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观察

2021-04-21 13:45王臻王志涛葛庆升商城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河南商城46535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管胆结石胆囊

王臻,王志涛,葛庆升(商城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河南 商城465350)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内结石,结石反复刺激胆黏膜可引起胆囊急性炎症,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发生胆囊癌的风险。以往临床多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该术避免了腹部大切口,可在直视下操作,必要时便于延长切口进行探查,治疗胆结石疗效确切,但术后易出现感染、疼痛等并发症[1]。伴随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逐渐应用于胆结石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利于术后机体快速恢复[2,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胆结石应用LC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胆结石患者。纳入标准: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临床资料完整;符合胆结石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合并疼痛性疾病;合并严重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观察组51例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35~63(49.32±2.57)岁;结石直径5~26(15.34±3.25)mm。对照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4~64(49.41±2.63)岁;结石直径5~26(15.31±3.22)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MC治疗,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经右上腹或右肋下方作1长度5cm左右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探查肝胆周围解剖关系,用小S拉钩牵开胃窦、大网膜组织等,使胆囊三角充分暴露,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对胆囊近端和远端分别实施结扎、止血钳夹闭,游离胆囊后将其切除,电凝止血后逐层关闭。

1.2.2 观察组采用LC治疗,气管插管全麻,保持患者平卧,抬高头部、脚部15°,身体左倾斜20°,经脐下约1cm位置做穿刺点,剑突下1cm左右为主穿刺点,右锁骨中线约0.5cm、右腋前线约0.5cm位置做辅助操作孔。创建气腹,气压控制在1.8KPa,然后置入腹腔镜,对胆囊三角区进行探查,切开胆囊壶腹处浆肌层,将胆囊管旁组织(血管和胆管)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胆囊三角,游离胆管及胆囊动脉后使用钛夹夹闭,采用电凝剪刀剪断胆管及胆囊动脉,提起胆囊颈部,实施胆囊切除,完成后进行止血处理,探查无器官出血或损伤后解除气腹,关闭切口。

1.3 临床观察指标(1)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2)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比较两组疼痛水平,总分10分,得分越低代表疼痛水平越低。(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x±s)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51)较对照组的15.22%(7/4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x±s,分)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胆结石,其中MC与LC为两种常见术式,在治疗胆结石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两种手术效果仍有争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示较MC相比,LC治疗胆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患者恢复快的优点,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较MC相比,LC治疗胆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分析其原因在于,MC手术切口一般为4~6cm,避免了腹部大切口造成的创伤,无需全麻,对麻醉要求相对较低,无需任何特殊器械,便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同时整个手术过程均在直视下进行,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疤痕小、医疗费用低等优点[6]。但MC使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胆总管结石、胆囊四周粘连严重、肥胖等患者治疗中,应用MC通常需扩大切口,对术者经验及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同时术中必须使用S拉钩进行视野暴露,且显露胆颈部仍较为困难,易造成胆总管及副肝管损伤及出血,增加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7]。LC切口小,通过腹腔镜的辅助作用能够直视观察腹腔脏器,保证手术操作精准,防止对腹腔造成不必要损伤,进而减轻机体创伤;同时,LC可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肝脏等器官的干扰,减轻对胆道、十二指肠造成的损伤,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在提高结石清除率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8,9]。虽然LC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胆结石手术带来的风险,治疗胆结石疗效确切,但LC也要求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对于急性胰腺炎、严重肝硬化等患者不适用,且由于LC是在腹腔镜提供的视野下进行手术,故同样应选择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医师,术中对胆囊三角解剖时应遵循“三管一壶腹”原则,避免对胆管造成损伤[10]。

综上所述,与MC相比,LC治疗胆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胆管胆结石胆囊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肝胆管结石症取石后胆管壁病变及其转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