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意义与实施措施

2021-04-28 16:23周文婷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

周文婷

[摘 要]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学前教育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社会人才评价标准提高。幼儿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基础。为了强化幼儿教育,对学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游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让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 游戏;学前教育;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生活经历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进游戏,与幼儿性格特征相契合。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交流合作、科学探究等基本能力,促进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

一、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开展幼儿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幼儿阶段,孩子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弱,对很多教学知识无法直观理解,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低下。另外,在传统学前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游戏活动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的特点,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自主选择伙伴、材料,充分体现自主性。开展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产生求知欲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幼儿园阶段幼儿初步接触到校园学习,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将教学归于本原,让幼儿从实物操练开始学习知识。在实物操练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对物体的直接感知,透过物体表象去发现其本质。游戏教学的开展给幼儿进行教学知识点的实物操练提供了场所。例如,教师以“图形”为主题开展游戏教学。教师放置各种图形,如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球体、柱体等。在游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逐一认识,让幼儿通过对实际图形的观摩,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加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记忆,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三)有利于教师开展分层教学

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情况的存在。传统学前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班级教学模式,即对一个班的学生采用一致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存在。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其性格特征、基本能力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幼儿差异的存在,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会对能力较强、喜欢表现的幼儿产生压制,同时让能力较差、不善表现的幼儿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游戏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游戏教学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开展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其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探寻;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他们身上,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理解知识点。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开展措施

(一)基于幼儿实际设计游戏

爱玩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该重视活动项目的创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

一是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进各种素材,对传统游戏活动进行創新,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在开展植树节活动时,教师可以引进目前热门的动画片《熊出没》,让幼儿对光头强砍树的行为及熊大、熊二阻止光头强砍树的行为进行讨论,让幼儿了解绿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观念。

二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幼儿独立动手操作。例如,在开展植树节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去种植树苗,让幼儿体会种植过程的艰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完成。教师应该积极创新科学活动项目,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另外,幼儿园教材中有很多游戏设计,都是基于幼儿的性格、年龄特征而进行编写的。但实际教学中个体差异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师不能完全根据教材中的游戏项目、游戏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个体差异现象的存在,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在学前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游戏教学,以此来促进游戏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幼儿数数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组。对于完成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学会从1数到50;对于那些完成较慢的学生,可以放低要求,只需要完成从1数到20。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游戏设计,创新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动手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游戏教学效率。

(二)体现幼儿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学前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素质教育提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游戏教学开展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经验,让幼儿在体现探索乐趣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知识系统。游戏教学的开展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

目前,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存在一个重要误区,即在讲解游戏活动时,会不自觉地解说与示范。这种误区的存在,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一是幼儿会对教师过度依赖,一旦脱离教师,就无法完成游戏活动;二是教师的指导使幼儿形成了思维定式,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拓展。

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应该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一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利用言语对其进行引导,如询问、暗示、提问等。教师通过言语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促进幼儿对游戏教学内涵的深入理解。二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他们有效完成游戏。教师应该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交流讨论,辅助他们完成游戏。教师应该积极避开误区,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促进游戏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是学前教育的一般形式。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不成熟,而传统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效率低下。游戏教学的引进,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要对游戏项目、游戏过程进行有效设计。一是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游戏项目、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来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二是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游戏教学中避开误区,引导幼儿有效完成游戏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晓洁.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谈《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游戏教学[J].考试周刊,2016(33):162-163.

[2]李东旭.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研究[J].中华少年,2017(5):204-205.

[3]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疯狂的游戏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爆笑游戏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