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23 08:54郑玉妹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循证依从性血糖

郑玉妹

三明市第一医院,福建三明 365000

糖尿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也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糖尿病也被称作少年糖尿病,通常是指患儿发病年龄小于15 岁的情况。儿童糖尿病患儿年龄较小,缺乏良好的自理能力,所以积极进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与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患者在护理中存在诸多特殊性,特别是许多患儿在患病早期未能及时察觉,往往需要接受血糖筛查方可确诊,使得患儿疾病发生具有较大的突发性,因此加强患儿的科学护理工作至关重要[1]。 循证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审慎、明智地将相关科研结论与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患者的意愿等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获取实证依据,并将此作为护理工作决策中的参考依据,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科学化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而确保护理质量。以下将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10 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20 例儿童糖尿病病例,依据患儿护理差异性分组,即观察组:10 例,男/女:6/4;年龄 4~13 岁,平均为(7.2±0.3)岁。 对照组:10 例,男/女:5/5;年龄 4~14岁,平均为(7.4±0.2)岁。 该次研究中 20 例患儿均经由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通过,且所有患儿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晓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即做好患儿的常规用药指导,开展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知识宣教,给予患儿日常饮食指导,并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等;同期观察组患儿则运用循证护理,措施如下:(1)循证问题:通过总结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儿童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确定该次儿童糖尿病患儿护理中的循证问题, 包括患儿及家长缺乏儿童糖尿病相关知识、 患儿护理期间依从性较差以及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来辅助控制患儿血糖水平等;(2)循证依据: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相关数据库,对于儿童糖尿病护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在此期间获取循证依据,并与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进行结合,了解儿童糖尿病患儿入院后的具体病情以及护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患儿的循证护理计划方案,确保护理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3)循证观察:患儿入院后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儿日常饮食状况,家长对于儿童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患儿的日常运动状况以及胰岛素使用情况等。 并对患儿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患儿与家长的全面细致评估,掌握其现有的疾病认知水平,同时在该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4)循证护理的实施:①强化血糖监测:对患儿血糖水平进行动态化监测及记录,通过对患儿血糖指标开展定期监测,确保能够掌握患儿血糖水平的波动情况,以便及早发现患儿存在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等现象,从而为患儿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②胰岛素应用指导:需要严格遵医嘱为患儿开展胰岛素治疗,并在治疗前向患儿及家长解释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以及效果,并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使患儿家长能够掌握胰岛素泵的正确应用方法,从而提高患儿及家长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确保患儿能够积极地接受胰岛素治疗,从而更好控制其血糖水平。 在给药部位选择上可选择患儿腹部、手臂、三角肌、臀部和大腿外侧等区域,同时输注管路需要每隔1 周左右进行更换;③饮食护理:患儿入院后,需要对其机体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其机体营养水平,实施严格的营养热卡指标计算。特别是针对存在营养风险高危儿童,还需要邀请院内营养师等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与患儿及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为患儿制定具有个体化和科学性的营养餐,叮嘱患儿家长在出院之后需要为患儿提供富含优质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和低糖与低钠含量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关注患儿机体营养的补充,避免患儿食用辛辣生冷和油腻性的食物,特别注意严格控制患儿糖分摄入,确保患儿出院后能够定时定量就餐;④运动护理: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计划方案,叮嘱患儿可选择餐后适量运动,具体运动形式方面主要以慢跑、骑自行车、爬楼梯和散步等运动形式为主。 避免患儿每次运动时间过长,以患儿运动后不感觉身体疲劳为宜,同时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⑤心理护理:在护理期间,需要特别关注患儿个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恐惧、陌生等不良心理的患儿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可运用与患儿沟通为其讲故事和与患儿唱儿歌等多种方式,来帮助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在与患儿沟通过程中应用亲切的语言并保持和蔼的态度,从而消除患儿对于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除此之外,可通过运用儿童画报、动画视频以及玩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患儿,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 还应告知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充分的陪伴和照顾,从而使患儿在院内能够感受到如家庭般的温暖;⑥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可针对年龄稍高患儿以及全体患儿家长进行儿童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宣教,主要运用口头讲解、为其发放儿童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手册,以及配合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使患儿及家长能够了解关于儿童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例如,发病的诱因、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以及血糖控制不当所产生的危害性和日常饮食运动及生活等层面的注意事项, 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来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疾病认知和依从性。 与此同时,可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来进一步加深患儿及家长对于儿童糖尿病的健康知识认知。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比较2 组患儿入院时和随访3 个月时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评估并对比2组患儿的医护依从性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患儿能够独立,或在家长的辅助下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全部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依从性一般(患儿在医护人员的督促下以及家长的协助下可被动地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和依从性较差(患儿在医护人员的督促下以及家长的协助下仍存在不依从的情况,如漏服药、拒绝打针等)。

1.4 统计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2 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表 1 2 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观察组(n=10)对照组(n=10)t 值P 值入院时8.96±1.02 8.92±1.14 0.083 0.935 FPG(mmol/L) 2 hPG(mmol/L) HbA1c(%)随访3 个月 入院时 随访3 个月 入院时 随访3 个月5.82±0.24 6.59±0.82 2.850 0.011 13.62±2.04 13.59±2.09 0.032 0.974 8.62±1.15 9.79±1.24 2.188 0.042 8.95±1.29 8.97±1.26 0.035 0.972 6.02±0.16 7.05±0.22 11.974<0.001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2 组入院时 FPG、2 hPG、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3 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的 FPG、2 hPG、HbA1c 降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医护依从性

观察组:依从性良好9 例(90.00%),依从性一般1例(10.00%),依从性差 0 例(0.00%);对照组:依从性良好 6 例(60.00%),依从性一般 2 例(20.00%),依从性差2 例(20.00%)。观察组的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糖尿病近年来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 此类患儿多数起病较急且典型症状多,表现为体重下降、多食多尿以及多饮等[2-4]。 而且许多患儿的症状未能得到家长的关注,还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以及脱水等并发症,对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在糖尿病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提高患儿及家长对于儿童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其治疗期间的依从性及配合度,这对于提高患儿的糖尿病控制效果以及更好控制血糖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5-7]。 循证护理是临床中的科学护理模式,并且近年来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循证护理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护理需求,并通过文献搜索和书籍查阅等多种形式来明确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重点问题[8]。 与此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来制定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循证护理计划方案,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儿童糖尿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应用循证护理能够确保护理计划方案的制定更具科学性,且更加符合患儿的患病情况,有利于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特别是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并提升患儿及家长对于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这也是提升患儿治疗期间依从性及配合度的重要途径。加强患儿的运动与饮食等护理,有助于更好地帮助患儿调控血糖水平,而通过强化患儿血糖水平监测能够掌握患儿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有利于及早发现患儿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等不良现象,也可更好地为患儿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该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在循证理论的指导下为患儿提供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心理调整以及健康教育等,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从比较结果中来看,观察组患儿各项血糖指标的控制效果好于同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表明通过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儿童糖尿病的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糖尿病患儿运用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医护依从性,并更好地控制患儿血糖水平。

猜你喜欢
循证依从性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