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21-04-27 08:07栏目主持王欣欣
世界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

栏目主持:王欣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煊教授逝世

4 月4 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煊教授(1926-2021,图1)逝世,享年95 岁。朱自煊教授1946 年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时称建筑工程学系)首届学生,1950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为我国当代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朱自煊教授是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倡导者和笃行者,参与创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通过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黄山屯溪老街、北京左家庄装配式住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引领性探索实践,为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特别是城市设计和城市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获2021普利兹克建筑奖

3 月16 日,第43 届普利兹克奖揭晓:来自法国的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Anne Lacaton & Jean Philippe Vassal,图3)荣获2021 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由凯悦基金会赞助,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2021 年度的评审辞写道:“他们不仅定义了一种更新现代主义遗产的建筑方法,而且还对建筑专业这一定义本身提出了调整。他们的建筑作品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气候和生态紧急状况以及社会窘困做出了回应,尤其在城市住房领域,并由此重新点燃了现代主义建筑师改善大众生活的希望和梦想。他们成就如斯,是因为有着对构成建筑的空间和材料的强大感知,其信念如其形式般刚毅,其审美如其伦理般明澈。” 拉卡顿和瓦萨尔于1987年在巴黎成立了拉卡顿和瓦萨尔建筑师事务所(Lacaton & Vassal),并在欧洲和西非等地区完成了共30 多个项目。□

“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开幕

3 月31 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图5)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10 周年,亦恰逢吴良镛先生99 周岁华诞。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70 余年来,吴良镛院士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胸怀祖国,心系人民,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此次展览通过“清华园里老园丁”“从建筑天地到大千世界”“天下人居为生民立命”“匠人营国”“欢乐圣境游于艺”5 个板块,综合展示吴良镛先生在教书育人、建筑设计、科学研究、规划实践、艺术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呈现其国匠品质与精神。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 年5 月9 日。□

国际建协2021里约世界建筑师大会开放周举行线上活动

国际建协2021 里约世界建筑师大会开放周(Open Week UIA2021RIO)活动于3 月22-25 日在线上召开,并以此拉开本届建筑师大会的序幕。本次活动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和巴西建筑师协会共同组织,首次在巴西通过线上形式召开,是第27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活动的组成部分。3 月开放周活动以“脆弱性与不平等”为主题,探讨现代城市不容忽视的贫民窟、廉价公寓、棚户区、街头流浪者、难民和移民收容所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要求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国际建协2021 里约第27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由线上和线下活动组成。大会于2021 年3-6 月每月中旬提供开放的线上活动,大会语言包括葡萄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现场活动将于7 月18-22 日在里约召开,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的参与者进行现场直播。□

2021 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身特别成就奖颁布

近日,2021 年威尼斯双年展将特别金狮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丽娜·博·巴尔迪(Lina Bo Bardi,1904-1992,图2),她是巴西建筑历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丽娜·博·巴尔迪由本届策展人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推荐,得到威尼斯双年展董事会的认可。萨基斯说道:“如果说有一位建筑师能够最恰当地展现2021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那丽娜·博·巴尔迪则将是不二之选。她作为设计者、编辑、策展人和运动发起者的职业生涯都时刻提醒着我们建筑师作为召集者的角色,和更重要的作为社会愿景建造者的责任。” 丽娜·博·巴尔迪出生于意大利,1939 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建筑系,曾在米兰创办建筑事务所。1946 年与彼得罗·玛丽亚·巴尔迪(Pietro Maria Bardi)移居到巴西,并于1950 年共同创立室内设计杂志Habitat。□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结果揭晓

4 月8 日,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该奖项是由 《三联生活周刊》在2020 年首次发起并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图4)。它以“重建联结”为第一届主题,期望在疫情之后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讨论。三联人文城市奖经过10 位评审团成员的初审,产生5 个子奖项——公共空间奖、建筑设计奖、社区营造奖、生态贡献奖、城市创新奖。在28 位提名人提交的115 个项目中,每位评审为每个子奖项独立投票选出5 个项目,产生每个子奖项的前5 名入围奖。本届评选出的5 个获奖项目: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获得社区营造奖,“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获得生态贡献奖,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获得城市创新奖,连州摄影博物馆获得建筑设计奖,西村大院获得公共空间奖。□

MoMA推出 “重构”:美国建筑与黑人主题展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MoMA)馆近日推出了“重构:美国的建筑与黑人”(Reconstructions: Architecture and Blackness in America,图6)展览,这是讨论当代建筑问题(Issue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系列的第四期。展览和随附的出版物研究了美国背景下建筑、黑人和反黑人种族主义的交集,从系统化的种族主义如何在美国滋生歧视和不公正的暴力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当代建筑。“重构”展出了10 件由入选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新近委托创作的作品,包括Emanuel Admassu、Germane Barnes、Sekou Cooke、J.Yolande Daniels、Felecia Davis、Mario Gooden、Walter Hood、Olalekan Jeyifous、V.Mitch McEwen 和Amanda Williams。展览将持续至2021 年5 月31 日。□

2021 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

3 月27-28 日,2021 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图7)在西安举行。论坛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寻求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良策,围绕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建筑景观等领域主题,举办了16 场主题论坛和两场国外大师专题报告会等活动。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聪聪、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董普选等相关领导出席,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院士、设计大师参会交流,近千位专业人士参加大会。大会实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实时连线全球专家,并全程开放视频和图文直播。本次论坛由国际生态景观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园冶杯组委会主办,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等单位与北京城市学院及西安当地高校提供支持。□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成功举办

3 月31 日,清华大学110 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活动,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圆满落幕(图8)。“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历时一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大会论坛采用“网络视频会议报告+全网直播”形式。一周时间内,多位院士、20 多位部委和省市领导以及上百位专家通过网络发言和演讲,更有超过3 万人、近9 万人次通过视频方式聆听报告、参与讨论,超过2020 年的“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活动,成为2005 年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举办以来实际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本届建筑节能学术周将主题定为:中国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与低碳城镇住宅发展,并发布《2021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3 月27 日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中国低碳城镇住宅发展”公开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上,江亿院士发布了《2021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论坛由朱颖心教授和燕达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倪江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出席论坛并致辞。该论坛有共计20 多位专家、部委和省市领导发表演讲及点评、40 多位专家和领导莅临线上会议参与学习与讨论,更有累计访问人数24,135 位观众实时聆听报告、参与讨论,全网直播间累计访问量达到了45,900 次。论坛报告围绕社区和住宅建筑的节能和低碳发展,从宏观的住宅社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到微观的南方采暖,住宅通风,住宅电气化以及家用电器能效等问题都做了全面的梳理。□

“土地发展权与国土空间规划”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启动会举行

3 月27 日,“土地发展权与国土空间规划”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启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图9)。本次交流会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田莉教授担任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从多层级、多尺度探讨了“土地发展权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议题。会议发言结束后,会场的专家及教授分别对发言嘉宾分享的观点和内容展开了讨论,并对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安宁“玫瑰山谷”振兴计划正式发布

3 月7 日,安宁“玫瑰山谷”振兴计划(图10)正式启动。“玫瑰山谷”振兴计划是云南省安宁市人民政府联合CBC 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一项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计划。其基于云南省安宁市已有的玫瑰产业,通过一系列花海及村落空间环境的提升、玫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植入新的社群与产业内容,构建以玫瑰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联动的产业体系。振兴计划将集合政府、各领域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将玫瑰山谷共同缔造成最具艺术氛围、生活体验、浪漫空间的婚礼圣地,力求建设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安宁标杆”,实现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同期举办的“城乡融合·共同缔造——为安宁而设计”主题论坛,邀请了行业专家、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等,到玫瑰山谷进行实地踏勘。□

隈研吾设计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放

由隈研吾主持设计的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新馆计划于2021 年夏季正式对外开放。建筑师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打火匣(The Tinder Box)为灵感,设计了这座博物馆。该项目坐落于安徒生的出生地欧登塞,旨在重现这位丹麦童话巨匠的一生,将景观、建筑和现代展览设计有机地地融合在一起,给来访者提供富有想象力和冒险感的博物馆环境。该博物馆占地面积为5600m2,包含了儿童教育空间、地下美术馆和魔力花园。设计中运用了先进的展陈技术和设计手段,以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空间实体化(图11)。安徒生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建造受到A.P.Møller 基金会、Nordeafonden、Augustinus 基金会、Knud Højgaards 基金会和欧登塞城市办公室的支持,是近年来丹麦最大的博物馆项目。□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沙特阿拉伯新作红海机场开工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在沙特阿拉伯的新红海国际机场(图12)已经正式开工。机场位于沙特阿拉伯西海岸,作为宏观的红海计划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该设计灵感来自“沙漠景观的壮丽色彩和特殊纹理”,建筑将以围绕中央落客空间呈放射状排列的5 个吊舱结构为特色。这座新机场的设计目标是到2030 年达到每年100 万人次的客流量,旨在为参观红海计划开发项目的游客提供服务。项目的中央区域带领旅客抵达行程的第一阶段——生机盎然的室内绿洲。5 个吊舱中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迷你航站楼”独立运行,同时可以关闭其他吊舱以减少能源消耗。事务所目标是使红海国际机场达到LEED 铂金级可持续发展评级,该项目预计将于2022 年完成。□

世界首家太空酒店将于2027年开业

“旅行者站”(Voyager Station,图13)是世界首家商业太空酒店,计划于2027 年开业。旅店预计能容纳280 名顾客和112 名员工。项目由Orbital Assembly Corporation(OAC)公司策划,是首个具有人造重力的商业空间。OAC 成立的目的是加速自动化、自给型太空建筑业的形成。总裁John Blincow 称:“太空旅行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50,000m2规模的旅行者站酒店将从2026 年开始建造,力求于2027 年迎接第一批旅客。该项目的建造、采集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将都在低地球轨道上进行,因此得以实现,既可以降低发射成本,又能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旋转酒店的首要建造元素将是非承压中央环形结构,对接中枢站。一个外部的环状桁架将通过轮辐网连接到中央环,其上将设有24 个居住单元。□

阿尔托“筒仓”将被改造为建筑保护研究中心

近日,Skene Catling de la Peña和 Factum 基金会计划将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的标志性木屑筒仓——托比拉筒仓(The Toppila Silo,图14)改造成一个促进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研究中心——AALTOSIILO。托比拉筒仓位于芬兰奥卢的北极圈边缘,由阿尔瓦·阿尔托和艾诺·阿尔托(Aino Aalto)于1931 年设计,是其纤维素生产厂的一部分。AALTOSIILO 将被改造为一个技术中心,专注于人造和自然环境的数字化和记录的议题。该项目将包括两部分,恢复阿尔托1931 年设计的混凝土筒仓,并建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力图将阿尔托的建筑修复并展现为一座多功能的公共建筑。□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乔伊想当建筑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猴子建筑师
听,建筑在诉说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