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新技术推介

2021-04-25 03:14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母猪彩色仔猪

1 杂交水稻产学研合作模式

针对国家“双减、绿色”、四川“川米优化工程”和田园观光的需求,结合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诸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通过科研院所+企业+ 农户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模式,以优质、抗倒水稻品种和有色稻筛选为基础,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为支撑,结合稻田综合种养、稻田图案设计、收储加工专业化,打造优质稻米和稻田观光品牌,让该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从业者均有了更高的稳定收益。

目前与崇州粮油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华川集团和四川天宇种业合作,筛选出了F优498、宜香2115、川农粳1号、川农香粳1号等优质、高产品种,以及有色稻材料,集成了一套机械化、轻简型、或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打造出了“蜀州香”和“陆翁”优质稻米品牌,在温江田园观光图案设计也初见成效。与川农高科、科荟种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国内南方稻区和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联合育种站,参与其品种绿色通道测试和技术推广,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还与中种集团、金色农华、禾嘉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2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成果通过杂交中稻超高产高效精简栽培、抗逆减损稳产、机械化生产关键农艺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在四川不同稻作生态区构建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体系。

该技术适用西南稻区和长江中上游部分稻区。2009~2016年,在四川累计推广731.58万hm2,新增稻谷288万t,新增产值67.19亿元,节支20.73亿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7.92亿元。

该成果创新性强,技术应用覆盖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3 四川彩色小麦富硒栽培关键技术

本技术针对四川平原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普通小麦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等问题,研究了以彩色小麦为载体的富硒栽培的技术规范,明确了本地区种植富硒彩色小麦特殊优势,筛选了适合不同颜色彩色小麦富硒强化的条件,为富硒彩色小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富硒彩色小麦的强化栽培技术适用于四川平原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的生态农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目前已有多家粮食合作社联系咨询该技术问题,解决小麦富硒的问题。对照硒含量为0.15mg/kg,富硒栽培后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提高到8.73mg/kg,最高可达12.02mg/kg,富硒黑小麦的价格从5.80~29.90元不等,是普通小麦的2~15倍,按目前试验筛选出的富硒彩色小麦材料在四川地区产量300kg/667m2计算,经济效益显著。

富硒彩色小麦是近年来才在四川地区通过引进以及本地育种而产生,与同期播种的其他小麦品种相比,具有微量元素含量高、花青素含量高等特点。该技术继续提高了彩色小麦硒含量,强化了富硒特点。

4 仔猪营养关键技术

本技术围绕营养与仔猪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关系,探索了营养素、营养源及营养水平与仔猪肠道发育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构建了确保仔猪肠道健康的技术体系,建立了提高仔猪特异性传染病抗病能力的关键营养技术,建立了抗应激和防霉抗霉的营养技术,建立了仔猪抗病营养需求参数,研制了降低仔猪腹泻的营养配方和生物平衡蛋白等抗病饲料新产品。

本技术适用于本地猪和外种猪,特别针对集约化养殖密度较大的地区,可有效减少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抗病力,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铁骑力士集团、重庆优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201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母猪营养关键技术

本技术针对母猪发情受胎率和泌乳力低、使用寿命短、终身瘦肉产量低等问题,研究了母猪的繁殖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规律,建立了母猪营养需求参数,构建了提高母猪发情受胎率、产仔率和增强泌乳力的营养技术体系,研制了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的配方应用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外种猪,已在生猪主产省市及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培育了饲料及猪肉知名品牌4个,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可达24头以上,终身(按8胎计)可提供断奶仔猪20头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200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猜你喜欢
母猪彩色仔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空怀母猪饲料配制注意事项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后非瘟时代生产母猪饲养关键点详解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