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

2021-04-28 16:23徐海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创设知识点

徐海琴

[摘 要] 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体现抽象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缩小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更加真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加其知识储备。高中地理教师应改进教学措施,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高中地理教学服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把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关乎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记忆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措施,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由此,我们可知教师如果想进行启发教学,则应当重视启发的方法,合理选择启发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条重要途径。问题对学生的启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展态势,提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进而提升启发教学的效果。

例如,某位地理教师在进行“水循环”教学时,先以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水循环的理解。此时,学生A发言:“我觉得李白这首诗并无问题,天上下的雨进入大海后,必然是没有办法回到天空上的。”而学生B则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水能够以蒸发的形式變成水蒸气,水蒸气则能够继续在大气中循环,高空的水蒸气经过降温后会继续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完成循环。”在学生B阐述完看法后,教师立即赞扬了该学生的学科迁移能力,并继续提问:“从物理学的解释来看,大海里面的水可以蒸发,在降温后又以雨水的形式落下,完成循环。那么地表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者之间的循环模式又是怎么样的呢?”在教师抛出这一问题后,该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并不能够说出其中的道理。之后,教师正式进入“水循环”的课堂教学。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点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于是,学生就可以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问题中理解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点,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地理知识。这样一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素材联系起来,真正学会理解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使地理知识获得新的生命力。

二、创设媒体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更新教学观念,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面,并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地球运动”一课为例,该课涵盖大量的知识点,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计算、时差计算等,这些知识点都与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有关。因此,在该课的教学中,某位地理教师使用Stellarium软件为学生展示太阳周日视运动,以便学生对太阳周日视运动产生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促进其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同时,Stellarium软件还可以为高中生展示新生成的数据,促进高中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形成一个更加理性、全面的理解。

再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的难度较高,在进行教学时,某位地理教师先利用平板电脑创设媒体情境,通过展示相关材料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吐鲁番又名火州,其夏天的极端气温高达49.6℃,中午的地表温度甚至可以高达80℃,本地人曾相传,吐鲁番的沙子能够煮熟生鸡蛋,墙面上可以烙大饼。之后,该教师再以提问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气温和地温概念相同吗?地温为什么比气温要高?为什么吐鲁番的夏天格外炎热呢?”最后,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平板电脑中的微课平台上共同观看“热量于太阳、地面、大气之间的传递过程”的视频。沉浸在媒体情境中,高中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而对相关知识进行吸收与思考。

又如,某位地理教师在进行“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虫灾的新闻视频,推动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生物灾害形成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生物灾害的危害性。如果这位教师采用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讲解方式,那么这种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对生物灾害产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的。应该说,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打造。

三、创设合作情境

当前,教育改革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也日益被强调。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

例如,某位地理教师在进行“山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某地设计一条地下隧道,确定选址并说明选址原因。在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作为解题参考。在小组讨论后,学生认为,隧道应修建在背斜处,原因在于背斜结构稳定、不易积水。在合作情境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热情较高的高中生可以带领学习兴趣较低的同学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全体学生地理学习的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地理课堂的质量。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因为在良好的合作情境中,学生无论原来的学习基础如何,都愿意参与到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而获得提高。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看,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合作情境,既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又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过程。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高中地理教师应以生活实际、合作学习模式、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为高中生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提升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高中生突破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地理教学,2015(8):29-31+38.

[2]石婧婧.高中地理课堂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75.

[3]韩延礼.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0):31.

猜你喜欢
高中生创设知识点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