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星星之火 光耀英雄之城

2021-04-24 11:50国网南昌供电公司
江西电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村南昌供电

文_国网南昌供电公司 汪 洁 范 宽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百年来,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不忘初心,励精图治,一步步实现伟大飞跃,一步步开启新的征程。

壮阔的赣江盘亘在英雄城南昌的脚下,滋润着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英雄城上空穿梭的电网线路,支持着英雄城生产发展;一代代供电员工勇于拼搏,践行“八一精神”,助推南昌经济腾飞。

艰苦奋斗 发展电力工业

中山路是南昌市最早通电的三条街道之一,为世人熟知的江西大旅社坐落于此。

1927 年8 月1 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中国革命迈入新纪元。起义总指挥部就设在江西大旅社25号房。

星星之火可燎原,片片岁月亦钩沉。见证人民军队诞生的南昌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英雄城。

1951年5月,党中央下达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国营洪都机械厂承担起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自制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昌百废待兴,全市发电机装机总容量仅为3680 千瓦,远远不够支撑航空工业建设所需的电力。但电力人不向困难屈服。

南昌水电公司有一台损坏多年的2100 千瓦汽轮机。谈妙根等一批老工人,硬是靠着丰富的经验和一双巧手,精心修复叶片和调校平衡,使之运行发电并达到铭牌出力。随后的一段时间,两台分别为5000 千瓦及3600 千瓦的发电机组相继投运,南昌市发电机组总容量增至12280千瓦。

“那时没有吊机,我们都是靠人力把电杆架起来。虽然苦点,但是大家热情都很高涨。”原南昌供电局退休党员褚重文当时是一名放线工,对艰苦奋斗的场景记忆犹新。供电员工用3 年时间将35 千伏的输电线路从南昌阳明路升压站架到了国营洪都机械厂的自备变电站,并延伸至向塘机场。这是江西省首次实现35 千伏高压输电,南昌电网准备向更高的电压等级迈进。

1958 年,为了满足南昌、丰城等地工业、农业生产发展对用电的需要,南昌开始着手建设第一个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110 千伏七罗丰输变电工程。截至“一五”计划收官,南昌电网共拥有高压输电线路180 余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87千米,并有8座降压变压电站。

如果把电网规划比喻成一盘棋,那么1991 年投运的220 千伏盘龙山变电站一定是南昌电网早期布局里的重中之重。它的投运为九江电厂新安装的3 号20 万千瓦机组发电外送创造了条件。同时,220 千伏盘龙山变电站与220 千伏斗门变电站、220 千伏昌东变电站形成了环网,使得江西220 千伏网架更趋合理、可靠,从而加强江西电网的核心力量,促进“昌九工业走廊”的经济发展,站在“八五”计划的开端,有力支撑了南昌“兴工强势”战略。

解决了工业用电紧缺,再着手提高供电质量。1997 年,南昌市的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61%、93.4%,较好地保障了南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促进城市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南昌供电公司年售电量首次突破30 亿千瓦时大关,取得了超计划、超同期、超历史的好成绩。

聚焦三农 点亮万家灯火

江西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电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省会城市的供电公司,南昌供电公司倾力服务“三农”发展。

2006 年10 月26 日,这一天对于安义县长埠镇大路村豆腐石自然村村民熊咬生一家来说是个大日子。久居大山深处20 年,他们终于盼来了“光明”。

对于南昌电网而言,这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南昌最后一个“无电户”通电了。南昌供电公司提前两个月实现“户户通电”,让7744户无电户彻底告别煤油灯。

电网线路就是这样,一节一节修起来的;电网事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美好生活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奋斗出来的。

2015 年,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南昌供电公司投资1.82 亿元,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解决农村客户“低电压”问题,把农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压降了52.83%,为后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在素有南昌“后花园”之称的湾里梅岭镇有一个叫立新村的美丽小山村。村里石砌老屋和百年古树交相辉映,涓涓溪水汇成瀑布飞溅而下。在进村的路口处,正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竹海明珠,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谁能想到,立新村曾是“十三五”期间的省级重点贫困村。伴随着脱贫攻坚行动的深入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立新村从之前落寞的“空心村”一跃成为生态山水长卷中的“明星村”。

“以前村里下雨打雷就停电,冬天结冰没水,生活条件不好,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就剩老人和小孩在这,没有劳动力当然穷啦。”立新村村民熊勉松口中描述的窘境,也是立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南昌供电公司员工李俊民2019 年年初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景象。

面对立新村扶贫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李俊民及2 名扶贫工作队成员立下了“誓要旧貌换新颜”的军令状。他们积极协调,为立新村解决了电压不稳的问题,翻山越岭为村子寻找水源,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李俊民还带领村民积极配合徐家秀美乡村及“在芙山房”民宿等多个景区项目工程建设,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有了可靠的就业岗位及可观的劳动收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回到村里务工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供电公司累计投资6376.2278 万元为全市63 个省级贫困村实施配网改造升级。截至目前,这些村子的户均容量由改造前的0.75 千伏安提升至3.26 千伏安,线路可靠率达到99.86%,电压合格率达到99.94%,“两率一户”指标远高于国家标准。

绿色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赣江边,滕王阁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跨江大桥上,新能源汽车飞驰而过。秋水广场边,孩子们的风筝飞上天空。美好的生活需要不懈奋斗,更需要精心守护。

一个屋顶的太阳能板,就是一个小型发电站。千家万户的屋顶要是铺满太阳能板,取之不尽的电能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用户家中。这是南昌居民刘涛的设想。

2013 年6 月17 日,南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刘涛居住的平安家园小区7 栋2 单元7 楼楼顶,为他家的自建光伏发电站进行并网验收监测。刘涛家的这套设备装机容量有5 千瓦,预计年发电量达5000 至6000 千瓦时。“并网后不仅可以自家用,还可以卖给电网。”刘涛欣喜地说。他家的自建光伏发电站是南昌首个并入电网的自建光伏发电站。

2013 年,南昌供电公司清洁能源并网电量达到2100 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6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00吨。

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该公司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采用物联网技术与车联网技术,升级充电桩的通信、充电接口和统一支付功能,做到“城市内畅行无阻,城际间出行无忧”。

2016 年8 月25 日,来自安徽合肥的江世文开着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向南昌行驶。抵达南昌后,他通过国家电网车联网APP 找到了适配的充电桩,先后在南昌紫阳大道快充站、南昌供电公司叠山路停车场完成了车辆充电。得知自己是江西首个跨省快速充电站使用者时,他说:“南昌的充电站很方便,充电迅速。”当时,南昌供电公司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8座、换电站2 座、充电桩552 个。城市充电站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补血包”。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供电公司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该公司加大电能替代力度,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综合能源服务等,促进能源消费转型升级。2020 年,该公司完成电能替代项目244 个,替代电量5.738亿千瓦时。争做节能减排先锋的同时,该公司还率先在南昌湾里地区试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百年浴血勤奋斗,遍地光辉别样红。从江西大旅社25 号房的那一盏灯,到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再到新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提高……一代代南昌供电员工谨记“八一精神”,敢拼、敢闯,用心做好供电保障,优化供电服务。当前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南昌供电公司将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将这抹星星之火传播得更远、更亮。

猜你喜欢
新村南昌供电
中国画《林涧·新村》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战洪魔保供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山西直供电折戟
南昌护桥记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