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赛融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4-26 13:49王云青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供应链管理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的变革,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要素。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困难;教材适用性差,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从课赛融通,以赛促教的角度出发,提出善用技能比赛,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活页式教材,让教材发挥作用;丰富考核内容,让考核促进学习等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课赛融通  供应链管理  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包括顾客对产品质量、交货期的要求提高,行业整体成本降低、利润减少,新技术诞生等,都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从供方市场转变为需方市场,使企业不得不抱团取暖,各展所长。企业发展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一条具备供需关系的供应链随之出现。这条供应链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仅仅具备物流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企业内部,任何决策都涉及诸多方面,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供应链全方位的知识,才有能力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供应链管理成为每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文件提出对供应链人才培养的要求,包括职业院校应开设供应链课程,企业也应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等。

二、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困境

供应链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包括分析产品与供应链、设计供应链网络、构建电子化供应链、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库存控制、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销售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财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具有重难点多而分散,知识点抽象难理解等特点。在教学中,目前的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困难

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利用实践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但目前该门课程的授课还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以课本上的陈旧案例引入,以习题的讲解巩固复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重理论轻实践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供应链企业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大多高校教师缺乏下企業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能力匮乏[1];二是供应链课程在高职学校开设时间较晚,教师缺乏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还在摸索如何将知识理论讲解透彻,对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得较少;三是软硬件设施和实训基地缺失,校企合作推进困难,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重点还是供应链理论知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困难,不利于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二)教材适用性差,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供应链管理教材较多,但教材内容差别较小,理论知识讲解偏多,实践操作技能缺失,部分教材虽增添实训内容,但实训要求过于简略,缺乏评价标准、操作步骤,让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实际操作,使得实训形同虚设。大部分教材遵循案例导入、知识点引出的编写顺序,但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的案例,总体非常陈旧。案例未经过整理处理,内容上存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和重复[2]。大量的文字性陈述让学生读起来没有耐心,且各案例没有连贯性,学生无法透过案例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实际供应链的发展速度,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梳理资料,为学生带来具有新鲜度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今天物流的发展变化。因此,教材的案例和实训对于教师的教学完全没有作用,教材完全变成了教师纸上谈兵、陈列理论知识的工具。教材不具备可读性,严重影响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流于形式

虽然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已经加入了过程性考核,即学生成绩包括过程性平时成绩和最终考试成绩。但过程性考核指标是学生的考勤、平时作业成绩、课堂参与讨论、小组活动完成情况等。部分考核指标,学生较容易完成,且部分考核指标缺乏严格的评判标准,学生的完成情况差异不大,过程性考核成绩趋同,让很多考核指标都流于形式。同时,过程性考核让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法,这样的考核方法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死记硬背完全不理解知识点也可以考出高分,因而根本无法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实践要求很强的学科,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且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三、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以赛促教”为背景,通过比赛中的仿真虚拟商业生态环境,模拟企业运营的真实环境,加深学生对于供应链的认知。学生在比赛中扮演四种不同角色,即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物流商,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应完成的不同任务,以任务为切入点,围绕市场分析、融资与投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与运营匹配市场需求、新产品开发等进行训练,讲解基础知识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比赛过程中,通过相互竞争与合作,学生可以感受企业成长过程,掌握企业经营方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一)善用技能比赛,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该比赛模拟真实企业场景,以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等方面内容为核心。通过比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推动教学改革和校企深度合作。比赛中,学生被设定为供应链上的不同主体,承担不同角色。以制造商角色为例,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供应链管理》,在加入技能比赛内容后,构建竞赛体系的课程内容结构,将学生角色设定为制造商,从工作流程的角度进行教学,课程内容改进具体见表1。

(二)构建活页式教材,让教材发挥作用

2019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对于供应链管理这类实践型课程尤为适合。活页式教材的最主要特征是活页式装订,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需求,不断更新教材。例如,活页式教材案例源于企业最新发展情况,教材案例可以是学生提供的,也可以是老师上课讲解的,学生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整理。此外,配套数字化的资源,例如扫二维码做题,扫二维码看企业资料介绍等。活页式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不断更新课程结构。

(三)丰富考核内容,让考核促进学习

学生通过参加该比赛,竞赛成绩达到基本要求,可以获得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颁发的供应链管理师的等级证书。该证书填补了物流行业证书的空白,也顺应了我国职业教育正在鼓励实施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1+X”证书制度。让学生的课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相结合,一方面能减少就业时的困惑和迷茫,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指明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3]。比赛证书也可以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为学生减少重复考核内容。此外,考核可以加入供应链方案设计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供应链企业运营管理模板,对竞赛中的企业进行调研,从运营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五个角色中选择一个角色,撰写方案设计。决策方案中应包含供应链企业运营方案设计决策表单,以制造商角色为例,制造商的决策包括选址决策、规模决策、生产方式选择、产品产能决策、供应商选择、采购策略选择、原材料库容设定、成品库存、VMI策略制定、销售渠道设计、产品定价决策、物流商选择、订单接受与执行和运营风险识别,要求从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理由、决策结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方案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点评。最后,对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4]。

由于地域限制和高校较大的课业压力和考核压力,大多高校教师缺乏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欠缺实践能力,成为制约课程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参加竞赛,可以让教师拓宽视野,增强实践锻炼能力。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可以增加竞赛知识点讲解,提高学生对实践锻炼的兴趣。通过“课赛融通”,也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利芳.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供应链管理》[J].齐鑫物流教育,2019,11(032).

[2]秦智聃,陈章跃.CDIO理念下课赛融合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6(32).

[3]桑濱.关于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以用友ERP-U8G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例[J].职教通讯,2015,9.

[4]靳荣利.基于虚拟商业社会的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齐鑫物流教育,2019,11(031).

[5]谢明.现代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

〔本文系2019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职物流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9jyxm015);2019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育项目“大师工作室”(项目编号:DS2019001)阶段性成果〕

(王云青,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供应链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前沿问题
浅谈供应链管理前沿问题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