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安全性分析

2021-04-21 13:45庞志红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微创

庞志红(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在胆结石形成后,将刺激胆囊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2]。小切口切除术是以往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但因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3]。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5~62(46.82±3.7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77±0.52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1(46.76±3.64)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

1.74 ±0.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腹部超声、CT检查确诊;②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腹腔粘连严重;②有既往腹部手术史;③凝血功能障碍;④严重肥胖;⑤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全麻,取仰卧位,分别在患者脐缘10mm、剑突下10mm及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mm将腹腔镜、电钩及胆囊抓钳置入,建立气腹,探查腹腔,寻找胆囊三角,并对其分离,充分暴露胆囊;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进行游离,采用Hem-o-lok夹闭胆囊管远端,近端采用钛夹夹闭,并对其进行切断、分离,Hem-o-lok夹闭近端胆囊动脉,沿胆囊床对胆囊进行剥离,止血,切除胆囊后经切口取出,缝合。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取仰卧位,麻醉满意后于右上腹直肌或右肋缘做5~6cm切口,逐层切开后,入腹,用拉钩暴露手术位置,通过冷光源拉钩将胆囊及三角的解剖关系显露,分离胆囊周围组织,对胆囊动脉、胆囊管进行结扎,将胆囊剥离后,对其进行切除(顺行或逆行)处理,根据情况留置引流管,并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1.4 评价指标(1)临床指标: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肝功能:术前及术后5d,采用Olympusau54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3)并发症:统计两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黄疸、胆瘘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1。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术前ALT、ALP、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LT、AST水平均高于术前,ALP水平比术前低,但观察组ALT、AST水平比对照组低,AL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x±s)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比对照组(20.00%,8/40)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在临床较为常见,是因胆道系统或胆管内发生结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结石形成后会刺激胆囊黏膜,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继发性感染,形成急性炎症,故需及时进行治疗[6]。以往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开放手术,虽有一定效果,但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而小切口切除术可在一定程度将手术切口缩小,并将病灶清除,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但其术中仍有较大创伤,导致术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且术后ALP水平比对照组高,ALT、AST水平比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表明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创伤小,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术后恢复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小切口切除术与既往开放手术相比虽可有效减少创伤,但其手术视野较为狭窄,术中不利于探查,且对于肥胖患者易造成应激反应,手术难度较高[8]。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可清晰地观察腹腔内部,操作较为方便,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并在术中避免对其他脏器造成损伤,将术中出血量减少,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有效减轻肝功能损伤[9]。同时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下通过冷光源照明按照顺序将胆囊切除,切除较为彻底;在腹腔镜探头辅助观察下进行手术,视野较为清晰,并可有效放大手术视野,减少对其他部位造成损伤,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此外,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较小,术后腹壁美观效果好,符合人们审美需求。但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的难度较高,术中操作精细,需临床医师对胆囊的解剖结构及手术流程熟悉[10]。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的创伤较小,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