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油菜根肿病防治药剂对比试验

2021-04-26 00:46刘晓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灌根根肿病悬浮剂

峗 薇,杨 金,刘晓明,伍 建

(四川省江油市种子植保站/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四川省级病虫重点测报站,四川 江油 621000)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in) 侵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性病害,根肿菌可侵染包括油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蓝、萝卜等百余种十字花科植物[1-2]。根肿病病原菌侵染后会导致油菜根部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膨大的肿瘤,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造成地上部分营养不良和萎蔫,严重危害生长发育,甚至出现幼苗死亡、绝收[3]。油菜是江油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万hm2,近年油菜根肿病在江油市流行蔓延,发展迅速,危害严重,已成为全市油菜和优质蔬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全市油料作物和蔬菜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小溪坝镇气温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是江油市重要的粮油种植区,常年种植油菜800hm2以上,也是油菜根肿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试验地选择能代表当地生产水平、土地大块平整、肥力中等及以上且肥力均匀、无隐蔽、排灌方便、符合试验要求的田块。

1.2 试验地点

小溪坝镇鲤鱼口村7组,前茬为水稻。

1.3 试验设计

1.3.1 小区设计 试验设3个防治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区总面积3335m2,小区间设0.66m宽作业道,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进行同田对比。

1.3.2 供试药剂 50%氟啶胺悬浮剂(华北制药集团艾诺有限公司生产);2.5%咯菌腈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10%氰霜唑悬浮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4]。

1.3.3 育苗移栽 适时播种育苗,按当地生产习惯播种育苗。平整好苗床地,苗床地面积与大田比例达到1∶5,9月15日前后播种,施足底肥,培育壮苗。苗龄30d左右,牵绳等行距移栽,移栽规格为行距0.4m,株距0.26m。

1.3.4 田间管理 按当地大田生产栽培管理水平进行田间管理,及时追肥、防治病虫草害等。

1.4 试验方法

1.4.1 将上述处理药剂按2000倍液/667m2对水灌根。灌根时间为油菜移栽前油菜3叶期连续灌根2次间隔5d,移栽后10d,第3次灌根。每次灌根施药需在同一天完成。

1.4.2 将上述处理药剂按2000倍液/667m2对水灌根。灌根时间为油菜移栽前油菜3叶期灌根1次,移栽时上述处理药剂按600倍液/667m2对水沾根。每次灌根、沾根施药需在同一天完成。

1.5 调查方法

施药结束后15d、30d各调查1次,采取5点取样法,每小区随机调查100株,计算根肿病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产量,筛选出较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做好田间管理记录,包括施肥的时间、种类及用量等。根肿病的分级按照 0、1、2、3 四级划分,0级:无发病症状; 1级:主根正常,1/3以下侧根有少量肿瘤; 2级: 主根有肿瘤或者1/3~2/3侧根上有肿瘤;3级:主根和2/3以上侧根有肿瘤[5]。

发病率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油菜根肿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比较

各处理油菜根肿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氟啶胺12.08%,咯菌腈25.58%,氰霜唑20.92%,清水对照48.75%。平均病情指数为氟啶胺7.92,咯菌腈17.72,氰霜唑13.89,清水对照33.17。

2.2 各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

如表1所示,药后15d、30d各处理对油菜根肿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氟啶胺处理的防效最高,平均防效为75.4%,其次为氰霜唑,平均防效为55.82%,效果较差的为咯菌腈,平均防效为43.67%。

表1 不同供试药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2.3 不同施药方式下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及防效比较

2.3.1 50%氟啶胺悬浮剂 灌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8.67%,平均病指为4.67,平均防效为81.08%;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13.33,平均病指为10.11,防效为73.62%。灌根+沾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12.67%,平均病指为8,平均防效为66.22%;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13.67%,平均病指为8.89,防效为80.67%。

2.3.2 2.5%咯菌腈悬浮剂 灌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25%,平均病指为17.55,平均防效为25.85%;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22.67%,平均病指为17.67,防效为53.91%。灌根+沾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22%,平均病指为14.89,平均防效为37.11%;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32.67%,平均病指为20.78,防效为54.83%。

表2 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及防效比较

2.3.3 10%氰霜唑悬浮剂 灌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17%,平均病指为10.78,平均防效为56.32%;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17.67%,平均病指为12.89,防效为66.37%。灌根+沾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23%,平均病指为14.67,平均防效为38.04%;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26%,平均病指为17.22,防效为62.56%。

清水对照15d、30d调查病指分别为24.67、38.33、23.67、46,平均发病率为38、56、37、64。其中,氟啶胺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灌根组药后15d的防效为81.08%,高于药后30d的防效。

3 结论

50%氟啶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剂、10%氰霜唑悬浮剂对油菜根肿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30d防治效果均超过60%的为氟啶胺及氰霜唑。氟啶胺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较清水对照降低36.67%,且能有效降低油菜根肿病病情指数。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根肿病防治效果有一定影响,相同药剂连续灌根组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均优于灌根+沾根组;药后30d的防治效果则有所不同,灌根+沾根组中氟啶胺、咯菌腈的防治效果略高于灌根组。表明连续灌根施药具有一定的防控速效性,灌根+沾根的施药方式则具有更佳的持效性。

猜你喜欢
灌根根肿病悬浮剂
大白菜抗根肿病研究进展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接种木霉对本氏烟草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4种杀虫剂灌根对设施甜瓜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噻虫嗪经不同施药方式施用后对桃蚜种群的影响
6种杀菌剂灌根防治马铃薯炭疽病药效试验研究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云南临沧积极引进抗根肿病油菜品种
河南省农科院育出6个抗根肿病白菜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