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在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4-22 05:14茹晓翠
甘肃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电凝电切术结肠镜

茹晓翠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甘肃 白银 730900)

黏膜表面存在突出赘生物称为息肉,息肉主要在小肠、胃部、大肠、食管等部位出现。结肠息肉主要包含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其他肿瘤等[1]。现今肠镜技术逐渐成熟,一般使用高频电圈套法治疗,现采取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临床上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多种优点,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如术后出现息肉复发、出血情况[2]。术后延续性护理属于有效的护理干预,经护理服务将肠镜下高频电凝点切除的不良反应予以减少。现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作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为纳入时间,选取来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结肠息肉患者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 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最低为18 岁,年龄最高为75 岁,中位年龄为(50.32±2.17)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龄最低为17岁,年龄最高为76 岁,中位年龄为(50.26±2.23)岁;将以上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经相关软件检验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均上报给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参照组采取高频电圈套法治疗,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镜,由患者最远端息肉退镜,对患者的息肉大小、部位、周围组织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手术相关步骤。需严格遵循从高位至低位的原则进行切除。对实验组采取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诊断,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镜,在患者最远端息肉退镜,对患者的息肉大小、部位、周围组织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手术相关步骤。需严格遵循从高位至低位的原则进行切除,需使用活检钳对光滑小息肉进行夹除,带蒂小息肉需使用高频电圈套法治疗,无蒂和广基息肉,于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将息肉托起,圈套器套扎,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切除息肉后,对其是否发生渗血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如需要可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如患者息肉直径较大,需进行EPMR 或ESD 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3~5 天抗菌药物治疗。

1.3 判定指标

计算2 组结肠息肉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使用卡方和t 检验两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且分别使用(%)率和均数表示,并对以上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计算2 组结肠息肉患者的平均出血量

实验组结肠息肉患者的平均出血量相比于参照组较少,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计算2 组结肠息肉患者的平均出血量(mL)

2.2 计算2 组结肠息肉患者的一次性清除率、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结肠息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为8.57%(3/35)相比于参照组结肠息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为34.29%(12/35)较优,2 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计算2 组结肠息肉患者的一次性清除率、不良反应情况[例(%)]

3 讨论

结肠息肉十分常见,临床症状不统一,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情严重会使患者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症状[3]。息肉大小不均匀,临床上息肉一般在30mm之内,其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严重可出现恶变风险。腺型息肉的恶变几率相比于增生型息肉较高,其与直径大小存在一定关系[4-5]。有关研究证实,结肠直肠癌疾病中,有85%左右患者因结肠腺型息肉转变,直径在10mm 之内的恶变几率在1%~3%左右。直径在10~20mm 之内恶变几率在10%左右。其腺型息肉在20mm 之上,其恶变几率在40%之上[6]。腺型息肉在延边中大部分为正常肠道上皮损伤,长时间受刺激影响,使组织增生加重,进而转变为腺癌,使患者病情发生恶变,其演变时间在10 年左右。经证实得出,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的预防结肠直肠癌发生[7]。

现今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主要对高频电极、放点、组织间隙活化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效果明显[8]。对患者均具有较小的创伤性,不存在疼痛感。在治疗中需重视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情况与电凝不足存在直接关系[9];过度电凝会损伤患者的相关组织,进而因溃疡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情况。使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需重视电凝深度。针对出现渗血的患者,需实施相应的措施实施止血。为防止穿孔情况发生,实施电切治疗,需将息肉基底部予以远离[10]。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组结肠息肉患者的平均出血量相比于参照组较少,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结肠息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为8.57%(3/35)相比于参照组结肠息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为34.29%(12/35)较优,2 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可使结肠息肉予以彻底清除,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电凝电切术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圈套切术治疗结肠微小息肉效果对比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68例分析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