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模式创新 强化中专计算机教学

2021-04-22 18:30杨倩
成才之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因材施教

杨倩

摘 要:中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但中专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和新技术脱轨等问题。为有效提高中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应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弥补教材和新技术相脱轨的不足。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070-02

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现如今,计算机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从我国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各个行业都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使其广泛应用于培训、管理和档案、财务等各个方面,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中专院校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点教育机构,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但是,从目前中专生的就业情况看,大部分中专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略显呆板,不懂得灵活变通,因此中专计算机教学亟须整改。本文在对中专计算机教学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使中专院校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的问题

中专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知识,具备解决常见计算机问题的能力。但是从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究其根本,可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化、繁杂化的工程,但其在根本上也只是教与学所构建而形成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两个主体,只有爱教与乐学相结合,才能够体现教学的最佳效应。但部分教师仍然有中专生是“差等生”的固化认知,在教学中应付心理较强,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教材,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部分教师的教学以毕业证书为导向,教学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教学质量偏低,学生也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

3.教材和新技术脱轨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只有中专计算机教材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但部分中专院校的教材与时代脱轨,无法与新技术进行紧密的连接,如教材无法适应办公软件的更新步伐等问题,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时代相脱节,教学效应缺失。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针对中专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缩短教材和新技术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中专计算机教学应当有效结合学生实际的心理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专生大多处于青少年阶段,所以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探索心理,部分中专生还有着爱玩以及爱美的心理,所以教师应当从这一心理特点入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图像处理”这一课时,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先讲解基础原理、后讲解操作的常规教学方式,通过三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三级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反思实现的。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知识的魅力。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可让每一组的学生都利用数码相机进行摄影,并对每一组学生的摄影照片进行评比分析,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比观点,选择摄影效果最好的几组照片,让学生分享摄影技巧。在课中实践时,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主要是让学生将照片上传到电脑上,并利用软件对有缺陷和有瑕疵的照片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照片和拍摄效果较好的照片进行对比分析。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课后反思环节,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提取,并让所有的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照片拍摄以及软件修改图片的技巧和方法,并将照片存档,以便于后期的检验工作。

2.因材施教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在中专计算机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检验,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摸底测评,根据综合评分填写学生的个人档案。然后,教师可以最终评分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划分,三个层次分别用甲、乙、丙代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丙类学生的身上,可通过重点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丙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丙类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使丙类学生逐渐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甲类学生与乙类学生的合作能够对乙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乙类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朝着甲类学生的学习水平靠近。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利用甲类学生带动乙类学生的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拉动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教学质量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可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摸底测评,从而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学生的测评评分改变以后,教师应当及时修改学生的个人档案,合理调整学生的分类,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新模式。

3.弥补教材和新技术相脱轨的不足

对于我国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教材与新技术相脱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要做到随时更新是一件较难实现的事情,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是学生和社会之间联通的桥梁。时代在不断变化,学生也需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步,所以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入新技术进行教学,从而缩短教材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对计算机之中的各类实操软件进行同步更新,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发展变化。教师也可以在计算机理论课堂上应用更多的社会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院校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而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应该面向社会,并立足于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学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明白自身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作用,有效提升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冲破传统教学模式,使中专计算机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志岩.探讨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的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

[2]王文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

[3]芮勤.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强化中专计算机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

[4]白爽.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猜你喜欢
中专计算机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