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心理引导 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2021-04-22 05:33徐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8期
关键词:激发

徐卿

【摘要】日常美术教学中,班级有学生表现出不爱绘画,扰乱课堂的情况很常见。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引导,使孩子爱上绘画。我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交流沟通、增强信心、获得认同感几个方面阐述我的个人见解。通过心理引导,将其从同学眼中的“特殊学生”逐渐转变成一个受到同学肯定,且热爱绘画的学生,发现心理引导对激发学生爱上绘画的作用与重要性。

【关键词】巧妙运用;心理引导;激发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会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轻松,寓教于乐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通过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感受尤为重要。

在我任教的三年级中,有一个叫小蔡的同学,时常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无奈,常被同学称为“特殊学生”,说话也不着调,经常扰乱课堂。在美术课堂中,小蔡同学不喜欢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绘画,爱离开位置讲话,自己玩自己的事情,因为他这样的表现,班上的学生都对他有意见。通过一段时间对小蔡的观察,发现他有时候会自己悄悄绘画,但是不愿意展示,会马上丢掉绘画作品。从这个小动作中,我发现他对美术是喜爱的。于是我便结合心理学,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去改变小蔡这些让人苦恼的行为。

一、走入学生内心,了解问题根源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的组织能力不强,加上这一类的学生常常被批评和不被理解。因此他们会出现不愿向他人表达自我感受,做出一些不被人理解的动作和行为去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与學生进行沟通和引导,就会出现不断扰乱课堂的逆反心理。

班级中的小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非常好动,常被老师批评,同学的排斥,小蔡逐渐对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依据小蔡的问题,我首先找到他聊悄悄话,他告诉我这样做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在了解了小蔡的需要后,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先引导学生换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如:通过绘画的方式引起同学的关注,同学会对你刮目相看。

与学生交流后,发现小蔡在课堂中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当所有的学生都离开教室时,小蔡却还留在美术室认真的创作,并且认真的与我描述他的作品绘画的内容。这一行动表明,通过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需要,投其所好的引导方式,已经让他慢慢开始接受绘画了。

二、鼓励参与,肯定学生的进步

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参与课堂其中,那他在课堂上也会没有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我们要通过某种方式,让他得到鼓励和肯定,参与其中,一定会增强他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课堂中,会多选择简单的问题让小蔡回答,当他答对以后,及时的给予肯定并且全班表扬。这样在增强自己自信心的同时,也会有助于他能自主的参与课堂中去。在面对小蔡这一类学生时,他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给予肯定。这种肯定和表扬一定是具体的,比如线条上的进步,涂色的进步等。让学生直观明白我的哪些地方比昨天有了提高,让学生在美术学科中得到满足。

三、增强自信,与同学的认同感

为了进一步解决小蔡同学的问题,在课堂的绘画时间里,我开始引导小蔡绘画一些他喜爱的并且简单的物体,增强对美术的兴趣。每当遇到小蔡不知道画什么的时候,我都会先跟他聊聊最近看了什么动画?在学校和家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通过他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回忆,抓住让他感到印象深刻的事物,加入到画面中去。与此同时,逐步教一些简单的技法,并且引导他: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看了?让他学会模仿技法。当他学会模仿绘画技法去创作其他作品时,我会再次问他:你这样绘画真好看,你是怎么做到的?让他去回忆方法,加深印象,提起绘画兴趣,增加他自我满足感。

在帮助小蔡同学爱上绘画,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帮助小蔡获得同学之间的认同感是最重要的。我采用的是“我是小老师”的反转课堂,要求选出两位同学做小老师,分别进行新课教学,体验教师授课过程,获得自豪感。我在这个活动中特地选中了小蔡同学,这时,学生之间会因为小蔡的不良表现提出反对的声音,此时教师一定要学会巧妙的去转移学生的注意,换一种形式去获得学生对小蔡的认可。“别看小蔡平时总是表现的不好,但是小蔡的绘画能力进步飞速,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这时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反对的声音没有了。“我相信小蔡同学能做好!”教师的一句话肯定的话语,会让学生充满信心。第二天的美术课,小蔡早早的来到美术室,格外认真的记住我每一个知识点。从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改变和坚定的信心。

最后“我是小老师”的活动课堂他进行的非常顺利,成功获得了学生的掌声和肯定,同学们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改变对小蔡的看法,也发现了小蔡的闪光点。通过以上的课堂活动方式,不仅改变了小蔡不爱绘画,扰乱课堂的坏习惯。还让小蔡成功爱上绘画,且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

教育就是一门心理活动,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发展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去看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想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下心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通过心理学中的满足学生兴趣、动机、信心让学生爱上绘画。身为美术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表现,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效的教学和心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张莉 绘画心理学在儿童个案工作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 000(035):232-233.

[2]曾鸣 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4):18.

猜你喜欢
激发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浅议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