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04-23 08:54李雯雯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空腹胰岛素

李雯雯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科,山东平原 253100

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发,分为I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可引发全身代谢性问题,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1]。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时常使用降糖药效果不好时会选用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时,是在三餐与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然而,此注射方式无法很好地控制胰岛素用量,若用量不足,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若胰岛素过量,极易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泵即人工体外胰腺, 模拟机体的胰岛素分泌状态,维持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水平,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释放高峰,确保胰岛素水平处于理想状态[2]。 该文将以该院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60 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0 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30 例为参照组,30 例为研究组。 参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6 例与14 例;最小年龄为45 岁,最大年龄为78 岁,平均年龄(61.85±5.48)岁;病程为 2~9 年,平均病程(5.65±1.37)年。研究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7 例与13 例;最小年龄为47 岁,最大年龄为79 岁,平均年龄(61.48±5.38)岁;病程为 2~10 年,平均病程(5.76±1.43)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降脂、降压等治疗。 参照组患者实施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在三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005),在入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过程中,检测血糖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

研究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使用甘霖R、胰岛素泵(福尼亚),使用连续导管连接针头与胰岛素泵,针头埋在患者皮下1 d,基础数值为胰岛素使用剂量,每天使用剂量共两部分。 胰岛素注射过程中,需设定胰岛素泵程序,控制胰岛素注射与释放。 患者每次用餐前需追加胰岛素使用剂量,追加1/2 剂量,晚餐前追加1/4 剂量,中餐前追加1/4 剂量。 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结合具体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血糖改善有效率。 使用血糖仪检测患者的血糖。随后评估患者血糖改善情况: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均恢复正常水平,即为显效;若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比治疗前降低明显,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为无效。 随后,详细统计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达标时间,并记录并发症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变化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6.12±0.31)mmol/L,餐后 2 h 血糖(8.09±0.56)mmol/L;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6.76±0.29)mmol/L,餐后 2 h 血糖(9.18±0.6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mmol/L]

表 1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m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9.45±1.28 9.64±1.31 0.568 0.572 6.76±0.29 6.12±0.31 8.258<0.001 14.34±2.18 14.54±2.27 0.348 0.729 9.18±0.64 8.09±0.56 7.020<0.001

2.2 改善有效率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有效率是96.67%,参照组是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有效率比较[n(%)]

2.3 血糖达标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血糖指标达标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诱发因素较多,为综合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全身疲惫无力、肥胖、消瘦等[3]。 糖尿病患者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诱发其他疾病,增加治疗难度。 当前,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实施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单独口服降糖药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需取胰岛素治疗强化效果[4]。 甘精胰岛素属于基础胰岛素类药物,具长效作用,若pH 环境为4.0 时,表现为溶液形态,在机体中皮下注射后,由于皮下pH 是7.4,进而转变为胰岛素为沉淀,可促使胰岛素单体有效释放,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 黄温[5]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效果不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胰岛素泵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可为患者连续输注胰岛素,维持机体胰岛素水平,继而维持体内肝糖原输出,有利于外周组织利用基础糖[6-7]。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法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作用原理如下所示[8-9]:①胰岛素泵能够模拟机体自身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基础水平、 分泌高峰;②胰岛素泵使用速效胰岛素或者短效胰岛素,增大患者对胰岛素的吸收可控性[10];③胰岛素泵能够24 h输注微量胰岛素,皮下组织在吸收胰岛素时,波动很小[11]。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 (6.12±0.31)mmol/L,餐后 2 h 血糖(8.09±0.56)mmol/L;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6.76±0.29)mmol/L,餐后 2 h 血糖(9.18±0.64)mmol/L(P<0.05)。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有效率是96.67%,参照组是70.00%(P<0.05)。 研究组血糖指标达标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与相关学者[12]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证实了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控制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空腹胰岛素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采血为何要空腹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空腹喝水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