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翻边战术”粉碎日军“大扫荡”

2021-04-25 17:50
新传奇 2021年15期
关键词:罗荣桓伪军突围

罗荣桓利用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指挥艺术,创造了“翻边战术”,将主力配置在敌我边沿地区,当敌人进行“扫荡”时,选准有利时机,“敌进我进”。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翻边战术”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1938年,八路军115师转战鲁南,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开始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和“蚕食”。时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的罗荣桓结合山东历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翻边战术”,其主旨是将主力配置在边沿区,当敌人进行“扫荡”或“蚕食”时,部队不是“敌进我退”,而是选准有利时机,“敌进我进”,“翻”到敌人占领区去,粉碎敌人的“扫荡”“蚕食”。

此后在坚持游击区的斗争中,组织小部队和民兵渗入敌占区,袭击敌人后方,打击日伪政权,也是“翻边战术”的组成部分。

出敌不意,巧妙突围

“留田突围”是罗荣桓“翻边战术”的集中体现。

1941年11月初,日军调动5万人马,推行了以“经济战”为主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秋季“大扫荡”在山东沂蒙山区拉开大幕。

留田(今山东沂南县张庄镇)是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庄。当时,115师的师部都在留田村周围,而作战的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气势汹汹地向留田扑来,很快就把留田团团围住了,而且在逐渐缩小包围圈。军情十万火急。

11月5日下午,一场高级军事会议在留田附近牛家沟的一间草屋里召开。这是一次关系沂蒙山根据地存亡的会议,也是决定这次反“扫荡”胜负的会议。

小草屋里挤满了人,会议围绕“向什么方向突围损失最小,机动性最大”的议题进行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有人主张向东,过沂河、沭河,进入滨海根据地;有人主张向北,同山东纵队会合;还有人说向西,进入山区便于隐蔽。大家对着地图说来说去,没有一个人主张向南。因为谁都清楚,南面不远是临沂市,那里是日军驻扎鲁南的司令部,也是这次“扫荡”的大本营,没有人会想到往敌人大本营里躲。

只有罗荣桓没有说话,他仔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权衡着每一种突围方案的利弊。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站起身,大声说:“我主张向南突围!”

这出乎意料的主张,使在座的人都感到吃惊。“向南突围!”罗荣桓加重语气说,“插到临沂附近。敌人集中兵力合围我中心地区,后方必然空虚。我们插到他的心脏地方,就能够牵着他的鼻子走,变被动为主动。虽然南面敌人的兵力比较多,三道封锁线已经形成了,但还不是‘铁筒,还有空子可钻。向南突围,插到敌人的心腹要地,正是出敌不意。”

参加这次突围的作家白刃回忆当年情景时写道:“(11月5日)黄昏后,留田周围的山头上,日本兵烧起一堆堆的篝火,烧红了寒夜的天空。四面的敌人不断放起信号弹,好似流星划过天幕。河滩上,三千多机关人员和特务营的战士,静悄悄地待命出发。天黑后,罗政委带着那一群人走了,先头部队跟着出发,机关人员随后前进……部队向南出发,插过临蒙公路。果然不出罗政委所料,敌人后方空虚,戒备松懈,第三道封锁线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顺利地通过了。”

就这样,这支3000多人的部队,没费一枪一弹,没有牺牲一人,一个晚上就跳出了包围圈。

“翻边战术”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在罗荣桓的指挥下,115师教导第2旅在1942年11月3日发起的海陵反“蚕食”战役胜利后,于1943年1月又发起郯城战役,并成功地运用了“翻边战术”。

郯城地处陇海路以北的日军心腹地区,是日军在鲁南苦心经营的兵站基地。其墙高壕深,并广筑炮楼碉堡,是一座完全碉堡化了的城镇。此时正值日伪发动“扫荡”,郯城驻防之敌一部分奉命调出,城中守备相对空虚。

1943年1月18日夜,教导第2旅主力兵临郯城城下,主攻点选在便于隐蔽接近而又无外壕的城南门。19日深夜,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奋勇攻击,率先突破城垣。

攻克城门后,敌人增兵于内城城门,并将成批的手榴弹往下投,八路军伤亡较大,进攻受阻。20日夜,教导第2旅将主攻点改为敌戒备较差、射击死角较大,但有深宽壕沟的城东南角。这时,日伪军也调整部署,组织火力,竭力阻止攻城。教导第2旅经过苦战,登上了城墙,迅速向两侧发展,并展开政治攻势。

不久,伪军大部瓦解,残敌向城中心退缩。教导第2旅团团围住退缩于城中心之敌,并连续爆破猛攻,200多名伪军、伪政权人员投降。

21日,战斗胜利结束。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俘日军7人、伪军及伪政权人员600余人,郯城日伪军和伪政权人员全部被歼,无一漏网。攻克郯城后,八路军又乘胜打下了郯城周围18处敌人据点。

郯城战役,是八路军115师入鲁以来取得的敌后攻坚战首次重大胜利。此次战斗还迫使“蚕食”沭河沿岸的敌人全部撤退,郯城根据地由4个区扩大为7个区,不久成立了中共郯城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

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翻边战术”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罗荣桓过早地丧失工作能力,是党的很大损失”

就在山東形势迅速朝着有利于抗战的方向发展时,罗荣桓被确诊为患了肾癌。但他抱病精心布置“顶李送于”(也称“阻李送于”,即阻止李仙洲部入鲁,礼送于学忠部离开山东)对策,使得山东争取了历史的先机……l945年8月,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山东成为全国全部解放的四省之一。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又拖着重病之躯,率山东7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军东北战场,开始了新的征程。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享年61岁。毛泽东亲自去医院向罗荣桓遗体告别,他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跟着我倒霉。他的品格可概括为: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罗荣桓过早地丧失工作能力,是党的很大损失啊!”

(梁衍军荐自《名人传记》2021年第4期等)

猜你喜欢
罗荣桓伪军突围
不搞特殊的罗荣桓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罗荣桓与罗生特
罗荣桓:珍藏救过他命的银元南征北战
极速突围战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
罗荣桓缘何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