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021-04-21 13:45郭苗南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部河南南阳47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外科直肠癌机体

郭苗(南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部,河南 南阳473000)

结直肠癌患者常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疾病消耗、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及胃肠道功能下降,患者围手术期极易产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状况,不利于其术后康复[1]。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新型治疗理念,可通过多种积极措施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3~69(51.18±6.35)岁;病程1~3(2.03±0.24)年;其中乙状结肠16例、低位直肠20例、中高位直肠4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35~68(51.53±6.41)岁;病程1~3(2.06±0.27)年;其中乙状结肠17例、低位直肠22例、中高位直肠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结直肠癌相关诊断标[3];②均有明确手术指征,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③术前未接受其他放化疗治疗。(2)排除标准:①肿瘤局部转移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④不耐受肠内营养剂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术前禁食、禁饮12h,机械性肠道准备,留置鼻胃管,全麻,术中开放性补液,术后根据患者创口情况留置引流管,服用抗生素及镇痛药进行止痛,排气后方可适量饮水、进食,并常规输液。

1.3.2 观察组进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术前向患者介绍诊疗过程及手术方案,加强患者心肺功能锻炼;术前不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仅使用开塞露促进排便,不放置鼻胃减压管;术中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方式并注意保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菌药,避免大量静脉补液;术后采用经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及口服非甾体消炎药进行镇痛;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手术当天即可开始活动,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手术前1周至术前8h口服肠内营养乳剂,20ml/kg·d,禁止摄入其他热量;术后6h饮用少量温水,经空肠营养管注入50ml的5%葡萄糖盐溶液,2h/次,共注入250ml;术后24h内经空肠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混悬液(TPF),20kcal/kg·d,不足能量静脉注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卡文)进行补充,待患者排气后,少量摄入流质、半流质食物,同时减少肠内营养剂的注入,直至患者可正常进食。

1.4 临床观察指标(1)营养指标:术后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南京大树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进行测定。(2)免疫指标:术后7天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患者外周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x±s)

2.2 两组免疫指标比较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x±s,g/L)

3 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常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局部腹痛等症状,若不尽早诊治,持续性便血会引起贫血现象,而长期贫血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加上癌变部位溃烂、毒素感染等会导致患者消瘦、精神萎靡及恶病质,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4]。临床常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加上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极易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程度,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5]。围手术期如何规划具体治疗措施,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及免疫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水平,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避免患者因恐惧等负面情绪造成的各项功能紊乱,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展开[6]。术前不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不放置鼻胃管,改变麻醉方式,减少术中静脉输液,术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镇痛等,可减少手术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促进患者胃肠道蠕动,提高营养吸收,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身体恢复时间[7]。在加速康复外科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给予肠内营养乳剂补给,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保证手术的顺利展开[8]。术后6h给予葡萄糖盐溶液补充,24h内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及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补充,可补充机体所需的水、膳食纤维、矿物质、酪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营养要素,在为机体补充能量的同时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糖代谢紊乱及肠屏障功能障碍,从而降低机体代谢应激反应,促进肠粘膜修复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其身体恢复[9,10]。但本研究并未对营养剂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需在今后临床实验中进行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水平,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科直肠癌机体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