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样本的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测评研究

2021-04-30 16:18尚元东周芷同卢培杰董亲子周向欣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师

尚元东 周芷同 卢培杰 董亲子 周向欣

[摘 要] 目的:编制教师群体线上教学效能感评估工具,并考察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813名教师,用以检验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的项目分析指标、探索性分析指标和验证性分析指标。结果:试测样本项目分析中高低组T检验、题总相关、可靠性分析、共同性和因素负荷量5项检验,没有不合格的条目。探索性分析样本得出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包括一般使用效能、交流使用效能、胜任力和态度4个因子,共28个条目,KMO为0.926,4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01%。重测样本检验得到问卷重测总信度及分因子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85,0.86,0.87,0.81。验证性分析中,4因子的模型拟合度指数为χ2/df=1.91,RMSEA=0.04,CFI=0.94,TLI=0.93,SRMR=0.05,模型拟合良好。4因子的聚合效度AVE均大于0.5,CR均大于0.8;4因子的区分效度,各种因子模型拟合均显著低于4因子模型。信度检验,全量表与各因子信度在0.82~0.91之间。结论: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教师群体的线上教学信心。

[关键词] 效能感;教师;线上教学;信效度;问卷编制

[中图分类号] G443[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课堂教学活动被迫转成线上教学。全新的教学方式对全球所有教师都是一种巨大挑战。教师是否具有线上教学信心,能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与线上教学效能感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伴随而来的是转变传统观念,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引入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180,应用于教学中促成线上教学模式。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都在追求教育改革,这离不开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2]27。面对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较低问题,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德国健康心理学家施瓦泽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面对不同任务不同领域时的整体的自信心,具有一般性[3]227。自我效能感与某一具体领域相结合,能更好的发挥其预测和指导的作用。而自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以来[4]769,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信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业成就紧密相关。1990年,美国学者瑞格斯(Riggs)和伊诺克斯(Enochs)首先开发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STEBI),开启了学习领域教学效能感的深入广泛研究[5]1。然而从前的线上教学均是小范围、部分科目、有条件的WEB教学,考验的仅仅是部分网络技术良好的教师[6]122,本次疫情下如此大规模、全民线上教学,又突如其来,考验的是全体教师,如何迅速适应如此迅猛的转变,需要开发一个测量线上教学信心的工具。

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是有本质不同的,需要的技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网络突发情况的应对,学生听课情况的监控,线上教学方法的改变等。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是个极大的考验。因此不是所有教师都适合线上教学,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将线上教学讲出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如何鉴定教师是否具有线上教学的能力尤其关键。

综上所述,目前对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工具进行比较。本研究是在分析其他效能感的基础上,并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编制了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期望通过对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的评估和对影响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因素的分析,提供一种适应性的评估工具。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样本1:随机抽取黑龙江2所高校180名教师,检验对预编问卷各维度条目的分析。收回有效问卷163份,其中男教师71人、女教师92人,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82人、初级职称36人。

样本2:随机抽取黑龙江2所学校、贵州2所学校、天津1所高校,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0.78%,这些数据用于探索性分析,其中男教师122人、女教师223人,文科175人、理科108人、工农医等其它科62人,基础教育教师115人、中等教师140人、高校教师90人,初级职称103人、中级职称153人、高级职称89人。

样本3:随机抽取黑龙江4所学校、江苏1所高校,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3.6%。这部分数据用来做验证性分析。其中男教师161人、女教师307人,文科235人、理科152人、工农医等其它科81人,基础教育教师167人、中等教师186人、高校教师115人,初级职称226人、中级职称124人、高级职称118人。

从样本1中抽取100人进行重测信度的检验,间隔时间为1个月,其中男教师42人、女教师58人。

(二)研究工具

自编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首先选取20名教师进行结构式访谈,了解他们对线上教学的态度和使用的信心等。根据访谈的结果,筛选出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的典型描述。例如,通过访谈资料可以看出,教师普遍对学生能否和平常在课堂上听课取得一样的效果担心,因此编制出一个条目“你能否发挥自己特长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另外,根据高频率词汇,信息技术,编制出一个条目“能否进行不同线上教学软件间的转换”。本量表在编制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一般性、普及性的描述,避免涉及过于专业的语句,以保证适应各级教师使用。同时也借鉴了Schwarzer(1981)年编制的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的部分条目。初始量表编制完成后,请心理学、教育学和部分高校教师对量表条目进行评估,重点评估内容包括对量表的维度是否合理和完整进行评估和建议;分析每个维度下的條目是否反映了该维度的基本概念;对每个条目的表达是否恰当进行评估。此外还把量表发给部分教师进行阅读,就是否有不符合教师群体的认知,是否有不恰当会伤害教师情感,条目表达方式、呈现方式等是否恰当做出评估是否符合各科教师的理解。

最终开发了一个新的问卷,即“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用以评价教师线上教学自我效能感的大小。这个问卷包含线上教学一般性使用的信心、线上教学交流性使用信心、线上教学胜任感和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态度构成。初始项目库形成了40个条目,每维度将1个条目反向计分,共4个反向题,初始问卷采用Liker自评式5点计分法(1=很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很同意),分数越高表示教师线上效能感越高。

(三)统计方法及结果

使用SPSS22.0对样本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分析和信度分析。采用AMOS22进行验证性分析(包含拟合度指数、聚敛效度、区分效度)。

1.项目分析

对预测样本1,计算总分取数据总分前后27%進行高低分组,各条目按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全部条目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7]166。将全部条目与总分做Pearson相关,相关系数在0.47~0.76之间,符合题总相关系数大于0.4的要求。对全部项目进行可靠性分析,总信度系数为0.94,项已删除后各题项信度系数没有高于总信度的条目,不必删除条目[8]113。利用最大方差法对全部条目进行共同性和因素负荷量检验,共同性在0.32~0.74之间,大于0.2的共同性标准,因素负荷在0.57~0.86之间,大于0.45的标准[9]60。经项目分析全部过程检验,全部30个题项均符合要求。

2.探索性分析

探索性分析采用样本2数据进行。将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93,Bartlett球形检验χ2=5022.30(df=435,P<0.001),表明项目间的关系极佳,非常适合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预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按以下统计学指标删除量表中不合适的项目[10]243:(1)因素负荷值小于0.4的项目;(2)在两个因素上的负荷值都过高且负荷值相似的条目;(3)共同性小于0.2的项目;(4)少于3个条目的维度。每删除一个条目都重新运行一次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最大性正交旋转,发现因子负荷小于0.4和跨因素负荷因子大于0.5的项目共2个。经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个。4个因素共可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5.01%,最终得到28个条目。根据因素所包含的项目含义,维度一是线上教学一般性使用效能(线上教学的软件下载、安装、注册等一般性功能使用,6条目)、维度二是线上教学的交流性使用效能(利用线上教学软件与学生展开互动,12条目)、维度三是教师胜任效能感(涉及线上教学方法选择、效果评估、与专业结合能力等,5条目)、维度四是对线上教学的态度(对线上线下教学的期望选择,5条目)。见表1。

3.验证性分析

(1)拟合度

使用样本3进行验证性分析,对所得的4因素模型使用AMOS22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标为χ2/df=1.911,RMSEA=0.044,GFI=0.90、IFI=0.94、TLI=0.93、CFI=0.94,拟合效果较好。表明测量得到的数据与假设模型适配良好。(见图1)

(2)信度

检验各因素之间及与总分的相关,显示4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21~0.51,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6~0.84(均P<0.01)。

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线上教学的一般使用效能、线上教学的交流性使用效能、线上教学胜任力和对线上教学的态度4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6、0.86、0.88、0.82。见表2。

重测信度: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0,线上教学的一般使用效能、线上教学的交流性使用效能、线上教学胜任力和对线上教学的态度4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89、0.87、0.81。

(3)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

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4因素一般使用信心AVE=0.52、CR=0.86,交流性使用信心AVE=0.60、CR=0.92,胜任效能感AVE=0.56、CR=0.86,线上教学态度AVE=0.54、CR=0.85,所有因素AVE均大于0.5,CR都大于0.8,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见表3)

采用AMOS22进行区分效度检验,将4因素测量模型做为原模型,其他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各项拟合指标均有显著下降,说明原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见表4)

三、讨论

本研究是参照国内外关于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的成果[11]246,依据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经过访谈、试测、正式施测,

最终确定了具有较好代表性项目的正式量表《教师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本问卷的的总信度系数为0.91,4个因素的α系数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一步对量表的四个因素分析可以发现,线上教学交流性使用效能的方差解释最大,信度也最高,可能是由于线上教学交流性使用效能条目最多,远大于其它因子的条目。而对线上教学的态度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较低,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均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新型线上教学的适应性不强,对教学软件的掌握也不够熟练,所以对待线上教学的态度有所不同。

本研究的重测信度和各项拟合指标良好,说明现在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效能感已经是非常紧迫的事情,大多数教师接受培养的方法均是传统的方式,对新型的线上教学的软件不了解、掌握不够熟练。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小的教师更尤为重要。

对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教师均对线上教学均具有较强的信心,能进行一些常规的操作,对线上教学的态度良好。不同教龄的教师的线上教学的效能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根据检测结果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下和30年以上的教师在线上教学的一般性使用、交流性使用、教师胜任效能感和对待线上教学态度等方面均不如教龄在10~20年和20~30年的教师,可能由于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接受的培养方式还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培养方式,对待新型线上教学的方式没有教龄在10~20年和20~30年的教师的经验丰富,不能自由的掌控。而教龄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方式,且学习新知识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如年轻的教师。不同任教级别的教师的线上教学的效能感也是不一致的,高校的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一般性和交流性使用的信心要高于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由于高校学生学习的知识的深度较大,需要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的配合,高校的教师对于线上教学方式的接触较多,所以效能感更高。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教师胜任效能感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可能由于各专业学科性质的不同,对于线上教学的使用程度也不一。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12]177。

教师线上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仍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讲授(如直播或录播)[13]27,与学生的交互主要是在线布置、收取、批改和反馈作业,即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进行上线教学[14]75。一门在线教学的大学课程,其典型的计划、准备和开发时间为6~9个月[15]5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全国参与教师人数近18万人的在线教学调查显示,就上线教学实际效果的满意度而言,48.96%的教师表示实际效果一般[16]47,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体验还不尽如人意[17]25。

综上,本研究可以测量教师是否具有线上教学信心的工具是必要且有长远意义的。本量表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量表虽然借鉴了国内外的一些成果,但是也会有失偏颇,对维度可能没有很好的把握,需要在后续不断完善。其次,不同级别的任课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使用程度不同,对线上教学效能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是统一找优秀教师授课,有的是教师为自己班级授课,情况不同,效能感也会有差别,本量表可能未考虑到此差别,第三,量表4个维度的题目数量不均衡,若题目的数量保持一致,可能会增加其信度。

未來应该扩大研究取样,根据教师反馈自己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效能进行对照,并对现在的问卷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刘一良.中职生线上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20):179-181+183.

[2]谢成兴,李树,王丰效.疫情下高校师生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分析[J].统计与管理,2020(8):27-32.

[3]Caprara G V,Giunta L G,Eisenberge N,et al.Assessing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in three countries[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08(3):227-237.

[4]Bandura A,Caprara G V,Barbaranalli C,et al.Role of affective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on diverse spheres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J].Child Development,2003(3):769-782.

[5]张德启.科学教学效能量表[J].科学教育,2007(6):1-3.

[6]鲍金琳.ARCS模型视角下线上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3):122-124+64.

[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166.

[8]阎晓军.教育科研方法案例与操作[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18:115.

[9]尚元东,孟凡书,于潇.小学生作业指导与亲子关系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0(3):58-64.

[10]吴明隆, 涂金堂.SPSS与统计应用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56.

[11]郭宏曦.基于“大数据导论”课程的线上教学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6):246.

[12]薛静.关于高校网络线上教学的思考[J].农家参谋,2020(15):177.

[13]王新元,杨广柱.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4):27-28.

[14]王俊民.国外科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74-78.

[15]何兴国,赵志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50-55.

[16]姚添涵,余传鹏.导师—同门支持、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9(4):46-53.

[17]穆肃,王雅楠.转“危”为“机”:应急上线教学如何走向系统在线教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2-29.

[18]张妍,贾雪玲.职前教育的知识培养体系对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08-110.

[19]吴正祥,柴霞,姜滢,付天予,张思怡,蔡晨蕊.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21-130.

[责任编辑]王立国

Online Teach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eacher Samples

SHANG Yuandong,ZHOU Zhitong,LU Peijie,DONG Qinzi,ZHOU Xiangx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ile an online teaching efficacy assessment tool for teachers,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online teach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method:A total of 813 teachers were survey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est the project analysis indicators,exploratory analysis indicators,and confirmatory analysis indicators of the online teach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Results:Test sample item analysis in the high and low group T test,total question correlation,reliability analysis,commonality and factor load 5 tests,no unqualified items.The exploratory analysis sample shows that the online teach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 includes four factors:general use efficiency,communication use efficiency,competence and attitude,a total of 28 items,KMO is 0.926,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our factors is 55.01%.Retest sample test results in questionnaire retest total reliability and sub-factor retest reliability of 0.90,0.85,0.86,0.87,0.81.In the confirmatory analysis,the 4-factor model fit index is x2/df=1.88,RMSEA=0.04,CFI=0.94,TLI=0.93,SRMR=0.05,the model fits well.The aggregate validity of 4 factors is greater than 0.5,and the CR is greater than 0.8;the discrimination validity of 4 factors,the fitting of various factor model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4 factor model.Reliability tes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ull scale and each factor is between 0.82-0.91.in conclusion:The online teach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online teaching confidence of teachers.

Keywords:efficacy;teacher;online teaching;reliability and validity;Questionnaire preparation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