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语文教学策略

2021-04-28 14:43颜冬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颜冬梅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获得语感,提升个人情感,实现能力提升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引领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知识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阅读教学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的学生简单地完成基础的字词学习和背诵任务,并没有深入文本;有的学生无法理解文本内容,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构建自主教学模式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教师无法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只是单纯地从字、词、语音等方面开展教学,那么这种课堂相对就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教学的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并没有重点关注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情况,只是通过简单的提问串联课堂,学生参与性低,被动地接受知识,也无法熟练地运用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学生自主阅读观念较差

小学生并不具备成熟的学习观念,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学习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理解知识。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掌握阅读的精髓,他们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连基础的字词、语句都无法全面掌握,就更谈不上理解了。在课堂上,他们基本上都是依赖教师的讲解,等待接受教师提供的答案,没有机会培养自我探讨意识,自主阅读观念较差。在小学阶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教师不仅是基础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时机对学生渗透阅读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观念的培养。

(三)学生理解力较为薄弱

阅读教学,是教师将作者的思想以及课文所涉及的主题向学生反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学习者理解语篇的基础上。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对文章的主旨较难把握清楚。因此,在教师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时,学生因为缺乏真正的思考,导致其对教师的讲解缺乏真正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更没有办法自主地走入学习之中,其理解能力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理解文本的能力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薄弱。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阅读、主动参与阅读,是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强化阅读环节的设计,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在课堂伊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引导语。一段契合小学生能力、能引起他们好奇心的课堂引导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的。最后,教师要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通过引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提高文本的直观性,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阅读冲动,进而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文本阅读。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可能并没有真正去过这个地方,但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视听结合方面的优势,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九寨沟旖旎的风光、清新且幽静的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九寨沟的美妙,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动力,进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地对文本进行阅读。

(二)教以方法,强化学生的技巧性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文章语言将不只是语言,它还将幻化成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朗读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词汇的积累。相较于朗读,默读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在默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时间去思考和感受文本内涵及情感的。所以默读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阅读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方式开展阅读,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大致来说,在教学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时,教师一般让学生选择朗读的形式;对于叙事性较强的文章,重在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则主要让学生默读。

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去感受文章所描绘的美妙景色,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将桂林的幽静美呈现出来。而在《爱如茉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默读,或者朗读和默读兼具的方式,去用心感受文本的内涵,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三)鼓励质疑,提升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提问者,学生是回答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思考的状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用探索的心态进行阅读,鼓励其大胆地表达观点,提出疑惑,并在质疑中发散思维,进而学会从多个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挖掘。

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先把握好该篇文章的重点,“抓住时机,把握当下”,再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在重点处设置疑问,如“你觉得读完本篇文章,你收获到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在质疑中获得锻炼。

再如,在阅读《枫桥夜泊》的过程中,有学生对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提出了疑问: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霜是会凝结在地面上的,并不会飘散在空中,所以他觉得“霜满天”的说法欠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他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是诗歌语言与客观事实是存在一定偏离的,联系诗人当时的境遇,“霜满天”这一说法,雖然并不符合实际的状况,但是很契合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感受。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比较诗歌内容与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特色与魅力,使其更好地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促进其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四)融合生活,提升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每一篇文本都不是靠文字的简单堆砌而产生的,这些或华丽、或朴实的文字,都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是作者智慧的凝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内容,提升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见闻,对故事进行续写。在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乌鸦,但很少能见到狐狸。因此,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借助电视或书本,丰富其对狐狸的了解,为故事的续写做准备。在学生了解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将狐狸和乌鸦的特点罗列出来,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进行续写。此外,在教完课文后,教师对文本进行细节梳理、逻辑梳理,搭建起学生通往语文学习的桥梁,让学生结合生活阅历进行思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总而言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雪蕴.论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42+85.

[2]谭正海.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6):56-57.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