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新媒体环境下皮影艺术的活态化传播

2021-05-04 16:44戴菲儿
艺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新媒体环境传播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得到重视,国家制定了许多措施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皮影艺术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活态化创新与数字化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以抗疫系列皮影动画《孙悟空大战病毒妖》为例,诠释古老精美的皮影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该系列皮影动画是新媒体时代民间艺术活态传承的典范,起到了鼓舞人心、共战疫情的作用。

关键词:皮影艺术;新媒体环境;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2

近日,北京龙在天皮影剧院创作的皮影动画《孙悟空大战病毒妖》在线上播出,全网点击量超600万次。2分43秒的视频讲述了孙悟空与雷神山、火神山和钟南山“三座大山”齐心协力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为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暗暗地增添了一股力量。

1 皮影艺术概况

皮影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起源于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皮影艺术表演以白色幕布为载体,手艺人们一边操控着事先制作好的影人,一边吟唱着当时的流行曲调来讲述动人的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音乐,影人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幕布上。在斑驳的光影间,皮影人和手艺人完美融合,它不仅是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光与影的艺术。在过去没有动画和电视机的年代,皮影戏曾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地道艺术品。2006年,皮影戏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皮影戏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艺术从侧面体现出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亦凝结着一代代手艺人的心血,在传承中跌宕起伏而不失光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的力量。皮影艺术被西方视为神奇的“中国影子”,它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1200年,比莎翁创作的戏剧早1800年,西方的艺术家们对这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充满好奇。皮影戏在国外颇受欢迎,不仅德国、美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中心,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也对皮影艺术赞誉有加。皮影戏刚传入欧洲就成了当时西方人最时髦的谈资,意大利著名导演塞尔乔·莱昂更是把它用在了电影《美国往事》中,由此可见,皮影的地位在当时达到了巅峰。

匠人、匠心、匠艺、匠物这4个词贯穿皮影艺术的始终。看似平面化的制作,却要经过1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选皮、制皮、画稿、落样(过稿)、刻制(镂刻)、敷彩(着色)、出水定型(发汗熨平)、缀结合成(订缀)等。制作人物时,手、脚等关节要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每个关节都能灵活自如地伸展,这是表演栩栩如生的重要前提。在皮影人物的设计方面,往往在脸部体现个性,在服饰方面强调共性,故皮影班中,往往出现一个皮影角色有多个头,而仅有一个身子的情况,这也是皮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到之处。

2 新媒体环境下皮影艺术传播面临的困境

首先,皮影艺术没有与时俱进。从前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有二三十个也不足为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的处境变得非常艰难,这种古老的艺术已不符合人们的现代化审美。一般皮影戏都以经典剧目为创作原本,很少具有实时性的剧本,例如经典秦腔戏《三滴血》《穆桂英挂帅》等,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本文提到的《孙悟空大战病毒妖》,剧本内容符合现代化审美,标题就能引起人的强烈好奇。

其次,纸质的皮影人的保存也成了一大問题。好的皮影需要防水、防压,避免皮影关节之间发生粘连,否则使用时无法流畅地展开。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每个皮影人进行封闭式单独放置,而这非常耗费财力、物力,但当前数字化存储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再次,5G时代,互联网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电影、电视等新鲜事物对传统皮影艺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数字时代,年轻人大多选择去电影院、大剧院等场所,欣赏3D大片或体验感强烈的展品,对皮影艺术的认知几乎为零,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非常不利。

3 新媒体环境下皮影艺术的活态化发展路径

3.1 皮影与平面化视觉设计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皮影艺术,使其在数字化的今天得到传承,一些实验研究与实践活动开始应用皮影元素。例如,在大火的爱国主义电影《八佰》的宣传海报中,皮影人扛着一把戟,英勇杀敌,彰显了中国男儿不惧危险、保卫祖国之本色。再如,迪士尼官方发布的2020年中国风新春祝福海报,以及《舌尖上的中国2》官方宣传海报(见下图),都运用了中国独有的皮影元素。皮影元素近些年也在服装设计、首饰设计产业中大放光彩,如中国年轻设计师Sylvia设计并制作的“重生·山海经奇兽皮影”艺术首饰系列,设计师惊叹于精致的皮影馆藏,参考了古书《山海经》,在秀场复活了奇兽们,也使皮影在移动的光影中得到了重生,用独特的中国元素惊艳了世界。当代没骨画也受其影响,例如马红芹的《影戏》就对皮影元素进行了解构重组等,使人们对皮影这一元素又有了新的认识[1]。

3.2 皮影与影视媒体的融合

在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中加入皮影元素也是其活态化的一种表现。在抗战系列连续剧《小兵张嘎》中,胖墩的父亲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场表演后,被日本人枪杀,倒在了挚爱的皮影火海中。他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祖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与不屈不挠的中华气魄。传统皮影戏与表演艺术、电影表达手法、多媒体和互动装置技术的融合,催生了皮影新说跨界影偶折子戏《偶遇·神话》,与传统皮影不同,这场水漫金山幕布能够打开,影偶师会来到前台表演,用多媒体和互动装置技术为剧情的表达助力。

3.3 皮影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逐渐得到重视,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带领人类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刷新着社会文明。谷歌推出的Shadow Art(智玩皮影),利用TensorFlow,创新式地建立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皮影戏的联系,通过手势交互以及动作捕捉技术等,在互动游戏中自动识别玩家的手势并且转换成相似的皮影数字动物,接着形成一段与其角色相应的皮影戏动画。这不仅能调动玩家的积极性,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用智能化实现了用户与产品的互动。另外,其在VR等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人工智能设备方面,已有基于STM32的智能皮影戏设备[2],它结合光、声、电高度还原了传统皮影戏,比较全面地对皮影艺术进行了记录和保护。

3.4 建立皮影数字博物馆

数字化时代要求我们更新审美,建立皮影体验馆、皮影数字博物馆都是非常好的科普途径,能让现代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接触文化瑰宝,自愿继承与发扬它。由于文物性质特殊,许多展品需要透过玻璃去观赏,而数字博物馆可通过一些交互手段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展品。虚拟数字博物馆的先天性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它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制与更新,在不损害皮影本身价值的前提下向人们进行360°的全方位展现;还可利用数字技术重现过去的年代,这种方式不受展示形式和展示空间的限制,能使展览更具趣味性,能使观众更加沉浸;在保存方面,数字化处理也能消除人们对纸质破损、褪色等问题的顾虑。数字博物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使浏览基数变大,能帮助皮影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 《孙悟空大战病毒妖》皮影动画的活态化传播

4.1 皮影艺术与动画结合

皮影与动画结合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创新,动静绕指尖,光影舞翩跹,中国的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法国乔治·萨杜尓在《电影通史》里,称中国皮影为“电影的前驱”,而浑司楼在《人民的剧场》一书中宣称:“谈有声电影的来源,不能不推崇中国影戏为开山之祖。”[3]例如,家喻户晓的《葫芦兄弟》就把传统的皮影艺术、木偶戏与电影语言有机结合,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的葫芦兄弟。这种奇妙的结合方式,一方面改变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逐渐消失的势头,另一方面又向世界展示了其独有的“中国魂魄”。在新时代逐渐融入更多元素是艺术的发展方向。《孙悟空大战病毒妖》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西游记》与皮影戏创作相融合,将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传统形象与医护人员同仇敌忾、抗击疫情的形象巧妙结合,在拓展想象空间和丰富内涵的同时,也使人物和故事更加饱满。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抗击疫情宣传方面进行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4.2 皮影艺术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作为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形式,完美地结合了人的理性思维与感性审美,是设计领域最具新鲜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一面。皮影动画《孙悟空大战病毒妖》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将作品上传至网络,点击率累计超过600万次,改变了以往固定的、面对面式演出的方式。它的承载媒介是互联网,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反复欣赏皮影艺术及其细节。相比古老的观赏形式,网络点赞浏览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进一步增强了皮影艺术的趣味性。数字化对创新、保护和弘扬皮影文化也有重要作用,在数字动画技术的支持下,复州皮影《崂山道士外传》成功还原,这是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古老优秀文化传承的经典案例。数字化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文化原始形態、历史风貌等,为以后的研究、复活和传播作铺垫。

4.3 皮影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对于新时代的人们而言,古老的剧情与皮影的结合更有利于对艺术的欣赏。《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把现下正在发生的疫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相结合,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抗击疫情助力,鼓舞今时的我们。同时,拟人化的“火神山”“雷神山”“新冠肺炎病毒”等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古老的皮影白纸上,展现了经典艺术与时代元素的碰撞,使古老的皮影艺术融入了新时代。其实,艺术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变革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新的艺术元素,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在皮影动画《孙悟空大战病毒妖》中,就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有独辟蹊径的求索精神和敏锐的文化视角。该作品将皮影艺术与当下全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现状结合起来,用传统的打击乐器和皮影独有的中国腔调大大地鼓舞了士气。

5 结语

时代在发展,我们乐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如果能应用过去的璀璨文化诠释现在,做到有旧有新,那将使世界艺术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孙悟空大战病毒妖》将皮影与动画、时代相结合,成功推动了艺术多元化融合的发展。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思考如何平民化、普及化、社交化以及网络化。要把我国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带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近距离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与艺术融合,互相成就,实现共赢,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华夏之光。

参考文献:

[1] 马红芹,王建明.皮影元素在当代没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艺术教育,2020(07):145-148.

[2] 王懿品,杨斌,耿赟,等.基于STM32的智能皮影戏设备[J].物联网技术,2020,10(10):46-49.

[3] 林可.浅析云梦皮影表演形式及制作[J].设计,2014(06):131-132.

作者简介:戴菲儿(1998—),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新媒体环境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