,部分军事技能训练方式老套、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课程内涵设计不够,目前很多高校在军事技能课教学设计上,局限于“大纲要求”,课程思政内容没有或缺失,或者只是单纯将思想政治元素呆板、机械地讲授给学生,未能与专业技能知识同频共振,实效性不强。

2.“智识”评价凌驾于“品德”评价。“成绩论英雄”,军事技能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是围绕如何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动作和军事基础知识,而对理想信念教育、个人品德意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重视不足,存在着“训练成绩好样样好”的普遍认识[6];“动作定英雄”,学校在军事技能课程评价方面缺乏全面设计,存在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体系不统一的问题,过于看重技能动作考核和基础知识考试,而军事技能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效果不作考核,导致出现仅以训练成绩评价学生的情况。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主、客体重视程度不够。任课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对“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教好技能动作和国防知识才是自己本职工作”的思想,忽视了新时代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功效。同时,受自身教育背景影响,大部分任课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对军事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深、一般规律掌握不透,对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因素的结合点也存在把握不准、结合不实、应用不活的情况,停留在机械讲解、生搬硬套层面,教育效果较差。教育客体方面,学生对军事技能训练认识不足,停留在学会军事技能动作、拿到相应学分的“浅层认知”,不能正确认识到动作训练背后融合思政元素给自己潜移默化带来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丧失了接纳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的主动与热情。这种对课程思政作用地位的认识偏差,使得军事技能育人功能的发挥“不尽人意”。[7]

2.军事技能课程思政设计不够科学完善。军事技能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完善、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弱化甚至缺乏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的问题,以至于教学实施中出现内涵输出不够、德育目标聚焦不准、融合教学拘泥形式、课程考核简单机械等问题。例如在课程目标制定中,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而素质目标和德育目标缺少足够的关注;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技能知识的面面俱到,而在“德融专业知识”方面做得不细不精;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知识和操作流程传授,而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协作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够不强。

二、军事技能课程思政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一)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

基于军事技能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教授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强体魄”,军事技能训练中高标准严要求的动作训练,可以强健大学生体魄,养成良好的、规律的作息习惯;二是“强本领”,作为学生脱离家庭开启独立生活的第一课,军训可有效增强大学生自理与自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发现能力,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政治纪律意识、民族爱国意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养成知礼仪守纪律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8];三是“强精神”,在军事技能训练教与学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情怀教育、品德修养教育和中国精神教育,可极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四是“强智识”,除军事理论常识外,军事训练对学生身体状态、生活习惯、行为认知等的塑造与改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储备[8]。

(二)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新引擎

基于军事技能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扩展军事技能课程育人边界,进一步强化学生国防意识、激发民族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对教育和引领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优化价值观念、涵养道德情操、提升育人实效具有积极意义。

(三)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育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助推器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实现“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的强军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强化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在军事技能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奉献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对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储备一批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善于奉献、作风优良的后备人才,充实现代化国防后备力量意义重大。

三、军事技能课程思政设计可行性分析

(一)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存在边界,亟需课程思政的有效补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五门主干思政课程,侧重于一般哲学规律教育、价值观念传播、道德修养提升,普遍存在意识形态内涵较高、课程接受度偏低的困境。而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着眼于“融思政”模式,能在对学生国防发展史、现代化国防建设史宣传教育以及应征入伍等问题的解疑释惑过程中,为思政课程所宣导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提供知识铺垫和现实证明,从而使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能够相辅相成、齐头并进。[9]

(二)军事技能课程侧重技能实践,需要思政元素强化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军事技能课承担着基本军事技能传授,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再造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功能。[11]“融思政”模式下,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技能动作学习时凝心聚魂,校准政治方向,在技能训练中强化“价值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提供“修身养性之道”,从而实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10]

(三)二者核心指导思想一致,共同服务于院校立德树人

军事技能课注重动作的训练和技能的提升,属于正面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直接性、鲜明性的特点。“课程思政”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和文化认同,属于间接教育、通融教育、隐性教育,虽然二者在教学目标、具体任务上不尽相同,但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指导思想高度一致,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能够在实际育人环节实现优势互补与弱势填充,促进教育成果由“点”到“面”的覆盖和影响,互为助力推动弱势互补和优势升级。[12]

四、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与创新是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

要用科学的、创新的思维去拓展“军事融思政”教学新思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辩证地、发展地看待思政元素,科学理性地分辨思政元素,建设好思政元素内容库,精准找到课程与思政的切入口与结合点,以实现思政育人和课程育人的无缝对接和同频共振。

(二)立德树人是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价值旨归

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将“德育”贯穿始终,在充分发掘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元素的基础上,注重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获取、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有效协同是军事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

军事技能课程思政要坚持授课教师、学生主体之间的协同,做好教师教育输出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供需高度匹配;要坚持军事课与其他专业课、思政课之间的协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目标等方面形成联动,在专业知识学习、军事技能锻炼、德育效果提升方面步调一致。

In the present study,we foun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sodium nitrite and galactose can reduc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in mice,which was

(四)多元统一是军事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的育人结构

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动作训练、知识普及、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多元统一,将丰富精神与强壮身体结合起来,将提升智识与加强本领结合起来,将课程中涌现出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军事技能训练等显性教育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强精神、强智识、强体魄、强本领”。

五、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例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出发点,以古代六艺为蓝本设计“新六艺”思政教育载体,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开展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以学生自身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设定思政教育目标体系

林崇德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3][14]以此为参照,结合《大纲》规定的“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等10项必修教育内容,齐鲁工大全新厘定军事课程发展目标,构建涵盖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德育目标的多元立体发展目标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军事技能》课程思政多元立体发展目标体系

(二)以科学创新思维为指导,设定思政教育内容体系

为有效应对军事技能课师资力量差、办学条件弱,射击与战术、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等课程少的现状,齐鲁工大《军事技能》课程组训方式采用“7+X”模式,即集中训练七天,着重开展共同条令教育与动作训练等基础训练,分模块分阶段开展好分散训练,着重训练轻武器射击、格斗基础、战场救护等专业技术科目。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理念与军事技能“运用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四个教学模块深度融合,提出“新六艺”内容模式和相应教学案例,如图3以及表1所示,创新军事训练组训方式和军事技能课程教育的方法、手段和内容,拓展训练载体,进一步激活军事技能课程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

表1 《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图3 新六艺教育内容[8]

(三)以思政元素全程育人为主线,设计思政教育过程体系

在《军事技能》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覆盖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学业评价三个层面,依托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按照礼、乐、射、御、书、数六个维度,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嵌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悦纳的过程中受到浸润和影响,潜移默化地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行为意识以及协作意识,强化奋斗精神、自强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引领和激励广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意志、自觉砥砺奋斗、勇于建功立业。

(四)以课程育人实效为根本,设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强化结果检验,以《军事技能》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以及德育目标为导向,以“新六艺”蕴含的价值趋向为标尺,对照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培养标准,构建以学生成长为对象,授课教师、训练教官、学生自身为评价主体,思政元素发挥效果为主要指标的多维评价体系,全方面评估《军事技能》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其中,评价程序及比例包括学生自评20%、教官评价40%、授课教师评价40%,评价内容按照教学知识目标(25%)、技能目标(25%)、素质提升目标(25%)、德育发展目标(25%)设置。

六、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的启示与思考

在强化“三全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目标引领下,齐鲁工业大学进行了大量尝试,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在传统的《军事技能》课程基础上,引入“新六艺”价值元素,推动军事技能课程改革,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复制、可重构的新型模式,也为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找准“切口”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

如何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思政有效切入,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切口找不准,课程思政必然如同“硬加塞”“瞎拼装”“乱挂钩”“贴标签”,进入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的窘境。开展课程思政必须从课程本身出发,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深层思政元素和两者共同的价值趋向,找准融合切口,形成课程与思政的闭环“价值链”。

(二)创新形式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

长期实践表明,仅就思政育人本身而言,单纯的“说教”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这也从侧面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正如齐鲁工大开展的军事技能课程思政经验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思维模式,根据其知识模块和课程特质以及思政育人常用模式设计教学形式,使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达到形神合一,融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实现有效课程思政建设。

(三)构建载体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媒介

系统化、项目化、载体化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手段,也必将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媒介。必须进一步强化研究,结合专业课程目标、内容、模式等构建融合载体,推动课程思政载体化融入和媒介化实践。齐鲁工大在军事技能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创新打造了一支“大学生教官示范团”团队,并将其作为军事技能课程的授课主体,通过其自身行为礼仪、规矩意识以及铁血精神激励和感染学生,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军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他们用“五招”育人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