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成宜来时路 至臻精品匠心筑──成宜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2021-04-25 12:51
中国公路 2021年6期
关键词:四川省高速公路施工

2020年12月31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鏖战,四川省等级最高的高速公路——成宜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该条高速公路为四川省首批采用EPC模式修建的高速公路,已被列入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四川省“新基建示范工程”、四川省交通强省“首批示范项目”。

旭日东升暖严寒,梅花吐蕊傲雪霜。2020年12月31日24时,四川省等级最高的高速公路——成宜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它好似一条飞龙,带着无限活力掠过简阳、仁寿、威远、荣县、宜宾的核心腹地,飞舞在清山秀水之间。那平坦如砥的路面,跨涧掠谷的桥梁,犹如演奏天籁之音的琴弦。

多措并举保进度

成宜高速公路北接天府机场,南通酒都宜宾,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16条成都放射线之一,是四川省重要的南向出川大通道。

成宜高速公路全长157公里,总投资246亿元,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全线共有桥梁137座、隧道4座、互通式立交17处。为建好这条四川省首批采用EPC模式修建的高速公路,四川铁投集团成宜高速公司(以下简称“成宜公司”)提出了“人本、和谐、绿色、发展、创新、品质”的建设理念。

“三步走”规划 提速建设

按照四川省发改委批复,成宜高速公路建设工期为四年。根据上级安排,要求将项目工期缩短为三年,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与成都天府机场同步运营。为实现“四年工期,三年完成”的目标,成宜公司提出了“三步走”建设规划:即第一年聚焦“强基固本”,通过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多维度推动建设理念落地生根;第二年聚焦“品质提升”,围绕品质工程建设,细化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流程;第三年聚焦“攻坚决胜”,强化“服务+把控”职能,确保优质高效建成高速公路。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建设任务,成宜公司加大管理力度,派驻三位副总经理驻扎到三个代表处,靠前指挥,服务生产。

细心沟通 迅速进场

2018年6月,成宜高速公路开始实质性施工阶段。随着轰隆的机器声和大量的人员进场,川南大地沸腾起来,机器设备往来不歇,建设者们马不停蹄。

针对征地拆迁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的难题,成宜公司集中力量突击攻关。一方面,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取得支持;另一方面,穿梭于沿线的家家户户,与村民促膝交心谈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配合。同时,采取“见缝插针、多点开花”的措施,哪里的问题已解决,就立刻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及时施工。在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下,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全线的征拆工作。

科学排布 效率质量两手抓

荣州枢纽互通

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成宜公司紧紧围绕“快”字做文章。科学排布施工计划,及时下达关键工程、重要节点的目标任务,每月检查考核,奖罚兑现。建设过程中,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把办公地点搬到工地现场,在关键时间节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及时帮助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各种困难,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让施工现场“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优化设计 提高效率

为提高施工效率,成宜公司不断优化设计,如在涵洞的设计中,通过联合设计方现场踏勘,积极推行钢波纹管涵,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涵相比,节约工期四十余天。为提高生产效率,成宜公司大力推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小型预制构件采用生产线集约化生产;梁板体量大的ZCB3-5项目通过“智慧梁厂”进行生产;跨线天桥采用装配式钢混叠合梁施工。同时,全面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桩基施工大面积采用旋挖钻机成孔,钢筋加工采用机器人焊接。

鉴于路面、房建、绿化、交安及机电等施工项目不存在施工的工序问题,成宜公司统筹安排土建、绿化、房建、路面、交安等工程项目相继进场,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各自展开施工。对已完成招标的施工项目,要求中标单位迅速进场,拟定施工计划,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施工状态。同时,加大管理协调力度,优化网络布局,确保交叉施工顺利实施,均衡各工序进度,让每一个工序、节点都在可控的范围内迅速推进。

2020年初,成宜高速公路项目正待加速推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为工程施工蒙上了一层阴影。当时,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材料难以进场,工程推进举步维艰。面对困境,成宜公司积极谋划,沉着应对。最终,在2020年底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通车目标。

咬定品质不放松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进场伊始,成宜公司就提出“建品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在董事长陈光军看来,建设者要用工程质量说话,成宜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要经得起同行的评议、经得起司乘的评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从源头把控 保证施工品质

为学习品质工程创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成宜公司组织人员到江苏多条高速公路进行学习,参加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品质工程论坛。

成宜公司为全力打造耐久、可靠、舒适的精品工程,从源头入手,在工程招标时,便将打造品质工程列入招标合同。建立质量责任登记制度,落实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质量责任追溯体系。实行原材料准入制,无论是沥青、粗集料、钢筋、水泥,还是钢绞线、桥梁支座、预应力锚具,该招标的招标,该送检的送检,将不合格材料一律“拒之门外”。

从严管控 制定科学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强化从严管控。按照“前紧后精,有序推进”的理念,实行施工工艺标准化,对相同工程设定统一标准的工艺和生产方法。成宜公司全过程参与专项方案的编制、讨论和审查,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控制难点,仔细推敲、反复细化,将一个个“通用方案”变为“个性方案”,全面提升专项施工方案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针对高墩施工竖直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桥面铺装平整度控制等难点,组织专题论证会,改进施工工艺;针对T梁支座预埋钢板纵坡控制精度差、调整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运用数控绞式调坡器,提高T梁预制与安装精度;对主要分项工程施工严格执行“首件认可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召开交流会,及时固化首件工程施工工序、流程和技术指标,并要求各标段“对标建标”;强化过程监管,业主全天巡视,监理全程旁站,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材料试验实行全过程管控,严防工序“变形走样”;实行不定期巡查和抽样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不合格工程坚决推倒重建。

引入第三方 提高路面品质

沥青路面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速公路的品质。为提高路面施工质量,成宜公司引入第三方咨询单位,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比如,为及时精准地检验沥青质量,采用了红外光谱指纹识别技术;为实现对沥青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的全过程监控,引入了沥青路面信息化管控系统;为减少人为控制误差,精准控制摊铺路面的平整度与厚度,采用了3D摊铺技术。

推进班组建设 弘扬工匠精神

品质工程的实现,不仅需要加强过程控制,更要提升员工的素质。为培养优质的“耕作者”,成宜公司在夯实“6S班组标准化”管理基础上,大力推进“四有班组”建设,提高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创建品质工程”主题征文、“弘扬劳动精神·匠造品质成宜”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参建人员职业素养。

在项目交工验收中,成宜高速公路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副局长邹南这样评价成宜高速公路“建得好、建得快、建得美”。最终工程质量评分达到了98.7分,这也是目前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最高得分。

聚焦环安促和谐

编织安全生产管理网

“人本、和谐、绿色、发展”是成宜高速公路建设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公路与人的和谐共生,成宜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编织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平安工地”创建。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制度,对工程项目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进行逐条核查,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严防工程建设风险

2020年11月10日,成宜高速ZCB3、ZCB4标段主线路面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铺筑施工全部完成 。

全覆盖、零容忍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行科技兴安,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降低安全风险。淘汰隧道施工干喷和桥梁翻模施工等落后工艺,限制人工挖孔作业,路基挖方尽量采用大型钩机施工,减少爆破作业。同时,以“一校、两馆、三书”为抓手(“一校”是指成立一个民工总校,各项目设分校;“两馆”是指两个安全体验馆;“三书”是指《安全生产管理制》《安全生产内业标准化指南》《安全生产现场标准化指南》),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多媒介宣传、夜校大讲堂等形式,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作业技能。成立民工督导队和党员稽查队,强化一线员工自主保安,保障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生产月”“安全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将安全文化带到基层,带到每位建设者的心里。2019年,成宜公司被评为了四川省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天府行活动“先进单位”。

打造和谐景观体系

为实现公路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成宜公司全力打造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体系。

五皇坝大桥桥面沥青铺筑

成宜高速公路地处川南丘陵地区,沿线植被茂盛,风景秀丽。主体线路多次跨越越溪河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为将高速公路融入大自然之中,打造一条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成宜公司在开工伊始就注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重建,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设计阶段,为节约用地,线路走向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确定平纵曲线要素,努力做到填挖平衡,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在施工中,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在桥梁设计中尽量采用预制安装结构,避免因搭设支架而砍伐大量树木。跨河方案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桥梁等设施,尽量减少因便道施工而占用土地。在防护方面,边坡尽量采用柔性防护,通过挂铁丝网、挂三维土工格、栅喷播营养草种、客土喷播、厚层基质喷附等绿色防护措施进行边坡绿化,减少视线范围内的人工雕琢痕迹。

建设文化之路

成宜公司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尊重地方需求,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历史、经济等要素,提升路域文化内涵。收费站、隧道口的设计风貌、色彩基调、建筑形态等均充分融入川南民居风格和当地文化特色。作为展示地方经济文化窗口的服务区,也表达和蕴含了区域特色,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了建设者的匠心。

锐意创新聚智慧

创新技术 提高精准度

为提高测量精度及设计效率,成宜高速公路在四川省率先采用航空激光雷达测量,建立数字地理模型,该技术的应用获得“2018年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铜奖”;为优化传统管理模式和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应用了全新的BIM技术,该技术的运用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二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三等成果和2020年度基础设施光辉大赛奖;为提高预制梁的生产效率,在四川省公路行业建成第一个大规模“智慧梁厂”,该预制厂实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施工流程标准化、业务管理数字化、机械设备智能化及管理决策智慧化。

四新技术 保障工程品质

紧扣“效率”和“质量”,运用“四新技术”,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广泛运用绞式调坡器、装配式台座、滚笼焊接机、智能循环压浆、焊接机器人等机械设备,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鼓励施工单位开展各项科技攻关活动,进行各种“微创新”,通过细小的改进使施工更高效便捷,质量更易控制。比如,ZCB3-2项目桥面施工采用激光桁架摊铺,全幅施工一次成型,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提高了桥面的平整度和刚度。

在成宜公司推动下,成宜高速公路共研发施工工法13项、技术专利10项、QC课题13项。其中,“提高预制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合格率”施工方法获得全国工作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提高涵背回填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QC课题获得201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系统优秀QC小组成果二等奖。

信息化助力 实现无缝管理

管理手段信息化是成宜高速公路建设的又一大亮点。为强化对参建单位的管理与服务,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成宜公司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搭建了成宜路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了BIM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人脸识别考勤、特种设备监控预警、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智慧梁厂信息化管理、沥青路面施工管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公司到项目部、管理层到作业层、宏观到微观的无缝对接,让零距离管理梦想成为现实。

目前,成宜高速公路项目已被列入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四川省“新基建示范工程”、四川省交通强省“首批示范项目”。为此,成宜公司将分阶段、可持续、高质量打造聚合“车路协同”“智慧高速”“资产数字化”为一体的数字高速原创品牌。

如今,建设者以大地为纸、以公路为笔,精心绘就的恢宏画卷终于收笔。悄然静卧川南大地的成宜高速公路,与山野的旖旎风光相伴,迎来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在工程施工的数百个日夜里,建设者们披荆斩棘、穿山越涧,在雨露冰霜凝结的寒冬里坚守,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劳作,在月朗星稀的夜里坚持。建设者们用信念和毅力,用肩膀和茧掌把成宜高速公路这条流光溢彩的巨龙雕刻在川南大地之上。

猜你喜欢
四川省高速公路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与PPP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