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检测价值

2021-04-23 08:54王晓丹于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补体乙肝组间

王晓丹,于军

威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山东威海 264200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 我国肝硬化患者大多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可出现门脉高压以及肝功能损害等表现,同时还会累及患者多个系统,严重可进一步并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严重并发症[1]。 除此之外,肝硬化容易导致血糖发生异常,目前临床上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并不少见。 相较于单一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或者是糖尿病患者,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要更加复杂,既要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又要做好患者的保肝以及抗病毒治疗工作[2]。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较多学者[3]均表示可以通过检测其免疫球蛋白变化以及补体变化来对疾病开展相关研究, 通过分析其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水平变化对其的影响来进行针对性的施治,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为此,该次研究分别抽取了该院在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糖尿病以及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各33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33 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将其列为A 组,同时抽取同时期收治的33 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列为B 组,再抽取同时期收治的33 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列为C 组。 A 组患者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 16 例和 17 例;年龄 38~67 岁,平均(53.34±5.66)岁;病程长至 8 年,短至 2 年,平均(5.74±1.23)年。B 组患者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4 例和19 例;年龄40~69 岁,平均(53.45±5.57)岁;病程长至 9 年,短至 2 年,平均(5.79±1.21)年。 C 组患者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 18例和 15 例;年龄 39~66 岁,平均(53.38±5.64)岁;病程长至 8 年,短至 2.5 年,平均(5.75±1.28)年。 3 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 组、B 组以及C 组患者均安排进行为期8 h 的禁食,之后在开展检测,采集其5 mL 空腹静脉血,以2 000 r/min 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取血清,并且将其保存在-70℃的冰箱中待检。 分别通过酶联免疫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3 组患者的补体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前者检测项目主要有C3 水平以及C4 水平,后者检测项目主要有IgA 水平、IgG 水平以及IgM 水平,检测所用试剂盒均由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同时均由科室同一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 A 组、B 组以及 C 组患者的 C3 水平、C4 水平、IgA 水平、IgG 水平以及 IgM 水平差异。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由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C 3 组患者的补体 C3 以及 C4 水平

在补体C3 水平方面,C 组患者和A 组患者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 组患者和B 组患者比较,B 组患者明显较C 组患者高,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补体 C4 水平方面,C 组患者和A 组患者比较,A 组患者显著较C 组患者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 组患者和B组患者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 1 A、B、C 3 组患者的补体 C3 以及 C4 水平比较[(),g/L]

表 1 A、B、C 3 组患者的补体 C3 以及 C4 水平比较[(),g/L]

项目 组别 数据 t 值 P 值C31.0120.315 C 组(n=33)A 组(n=33)C 组(n=33)B 组(n=33)C 组(n=33)A 组(n=33)C 组(n=33)B 组(n=33)0.80±0.26 0.74±0.22 0.80±0.26 0.98±0.10 0.19±0.16 0.30±0.09 0.19±0.16 0.15±0.57 3.712<0.001 C43.4420.001 0.3880.670

2.2 A、B、C 3 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 以及 IgM水平

在IgA 水平方面,C 组患者和B 组患者比较, 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 组患者和A组患者比较,A 组患者明显较C 组患者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IgG 水平方面,C 组患者和A 组患者比较,A 组患者显著较C 组患者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 C 组患者和 B 组患者比较,B 组患者显著较C 组患者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IgM 水平方面,C 组患者和A 组以及 B 组患者比较,A、B 两组患者显著较 C 组患者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A、B、C 3 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 以及 IgM水平比较[(),g/L]

表 2 A、B、C 3 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 以及 IgM水平比较[(),g/L]

项目 组别 数据 t 值 P 值IgA 2.8070.007 C 组(n=33)A 组(n=33)C 组(n=33)B 组(n=33)C 组(n=33)A 组(n=33)C 组(n=33)B 组(n=33)C 组(n=33)A 组(n=33)C 组(n=33)B 组(n=33)3.22±1.57 2.38±0.70 3.22±1.57 2.81±0.69 15.28±5.47 18.03±5.41 15.28±5.47 10.97±4.04 1.87±0.66 1.40±0.69 1.87±0.66 1.28±0.57 1.3730.174 IgG 2.0530.044 3.6410.001 IgM 2.8280.006 3.887<0.001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以及糖尿病均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近几年,我国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对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受病情影响,其免疫功能会发生一定降低[3]。 梁志军等[4]报道,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会发生一定上升,对其身体机能造成一定影响。而补体C3 以及C4 作为酶活性糖蛋白之一,不耐热是其主要特征,其可存在于机体的血清中,正常情况下,其含量通常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改善生存质量[5]。研究[6]指出,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水平检测有利于临床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疾病诊治方案, 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A 组IgA 水平明显较C 组低,IgG 水平显著较 C 组高,同时 B 组 IgG 水平显著较 C组低,但是在 IgM 水平方面,A、B 两组显著较 C 组低(P<0.05)。 同时刘晨等[7]曾经在对 150 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也指出,患者受病情影响,其免疫球蛋白指标会发生显著上升,和该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除此之外,在补体C3 水平方面B 组明显较C 组高,而在补体C4 水平方面,A 组显著较 C 组高(P<0.05)。补体作为一组拥有酶活性和不耐热特征的糖蛋白,一般在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的含量都相对稳定,其存在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补体各项指标也会随之发生一定变化。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由受到乙肝病毒感染, 致使其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絮乱,进而进一步增加了补体的消耗。除此之外,也有研究[8-10]指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补体水平下降可能和其肝脏损伤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而这也提示,进一步加强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可以及时为患者的临床诊治带来有效指导作用,进而为其治疗以及康复带来更大获益。

综上所述,对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对其开展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带来相应的科学指导依据,检测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补体乙肝组间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