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的分析与研究

2021-04-23 08:54徐爱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偏瘫器械脑组织

徐爱萍

吉林省人民医院干疗一科,吉林长春 130021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脑部血管突发阻塞造成脑组织长期缺血,或者脑部血管突发破裂导致血管破裂后大量的血液进入脑组织所致,进而产生脑损伤。 因此,脑卒中发生后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恢复及后期影响变得至关重要。倘若脑卒中发生后未能及时得到治疗,脑组织缺血严重或长期淤积大量血液,则会产生较严重的偏瘫,伤残甚至死亡。即便后期患者得到有效的处理,也很有可能由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神经纤维损失而产生后遗症,大大影响生存质量。 有研究表明[1-2],在脑卒中患者中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后期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使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实现生活自理,提升生命质量。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月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88 例,应用分析并研究了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促进作用,并且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6》中相关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 例,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 例,其中男 25 例,女 19 例;年龄为 45~85 岁。 对照组 44 例,其中男 24 例,女 20 例;年龄为 43~87 岁。 该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情并且同意实验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文件,报伦理委员会批准。 经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国药准字 H2005069)口服,1 次/d,1 片(0.5 g)/次,晚餐时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指导,科学摄入蛋白质和优质脂肪,多吃鸡蛋、豆腐干、大豆腐、乌鸡肉、鳗鱼、兔肉、三文鱼、牛奶、花生、酸奶等;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面、绿豆、豆芽、芹菜、海带、山药、冬瓜、韭菜、燕麦面、菠菜等;忌食:饼干、肥肉、动物油、糕点、果酱、蜜饯、红薯、藕粉、蜂蜜等。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康复治疗的促进标准:无效:NIHSS 评分为0~14分,FMA 评分为 0~30 分,GQOLI-74 评分为 0~30 分,BI 评分为 0~30 分,肌力分级在 0~1 级;有效:NIHSS 评分为15~29 分,FMA 评分为 31~70 分,GQOLI-74 评分为31~70 分,BI 评分为 31~70 分, 肌力分级在 2~4 级;显效:NIHSS 评分为 30~42 分,FMA 评分为 71~100 分,GQOLI-74 评分为 71~100 分,BI 评分为 71~100 分,肌力分级为5 级。 有效和显效计为总有效[1-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AU 系统对实验中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经计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9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2.2 空腹血糖、餐后2 h 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mmol/L]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8.95±0.78 8.79±0.67 1.032 0.304 7.02±0.51 6.37±0.28 7.410<0.001 12.15±0.59 12.23±0.54 0.663 0.508 10.35±0.91 8.79±0.57 9.636<0.001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脑部血管突发阻塞造成脑组织长期缺血,或者脑部血管突发破裂导致血管破裂后大量的血液进入脑组织所致,进而产生脑损伤,从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4-9]。 因此,脑卒中发生后的及时有效治疗对于疾病的恢复及后期影响变得至关重要。 倘若脑卒中发生后未能及时得到治疗,脑组织缺血严重或长期淤积大量血液,则会产生较严重的偏瘫,伤残甚至死亡。 即便后期患者得到有效的处理,也很有可能由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神经纤维损伤而产生后遗症,大大影响生存质量。 该研究对观察组进行功能康复治疗:在患者发病初进行简单的被动训练,如肢体的摆放姿势,双上肢的被动伸直和外旋动作,双下肢的屈曲和伸展动作,保证肢体肌肉的灵活程度,30 min/次,3~4 次/d;在患者的病程中期依照患者自身恢复情况进行力所能及的主动运动,如站立、慢步行走、身体平衡训练等,30 min/次,1~2 次/d。 注意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不可进行超出能力范围的动作;在病程末期则主要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患者的精确动作,如自己拿筷子吃饭,自己完成洗漱等更为复杂的训练,30 min/次,1~2 次/d。 同时进行器械康复治疗:依照患者的偏瘫部位选取不同的康复器械,常用的器械包括不同部位的矫正器、训练床和平衡板等。 按照器械使用规则进行锻炼,使用器械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考虑到患者动作行为不协调的因素,对器械可能对患者造成擦伤或者挫伤的位置用柔软的棉布进行包裹。训练30 min/次,1~2 次/d,运动时间视患者个人情况而定。所有上述器械康复治疗均应在医护人员或者康复工作人员的协助及监督指导下进行。

有研究表明[4],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后期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使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实现生活自理,提升生命质量。 因此,目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 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在该次实验中,主要采用康复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利用不同的方式训练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在功能康复治疗中,主要是锻炼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避免肌肉的用进废退而发生的肌肉萎缩。患者的肌肉可自由活动时就为患者日后实现生活自理实现了基本的前提,通过严格的功能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所有作用便能够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促进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器械康复治疗中,矫正器、平衡床等各种器械的使用会大大增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率,增强患者的身体协调性,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通过如上所述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身体平衡性、四肢矫正程度等各种评价量表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能力,如自己吃饭、如厕、洗漱等也有显著提升,且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能实现生活独立,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93%,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与王丽春[1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2%, 对照组总有效率75.1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采取功能康复治疗和器械康复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偏瘫器械脑组织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健身器械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