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自信 让教师有自尊

2021-04-28 17:37徐光明甘甜
江西教育A 2021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红色学院

徐光明 甘甜

如何通过AI、VR技术,将红色资源进行重拾和挖掘,让那些逐渐远去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动”起来。近日,新余学院学生实践团队带着专业的VR采集设备,重访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遗址,利用新技术,将那些静态的红色资源,转化成了动态的红色课堂。

新余学院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扎根红土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把落脚点聚焦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扮亮红土圣地上的新余学院。

打造别样的思政课堂

“昔为井冈,今为课堂。三天的井冈山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次红色走读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参观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在井冈山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新余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学生廖梦凡深有感悟地说。

为传承红色基因特质,弘扬赣鄱文化精髓,近日,新余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校7582名青年大学生参加“线上云游”,同时组织百名学生先后前往井冈山、南昌、于都、兴国等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云端、纪念馆、历史遗址,重温红色岁月,砥砺青春担当。

如何让思政课堂更生动、学生更喜欢?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形成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矩阵。

校党委书记为新生赠送《红色家书》和《习近平用典》;学校投入500万元建成VR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VR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开设了“初心学堂”,通过红色读书会、“初心驿站”党员志愿服务、微党课等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宿舍;广泛开展了诵读“红色家书”活动,举办了“100个红色故事主题展”“红色走读艺术作品展”“红色电影文化艺术节”“跨越时空的回信”等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活动……

“学校还编写了《沐浴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教材。在课程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学经典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梁明如是说。

在各类活动的熏陶下,学校逐渐构建出“思政+文化育人”格局。此外,学校成立了新余学院爱乐乐团和分宜县洞村“小溪流”留守儿童合唱团,举办国庆音乐会、新年音乐会、周末时光音乐汇,不断为广大师生以及新余市民提供优质高雅的艺术服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从赵州桥、故宫到上海中心大厦,从港珠澳大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到悉尼港湾桥,授课老师潘洪科在博古通今地阐述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理想信念、大国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

在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观摩课中,作为新余学院第二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之一的潘洪科老师以《土木工程概论 A》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之中。

为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新余学院在2018年就着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相结合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全过程育人效能不断提升。

“学校党委不仅统筹协调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每个学期党委书记、校长还带头讲思政课,带头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聆听心声,推动思政课建设。”学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9年,新余学院出台了《新余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从制度上规范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路、方法,并同步启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认定《沐浴经典》等3门课程为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0年9月,该校又出台了《新余学院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实施“358” 行动计划:明确三项目标任务,实施五项重点改革,推进八项重点任务。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教学成果与经验,学校明确了思政课的集体备课原则、形式、要求和程序等;为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我们还在教务处增设课程思政建设和管理科,专门负责建立与完善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编制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新余学院党委书记刘冬介绍。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用,科室还负责指导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示范课建设、校级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专业思政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建设性工作。

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的工作原则是用心用情,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做好学生思想引路人。前不久,班上李同学与室友产生了矛盾,主动找到我诉说困扰。我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性格,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建立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现在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正逐步恢复正常。”说这话的是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严智敏,她曾在第27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近两年,新余学院派出参加培训的辅导员中,有90%在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新余学院以工作平台为载体,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2019年4月,学校建立了辅导员之家,成立5个辅导员工作室,聘请了5位理论知识、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担任工作室导师。

“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我加入辅导员‘职引(职业引导)工作室的初心。”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辅导员叶红,除了在日常的谈心谈话中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还会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模拟招聘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实用性强的比赛。

一开始,学生总是把“填简历”当成填满一张A4纸。

如何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认知?从比赛前期让学生不断摸索,到参赛过程中反复提修改意见,叶红通过全程辅导学生参赛,让学生明白原来一张简单的A4纸承载的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整个大学时期的努力,并激励他们日后更加努力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填好属于自己的A4纸。

“八个一”是新余学院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主要手段,学校要求全体辅导员上好一门思政课、做好一次听课记录、提炼一篇工作案例、申报一个科研项目、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参与一系列职业培训、参加一系列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参与一个网络思政平台建设。

同时,学校还完善辅导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专职輔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辅导员职称评定实行“三单”,即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同时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

如今,新余学院欧阳丽老师担任辅导员近10年了。2019年2月,她和其他10余名辅导员被认定为四级辅导员(享受副科级待遇),谈起以后的工作,她觉得“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辅导员红色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红色是什么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