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4-23 08:54邹可安林金贵吴学军谢飞林世备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膜糖尿病足患肢

邹可安,林金贵,吴学军,谢飞,林世备

福州市第二医院外科,福建福州 350007

糖尿病足(DF)主要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使得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深部组织出现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1]。 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较为困难,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截肢率高,截止后病死率高达50%,已经成为临床高度关注的疾病[2]。后期出现的射频消融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等,手术费用较高,手术难度较大,创伤较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是后期出现的新型治疗措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肢体组织缺血坏死,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不断在临床获得认可,该文通过将该项治疗纳入研究,选择该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4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改善患者症状,缩小溃疡面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40 例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纳入研究,由于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0 例。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99 年WHO 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4];②患者创面未累及踝部;③均愿意配合该文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④均知晓该文研究其愿意参加。 排除标准:①近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②患肢小腿皮肤有破损;③肝肾功能异常。其中对照组:男性11 例,女性 9 年;年龄 50~71 岁,平均年龄为(64.25±4.21)岁;左侧 10 例,右侧 10 例;病程7~20 年,平均病程为(12.25±3.47)年。 研究组:男性 12 例,女性 8 年;年龄 50~71 岁,平均年龄为(64.12±4.32)岁;左侧 11 例,右侧 9 例;病程 7~20 年,平均病程为(12.21±3.34)年。 上述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详细专科检查,进行下肢血管造影与血管彩超,监测患者血糖,伴有感染的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基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抗感染治疗,并给予改善微循环、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行开放性清创术,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必要时输血、补充蛋白质。 控制血糖:控制饮食;术前1~2 周应用普通胰岛素,促使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在8 mmol/L。抗感染: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1 周;头孢过敏者换用克林霉素,根据药敏反应再加用1 种药物,用药3~5 d。行硬膜外麻醉。手术要点:①彻底清创:整个清创过程要求严格无菌,对患者的污染及感染部位进行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时尽量使用手术刀锐性切割,无需使用电刀;若需电凝止血,则使用双极电凝;严密止血,以防血肿;切除深部坏死组织及坏死腔。 ②充分引流:充分止血后伤口可打开,或松开缝合几针,无需严密缝合;创面较大者可进行持续冲洗,连接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创面使用敷料覆盖。

研究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 在硬要联合麻醉下, 取胫骨结节下5 cm 作为起始点,沿胫骨棘内侧做长约10~12 cm 弧形切口,切口顶点的垂直距离约3 cm,逐层切开各层组织至骨膜,于胫骨内侧选取骨搬移骨窗范围约10 cm×2 cm, 沿骨窗界限矩形切开骨膜,保留骨膜窗外侧的骨膜,掀开骨膜,于骨窗内选取合适位置拧入2 枚直径3 mm 的骨搬移针,用于搬移骨块,再沿胫骨内膜切开骨膜,保留外侧骨膜完整不受破坏,用钻头和摆锯分离骨搬移骨块,注意不要损伤骨髓腔内骨髓,使其形成可活动的骨瓣,在骨窗近、远端胫骨侧各拧入2 枚直径为4 mm 的外固定针,安装并调整胫骨搬移架并拧入针夹,逐层缝合骨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术后第5 天对骨窗进行横向搬移,往外搬移1 mm/d,分4 次完成,搬移2 周后维持3 d,复查X 线片,再往回搬移 1 mm/d,分 4 次完成,4 周后搬回原位,再次复查X 线片。 术后严密监测控制血糖,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伤口间断换药,并消毒治疗。

1.3 观察指标

溃疡愈合指标: 测量治疗前后患肢溃疡面积数值变化情况[5]。

皮肤温度检测:室温19~27℃,患者脱去双袜,坐或平躺在床上,双下肢放平。用数字温度计分别测量:侧趾间、足背及胭窝处的皮肤温度[6]。

记录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包括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单项目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溃疡面积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溃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肢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溃疡面积对比[(),cm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溃疡面积对比[(),cm2]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0)研究组(n=20)t 值P 值60.54±5.54 60.04±6.69 0.257 0.798 45.54±4.54 22.41±3.05 18.913 0.004

2.2 手术前后患肢皮肤温度变化

术前两组患者患肢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研究组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皮肤温度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皮肤温度变化对比[(),℃]

组别 术前 术后1 周对照组(n=20)研究组(n=20)t 值P 值31.45±1.05 31.65±1.01 0.614 0.543 32.05±0.41 34.54±0.25 23.189<0.001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20)研究组(n=20)t 值P 值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59.23±6.32 59.34±6.34 0.055 0.956 63.45±7.12 76.34±6.23 6.093<0.001 56.43±8.34 56.21±8.45 0.083 0.934 66.67±6.34 76.32±5.45 5.162<0.001 55.34±6.45 55.12±6.23 0.110 0.913 65.34±6.43 80.45±5.34 8.085<0.001 63.45±6.11 63.43±6.32 0.010 0.992 70.43±6.34 80.54±5.32 5.463<0.001

3 讨论

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缺血性溃疡,在糖尿病相关的远端截肢中,有85%的患者是出现在足部溃疡后[8]。 传统治疗措施一般在于控制患者血糖、积极抗感染、改善患者微循环并局部清创换药,定期进行足部护理。 近几年,随着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溃疡创面的不断应用,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提高,但其无法改善患肢血运,无法避免再次出现溃疡[9]。

随着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的出现,给活体组织持续、稳定的牵伸,并刺激激活某些组织细胞的再生,控制牵拉的张应力,具有重要意义[10]。该文通过将该项治疗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肢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 周研究组患肢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看出研究组出现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将其纳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中,术中血管造影显示,末梢血管系统再生疗效理想,术后使用外固定架缓慢持续牵伸骨窗,能够调动组织自然修复潜能,使得细胞增殖与生物合成收到激发,组织新陈代谢更加活跃,尤其是毛细血管获得同步生长[11]。早期就有研究发现,给活体组织持续、稳定缓慢的牵伸,可刺激或激活部分组织的再生与活跃,控制牵拉的软组织可再生,而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术后利用外固定架,能够使得患者组织获得良好生长。 在研究组术后造影中,未出现血管神经受压情况,主要是由于胫前内侧软组织薄弱,术后即时进行搬移,软组织张力较大,不利于患者愈合。王放等学者[12]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胫骨骨搬运治疗,14 例患者足部溃烂得到愈合,1 例患者保肢失败,随后行截肢处理,证实了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可重建血运,并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足可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小溃疡面积,术后情况较为理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骨膜糖尿病足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