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野下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1-04-28 19:29董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应用型高校实现路径

董杰

摘  要: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开展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立足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现实基础,用文化育人视野审视其“美育建设”,发掘“美育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从课程建设、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引育四个层面探讨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文化育人;应用型高校;美育价值;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4-019-05

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但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具体内容,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性引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读了美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中使命。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发挥发挥美育在文化育人中的功效,并构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对于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现实基础

传统“技能本位”主义使职业教育过度技能化,造成学生普遍人文知识匮乏,更加忽视学生审美层面的培育。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发展建设的基础与职业教育一脉相承,存在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无论是新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还是符合条件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的大学,加上原本的高职高专院校,美育建设的现实基础均非常薄弱,存在诸多的原始性问题。

(一)学校管理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越来越发达,手机、电脑已然成为当前大学生消遣娱乐的主要载体和途径,“机不离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难辨性以及多样性让校门内的大学生难以辨别真假,影响了其欣赏美、创造美的思维和能力。然而应用型高校依然延续的是职业教育中“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更多的是对学生上课时间、作息时间和日常活动区域的一个管理,并未切入“痛楚”来从根源改变现有的糟糕情况,也并未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

(二)学生个体对美育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个体人文知识的匮乏。应用型高校里的高职高专学生群体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期,心理成熟度较低,尤其是通过“3+2”培养模式的专科生,基本是从中职和初中升学而来,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低,约束力较差是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在其成长教育过程中,文化课基础较差,人文素养的培育较为缺失,至于艺术教育、审美素养这方面的教育程度则更加薄弱。虽然应用型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但是为了实践国家倡导的“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其学生群体的构成中必然不能舍弃这部分高职类学生。因此,即便是新的本科生入学,应用型高校学生总体美育基础仍然是较为薄弱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个体思维及行为方式的差异性较大。高职学生往往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这与他们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知识结构的单一具有较大关系,也导致了他们的创造性动机和知识运用能力比较差。这些思维与行为特点,都不利于美育建设有效开展,美育是对智育的有效补充,是对人潜移默化的改变,美育的实现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基础。

(三)学校美育建设“软硬”件载体缺失

学校美育建设的“软件”主要指开展美育教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和课程两个方面,“硬件”主要指能够为美育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固定场所。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还是美育,均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是开展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纵观应用型高校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开展美育教育的专业性师资队伍非常少见,多数情况下是由具有艺术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师来兼职担任。课程是实现美育教育的载体,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校构建相配套的、专业化的美育课程,但就目前来看,美育课程还处在一种缺失的状态,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仅是作为一种“锦上添花”的活动,并未切实融入到课程建设和开发上。此外,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的课程和学习,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或体验到美育的活动中,比如,通过欣赏一幅经典的美术作品来感知其蕴含的美,从而反思到其学过的与此相关的课程中,即对于学生美育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活动,这就需要由固定的美育实践场所,但当前的应用型高校在这一方面同样存在缺失。

二、美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体现

《简明教育词典》将美育定义为“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映射到应用型高校中,即通过开展美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概念相对[1]。从教育层次上看,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要高于原有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因此,在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美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

(一)美育教育可有效提升对应用型人才劳动教育的效果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职业劳动能力和专业技能。职业劳动能力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专业能力,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训练,但是职业劳动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认识为对个体简单的技术灌输和技术性的重复训练。而应当认识到美育教育对促进个体诸多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认识到其对提升职业劳动能力的推动作用。个体劳动能力的完成需要体力与智力的相互协作和配合,但简單的、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容易使人产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劳感,从而抑制体力的发挥,降低工作效率。美育教育能够使应用型人才在技能劳动中建立符合美的规律的劳动动作,能够有效降低身心疲累程度,最大程度发挥体力劳动的功效;同时,在提高个体的学习、掌握技能及感知能力方面,审美教育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正如有学者提出的“单纯的技能训练都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技巧,由此也给人设置了一种特殊的界限,只有审美的训练可以导致无限”[2]。由此可知,美育教育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树立“技术美”的训练意识,“技术美”能够促进个体技能的掌握,应当抛开对个别技术动作的限制,将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作为目标,在此过程中融入审美兴趣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个体学习能力和对掌握技术的兴趣能够获得有效提升。

(二)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

个体的职业发展必须以个人的基本素质为基础,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会受到美感教育所施予的影响。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个体基本素质绝不是大而化之的一种提法,而是根据该类型人才的特点所应养成的一种特定的基本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个人素质与职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这其中涵盖了身心健康、道德与情感、个体均衡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美育教育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应用型人才要有良好的智力能力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有充分的体力完成实验实训的技术训练,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很重要的。美育培养能够树立大学生的形体美意识,由此提升其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审美活动也能有效缓解身体压力,降低心里紧张,使不良情绪或者心理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其次,美育教育能够提升个体道德与情感的发展。道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须,也是个体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个体的道德建设包含了个人对道德的认知、需要、直觉、意志、情感、信仰、行为等元素。美育教育能够间接补充单纯道德教育中的不足,并推动道德因素的发展;同时,通过审美的方式打动人的情感,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情感智商能力。再次,应用型人才的个体均衡发展可以通过美育提升。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为目标,这些目标元素之间是内在联系的,是兼具“真善美”的个体发展素质追求的目标方向,美育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促进其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互通与协调。

(三)美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认同感

杜威曾经说过,“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人生活动所遵循的方向。也就是说,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3]。职业是兼顾个体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岗位系列,个人在职业的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的和社会的价值,并肩负特定的职责,具有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自我的职业认同感尤其能够体现应用技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职业技能训练、企业实习等等各种的职业化意识的建立,尤其是与企业合作的“订单班”则更是职业教育中“量出为入”的典型体现。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职业认同感,则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潜在要求。个体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自我职业认同中的基础,美育教育能够从多个方面对职业道德的教育产生促进作用,引导学生专注于事业道德水准的提升;美育教育是职业成长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能够培养积极的个体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进取精神,并具备较好地沟通能力;美育教育还是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发现职业志趣和职业生活乐趣和美好的良好手段。职业的认同就是要在职业中收获幸福感,而幸福感离不开对美的发现与认同。

三、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该类人才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更好满足该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职业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型高校,其“美育建设”如何能够适应该类高校特点,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特点,塑造学生的专业品格,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达到良好的“以美化人”效果,势必要构建一条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路径。

(一)将美育元素纳入不同课程类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将美育的因素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是有效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验实训等课程,为此可以根据课程的种类来设计相应的美育元素。

1.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美育学分,开设美育类公共选修课

一是可以开设公共艺术通识课程,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将艺术元素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比如,可以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元素的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其欣赏美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可以在开设全校公共艺术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选修类的艺术技能课程,通过技能性的创意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等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注重美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将美育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一是可以鼓励学校教师积极申报开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综合美育课程,引导学生探究工程、机械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现实美,并编写具有特色的系列教材;二是要注重加强美育课程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结合。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平台建设高质量的美育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直观和生动新颖的独有在线学习资源。

(二)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美育教育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可以通过艺术类相关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1.开展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

校内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校艺术团为主体,要以艺术团的建设为引擎和主导,为应用型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个人特长、充实课余时间的良好平台。艺术团的建设可以将有艺术特长和艺术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体文化,并能够成为传播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艺术的半专业性团体,艺术团为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大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实践中,做好相关引导、指点和组织筹划,杜绝“三俗”的形式和内容,引导良好的艺术实践形式和审美水准,并探索将美育概念与应用型高校提倡的“工匠精神”有效結合,以“美育”意识推进“工匠”意识。

2.开展校外艺术实践活动

应用型高校的艺术实践活动还要能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一是可以积极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参加社区文艺共建,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并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二是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入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融合,这其中,双方有意识的设计与学生实习或实践相关的艺术实践类活动,有利于加深产教融合的力度和深度,增进校企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拓展职业人才熟悉社会、熟悉企业的视野和能力。

3.开展文艺展演活动

文艺展演是美育建设走出校园的重要展示途径。文艺展演是对不同级别的文艺汇演、比赛等形式的概括性指称,通过参加相关展演、比赛能够有效促进校际、地区之间的美育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提升和促进本校的艺术团水准以及相关美育建设,形成对标参考,互相促进的良性竞争。

(三)构建具有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环境对师生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一种具有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校园整体建设体现美育特色

校园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出美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楼宇、生活区、学习区、办公区的职能来设计不同的美育元素,让学生随时都能欣赏美。比如,在生活区可以张贴一些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相关的作品或漫画,在学习区可以悬挂一些尊师重教类或知名学者的作品等。此外,还可以打造一些符合本校特色的景观带,将景观带修剪成“校训”字体的模样,便于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2.“一院一品”式美育文化展现

“一院一品”指学校内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将传统形式和创新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属于该院的美育元素,既有利于开拓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要利用学校在线网络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抓好校级和院系级的文艺演出活动,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等多种形式形成不同层面的校园文化品牌,鼓励师生充分参与,凸出学生主体参与性。

(四)构建“引育”相結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高校美育工作的主要举措中明确提到要“建强美育教师队伍”。美育师资队伍的缺失是绝大多数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应用型高校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为此,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引育”相结合的方式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1.引进一批具有艺术学、美学、思想政治类相关专业教师

美育重在“育人”,“美”是一种途径或方式,这种途径或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艺术教育,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美学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同样也可以通过思政类课程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爱好美的能力。为此,美育类师资队伍的结构应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这种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囊括美的大部分内涵,多方位的发挥美育的育人功效。同时,也要改革相应的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为美育教师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提供制度支撑。

2.以辅导员队伍为基础,实施美育培训

辅导员是与学生群体接触最为密切的一类教师队伍,他们日常工作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学生开展美育具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应用型高校可以将辅导员作为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一个主要群体,多渠道、多措施对其进行美育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比如,可以针对辅导员群体定制一个年度的美育学习计划,为其提供攻读美育类上一级学位的经费资助,为其提供参加校外美育实践活动的机会等方面。

美育建设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培养要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影响力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应当全力推进的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美育建设的目标要具体化、层次化。这种目标的设定一定是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不尽相同而又相互贯通的,这种贯通就是美育目标的内在联系,在这个目标方向上,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坚持以美化人为载体,并构建合适的美育建设路径方能有效提升美育建设功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介绍.[EB/OL].[2018-04-27].www.moe.gov.cn/jyb-wxfb/xw-fbh/moe-2069/XWfbh-2018n/xwfb.

[2]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2.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22.

The Value and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ducation

DONG Jie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Aesthetic education is helpful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sports, art, and labor". Based on reality, the author examines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It discusses the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rom courses, art practice activities, campus culture and faculty.

Key Words:Cultur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al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Realization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应用型高校实现路径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技术文化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