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水运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4-21 08:23赖华威广东省南沙航道事务中心
珠江水运 2021年6期
关键词:广州港南沙港区

赖华威 广东省南沙航道事务中心

1.广州南沙区水运经济现状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是广州市最主要的出海口,广州市最主要的港区坐落于此,境内河流纵横。

目前,南沙区境内共有省管航道32条,通航里程328公里,占全市省管航道47.1%,其中内河等级航道206公里,沿海航道65公里,四级及以上内河航道81公里;广州港出海航道位于南沙区东侧过境。形成了以广州港出海航道、洪奇沥、下横沥、枕箱水道、龙穴南水道、小虎西水道等主要航道为主架构,连接中山、佛山、广州主城区,通达深圳、东莞、香港、珠海,辐射西江流域的水运网络。

根据《广州港南沙港区规划调整方案》,广州港南沙港区规划港口岸线长度72.3千米,已利用港口岸线长度15.6千米,共有泊位89个,涉及集装箱、汽车滚装、能源、液态化工、邮轮、客运、临港工业等各式码头。

图1 广州港南沙港区

2.广州南沙区水运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2.1 老旧桥梁净空不足,制约港口航道资源

南沙区有部分老旧桥梁净空不满足现航道技术等级通航要求,限制了航道通过能力,制约了相关港口岸线资源。

如在洪奇沥90年代建设的京珠高速洪奇沥大桥等3座桥梁,净高在12.5米左右,仅能满足内河1000吨级船舶通行,而洪奇沥航道技术等级为内河I级;蕉门水道高新沙大桥、骝岗水道骝岗大桥、西樵水道西樵大桥等,净高6.5米左右,不满足所跨内河五级航道通航要求。

2.2 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内河水运发展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相对滞后,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综合运输枢纽、信息服务等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江海联运、水铁联运等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未建设完全,南沙港增值物流服务仍有潜力可挖。

2.3 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加快

龙穴岛西岸的南沙江海联运码头仍未开始建设;南沙港公路集疏运存在与城市交通混杂,不利于港口及时完成集疏运任务,同时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疏港铁路正在建设阶段,未投入使用。铁水联运处于起步阶段,水水中转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2.4 游艇观光经济发展不足

随着南沙区建设的发展,灵山岛尖、横沥金融岛、庆盛片区建设加快实施,现代城市景观已现雏形,水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游艇观光资源大增。但游艇市场、游艇文化未充分培育,游艇观光经济正处起步阶段。

3.广州南沙区水运经济发展对策

3.1 总体思想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南沙区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三区”叠加优势,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水运产业体系,拓宽区域开放合作,加强航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水运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建设,注重质量效益、多元融合、创新驱动,打造一流水运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努力将南沙建设成为广州海洋经济、水运经济发展龙头。

3.2 加快航运要素集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航道、港口、铁路等各专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航运要素集聚。航道方面,推进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至新沙港区公用航道扩建工程、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港口码头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5G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设项目南部码头及岩心库、广州LNG应急调峰起源站专用码头、近洋码头、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二期工程、南沙江海联运码头一期、广州港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配套码头,以及南沙港区的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南沙港区四五期工程等;南沙港集疏运等服务方面,推进南沙疏港铁路工程、南沙江海联运码头、宝钢国际南沙物流基地项目、粤港澳经商及跨境电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物流枢纽项目等。

通过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南沙区水路运输能力,完善水路运输品类,强化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中心枢纽的地位,结合南沙区的产业布局,切实解决能源、化工、汽车、粮食、钢铁、工程、旅游等关系国计民生产业大宗货运、客运需求,为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提升港口、航道现代化服务水平,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多资源要素融合的港航经济生态圈,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可燃冰”等新兴产业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员工掌握了技术,产量也上去了。我和阿花都很欣慰。那天阿花忽然问我,说你会不会像高厂长那样,有一天也离开我?我嘿嘿地笑,我说我有两条腿,有行动自由啊。如果你要拴住我,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一根红线把我给捆了。红线?阿花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淡淡一笑,没吱声。

此外,进一步畅通内河高等级航道,持续改善洪奇沥等航道条件,推进洪奇沥净高13米以下桥梁改建,统一达到24米净高,解决蕉门水道高新沙大桥、西樵水道西樵大桥等不满足航道通航标准桥梁的瓶颈问题;积极实施龙横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打通南沙港至中山市、佛山市等腹地的水上便捷通道,不断提升航运通道通航条件,进一步提升航运基础设施、航运技术装备、航运组织和航运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

3.3 拓展区域开放合作新格局,扩大水路运输需求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将南沙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范式。完善国际贸易和离岸贸易发展的金融配套体系和税收体系。加快与丝路沿线国家港口开展合作,增加航线密度,支持全球知名航运企业在南沙港区开辟国际航线。推动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国际贸易发展,实施更加开放、更高标准、更高效率的货物进出管理模式。加强南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商务领域合作发展,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两地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内外贸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营商环境优化,紧密交流联动,打造港区合作新翘楚。通过拓展区域开放合作新格局,扩大水路运输需求,为内河水运、海运发展营造良好宏观外部条件。

3.4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运输产业体系

3.4.1 多措并举,优化升级海洋交通运输业

推动以南沙港区为核心的港口功能布局优化,重点推进

一批专业化码头和深水泊位建设。以南沙港区的国际航运核心功能为依托,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集聚国际航运物流高端要素,提升南沙港航物流的枢纽能级。加快建设智能化仓库、保税仓等高等级物流仓储设施,打造国际生鲜枢纽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优品分拨中心、宝钢国际南沙物流基地、马士基华南国际物流分拨及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吸引世界知名企业选择南沙作为进出口通道和国际分拨中转基地。发挥中国外运华南集装箱物流总部优势,构建集装箱全程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深度合作和常态化交流机制,在货物贸易、航运物流、中转集拼等方面率先实现协同探索、深度融合。

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港口、航运“软实力”。

以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重点支持航运金融、跨境电商、航运信息、航运经纪、保险及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企业及机构发展。

3.4.2 加强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能力建设,完善航运支撑产业布局

构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体系。推动建设千

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对南沙水运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依托龙穴造船基地、大岗重型装备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引进优秀船舶设计单位,优化造船工艺,强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大型集装箱船、成品油轮、化学品船、极地运输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舶和军辅船、特种船等船型的设计、研发、制造。大力研发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及关键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系统。加快形成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邮轮及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完善航运支撑型产业链布局。

3.4.3 加强市场培育,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文旅产业

大力发展高端邮轮旅游,培育邮轮游艇经济市场。发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优势,创新经营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协同发展邮轮经济,探索设立邮轮产业联盟,推广“一程多站”式的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全球知名的旅游休闲中心。加快布局邮轮游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消费服务等活动的全产业链,增强游艇及其配套产业的渗透度和融合度,加快形成邮轮游艇产业集群。充分挖掘水上旅游资源项目,开展南沙辖区内旅游、观光航道规划,配套建设游艇水上服务区。深入挖掘海洋、水乡文化资源,包括海丝文化、地理标志产品产业文化、港口与海洋工业文化、邮轮游艇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深化邮轮游艇文旅产业发展内涵,形成良好的服务体验。

3.5 加强航道规划,加快构建“三横三纵四射”航运干线航道网

组织实施内河航运通道畅通工程,进一步优化南沙区航运干线航道布局,加快构建以内河I级航道、高等级沿海航道为核心的“三横三纵四射”航道网络。“三横”分别为沙湾水道——大沙水道、下横沥——枕箱水道、龙横航道,“三纵”分别为广州港出海航道虎门、川鼻、伶仃等航段,以及洪奇沥、龙穴南水道。形成围绕、连接腹地产业聚集地、物流中心和沿江港口的闭环水运通道;着力提升龙横航道维护尺度,解决中山地区至南沙港区的便捷通道障碍,积极推动干线航道影响船舶通过能力的桥梁改造和局部浅段浚深。“四射”:推动南沙区向外辐射与连接畅通,构建北连黄埔、新沙港区、广州主城区,东接深圳、香港,南指珠海,向西辐射佛山、中山、西江流域等的“四射”干线航段网络,提升南沙区及过境船舶通航便捷性和畅通度。

图2 南沙港铁路洪奇沥特大桥

3.6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深入推进货运“公转水”“公转铁”

把南沙建成国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进一步强化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交通枢纽作用,成为要素优化分配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物流枢纽、万顷沙交通枢纽、南沙港铁路等多式联运项目作用,依托广州港出海通道、西伶航运通道,以及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过江通道,提升南沙区多式联运中心功能,积极建设自贸区多式联运中心,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

加强南沙港集疏运管理,加快打通铁路进港,推进重点港区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着力提升能源、建材、粮食等大宗货物铁路水路集疏运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降低公路运输占比,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组织效率。结合硬件设施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和江海直达运输,大力开发龙穴岛西岸港口岸线资源,加快建设江海联运码头,增加相关航线及加密航班,形成集装箱、大宗散货江河海联运协调发展格局。

3.7 加强与实用新技术融合,构建南沙先进航运综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智慧水运”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供应链管理、北斗导航、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管理的深度融合,加快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南沙港区自动化系统、电子航道图系统,推动船岸协同、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发展,建设视频终端、桥梁净高显示、航标遥测遥控、船舶流量统计、水位遥测等航道感知终端一批,提升航道感知、监测能力。开发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船舶智慧监管平台、航道智慧管理平台等,实现航线规划、船舶调配、货运管理、航道养护辅助等功能,提升航运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实现多维监控、精准管理、协同服务能力。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港口建立水上货运发展联盟,建设网上管理平台、网上水运交易平台,加强开行航线、港口挂靠、船期协调、舱位互租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码头、堆场和物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配置优化和互惠互利。加强港航管理、海事管理、船舶检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优化检验审批流程,提高监管效率,为南沙航运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

猜你喜欢
广州港南沙港区
南沙,大湾区的未来之城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珠三角地区港口“三足鼎立”
南沙之歌
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首靠广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