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2021-04-25 18:17陆春燕
成才之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养成教育幼儿园

陆春燕

摘 要: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儿歌形式、绘画形式、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等引导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要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1-0102-02

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践行的常规行为。环保意识的树立和垃圾分类行为的培养,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抓起,让幼儿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并且结合宣传活动、游戏活动、实践活动等,让幼儿对垃圾分类有充分的了解,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一、幼儿阶段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并取得一定成效,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节约资源的最佳解决路径,有利于国家未来的良性发展。目前,垃圾分类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而幼儿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让幼儿学习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个人日常生活习惯,形成垃圾分类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有助于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二、幼儿阶段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的策略

1.多途径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

教师可通过浅显易懂的图片、动画形式,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知识和回收处理的做法,也可以通过小视频或参观环保博物馆、区域垃圾处理中心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类别垃圾分解的时间不同,产物不同,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就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说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如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等都可以被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环境被称为“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班级中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挂图或黑板报等形式,使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各种常识形成正确认知,潜移默化地树立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还可以通过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阅读图册、观看垃圾分类宣传动画等方式,以亲子共学的方式将这种宣传工作渗透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中。

2.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

(1)儿歌形式。在垃圾分类中,什么颜色的垃圾桶应该投放何种垃圾是个基本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于社会知识不够丰富的幼儿来说是枯燥的,教师可将这样的内容巧妙地融进儿歌中,使其朗朗上口、易记易诵,这样有助于幼儿自然而然地将垃圾类别与颜色对应起来。比如:“大家一起来环保,垃圾分类最重要,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他垃圾用黑色,分类宝典要记牢。”

(2)绘画形式。教师可以应用垃圾分类主题绘画的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垃圾分类主题的绘画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教师要选择其中的优秀绘画作品进行展示,提高幼儿对垃圾分类行为的认同度。

(3)游戏形式。“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幼儿园生活,采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教师可以将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游戏卡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垃圾分类玩具,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例如,教师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内,要求幼儿应用垃圾分类玩具与同伴进行游戏,完成分类之后,相互之间看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教师要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与表扬,同时鼓励动作慢或者出错的幼儿提高操作准确性,达到以游戏促成长的目的。

(4)比赛形式。为了使幼儿能够对垃圾分类进行足够的关注,教师在运用儿歌形式、绘画形式、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激趣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采取比赛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园中举办垃圾分类比赛,能够有效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幼儿的垃圾分类能力。为了发挥比赛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拉长比赛的赛期,扩大比赛的范围。首先,可以进行小组赛,优秀者参加班级赛,在此基础上,可以举办年级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举行不同幼儿园之间的比赛。通过这种比赛方式,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對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也会提升。

另外,为了使比赛的影响力更大,也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垃圾分类比赛活动。比如幼儿园设置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垃圾分类比赛,或者通过一些手机应用程序让家长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学完后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进行在线比赛,并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3.通过家园合作让垃圾分类习惯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向幼儿家长传播相应的环保理念以及垃圾分类常识,引导幼儿家长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确保家长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养成、认知形成带来良好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社区对垃圾分类的监督力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家长在行为上和认识上存在差异。为了能够给幼儿树立榜样,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要引导幼儿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而家长则作为其辅助者、示范者和教育者。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幼儿专用的垃圾分类设备,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其次,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家园合作,以“垃圾变宝贝”为主题开展亲子制作评比活动,体现出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幼儿园提供亲子活动平台,让家长和幼儿使用安全的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发挥想象力,把废旧物品变成创意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通力合作,能制作很多构思独特、具有创意性的作品,从而让幼儿认识到垃圾的价值。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做和欣赏其他作品,可以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使得环保理念得以推广。另外,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应积极动员幼儿将家中不用的薯片罐、塑料瓶、纸盒等带到幼儿园来,在幼儿园的教室外面设置回收箱,这样在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游戏制作材料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

三、结语

垃圾分类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需要全社会给予重视。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运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使幼儿对垃圾分类常识有所认识与了解。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儿歌形式、绘画形式、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等引导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还要通过家园合作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发力,从幼儿抓起,才能真正把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建萍,王琳.小手牵大手,“快乐联盟”齐分类——浙江省宁波市明楼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19(05).

[2]曾毅红.从幼儿到家庭的垃圾分类教育[J].福建教育,2019(33).

[3]马晓莉.环保教育从幼儿抓起[J].内蒙古教育,2019(14).

[4]郑文.融入环保教育的幼儿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5]余海萍,郑玉铭.垃圾分类,创意设计——上海市恒力锦沧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19(09).

[6]吴端萍.建构主义视角下大班幼儿垃圾分类行为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2019(33).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养成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