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研

2021-04-25 18:51韩伟强
成才之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问题意识创设情境

韩伟强

摘 要:数学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文章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指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强调通过创设情境、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勇敢质疑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1-0139-02

问题意识强调的是提出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具有问题意识的人在做事情时喜欢问“为什么”,它是人们遇到各类超越自我认知且源自生活实践的事物或问题时发起追问、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领域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就教学而言,教学活动应体现出完整的问题发现进而解决的过程,这既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也对教师的问题引导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进行研究。

一、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也要承担衔接高中阶段学习的重任,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养成问题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青少年学生心智往往不够成熟,思维习惯尚未形成,所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成为了数学教师的重要课题。要想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需要教师能够用心地审视学生的学习狀态以及心理状态。因为很多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会选择逃避,而依据学生心理状态与学习状态创设出的“个性化”情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这种逃避心理,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些问题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进步。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农民想要种地,但是想知道自己家的地能够种多少种子,因此他就参考隔壁家的种地密度来估计自己家种地需要的种子。经过测量之后,隔壁家的田地有8亩,一共种了2千克种子,那么他家有10亩地,请问他最少需要买多少种子?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种庄稼来设计数学问题,并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这一数学问题,让问题情境更加直观。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思考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画出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列出相关的数量关系等。这时,教师可以趁势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未知数”概念,然后通过题中的条件找到这个未知数,接着利用未知数代换成方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情境创设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的求知欲变得更加强烈,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

二、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问题意识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问题,所以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特别是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数学问题要有“敏锐的嗅觉”。比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一些多边形的物体,让学生对多边形的物体有一个初步认知,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多边形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找找看”的游戏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日里接触到的多边形物体找出来,并且针对其中最常见的几种多边形物体,比如四边形物体、三角形物体等展开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接着再计算这些物体的内角和,进而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当学生通过直尺、量角器等文具对这些物体进行测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同学们,你们的测量结果显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能够验证你们的测量是正确的吗?请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如何验证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说明理由。”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实际动手“拼角”验证,真正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所蕴含的数学原理,让学生对这类几何问题有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训练,学生往往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技巧,显著提高问题意识。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以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思维活动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当学生看到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后,学生可以十分自然地联想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些题利用方程解更加简单,而有些题则利用比例等方式解答起来要更加轻松一些。而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往往能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过程,主动发现这些问题中蕴含的细节,逐渐“剥丝抽茧”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形成有效的问题意识。以教学“平行线的性质”为例,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性质和公理的区别。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平行线。学生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出任意两条平行线a和b。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画出一条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的直线c,并且将相交形成的8个角标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同位角,然后让学生找到图中存在的同位角,并多次测量、记录这些同位角的度数,教师紧接着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从你们测量记录的这些同位角的度数来看,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反过来观察记录数据,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显而易见的规律,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

四、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勇敢质疑

质疑是问题意识的表现,特别是在已经知道问题结果的情况下,能否进行进一步思考并且质疑往往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质疑,让学生以质疑的精神强化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引导者,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以教学“零指数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以x为未知数的指数幂求解问题,让学生不断质疑:x的值到底是多解、唯一解还是无解?教师要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灵活解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不要陷入“有唯一解”和“有多个解”的思路来解题,而应该通过所学的“指数幂求解”的步骤和原理来进行客观分析。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解题过程并勇敢地提出“无解”的假设,当学生提出无解时,可以在课堂上说:“同学们,你们的答案和这位同学的答案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不一样的,你们的答案又是什么呢?”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兴趣。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质疑、思考,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想法,才能有效地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勇敢质疑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会提问题”的人。

参考文献:

[1]石向阳.新课标下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2]赵忠.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6).

[3]刘永南.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7(31).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问题意识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