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改良研究

2021-05-04 17:16孙英杰
艺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单位制

摘要:无锡现存单位制老旧社区的绿化环境品质远远滞后于居民的实际需求。为改善此类社区的绿化环境,本文分析无锡单位制老旧社区各类绿地的现状特征,阐述其现存的诸多问题,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探讨绿化改良的方法路径,总结出绿化改良的可行策略,为无锡及周边地区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改良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改良

中图分类号:TU98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2

0 引言

随着“城市双修”政策的提出和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建设已经从大拆大建走向既有环境的可持续更新,各地政府积极开展老旧社区整治工作。与此同时,虽然已有大量老旧社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但对社区绿化的改造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栽植美化上,未形成系统的绿化改良体系,老旧社区绿化改良实施路径有待完善。在老旧小区有限的用地条件下,如何合理平衡社区绿化不足、品质不佳与居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切实完善老旧小区绿化环境,是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单位制社区的概念及特点

1.1 单位制社区概念

单位制社区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下形成的,由国家和单位统一开发,并由单位职工组成的集生存和发展于一体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空间上表现为以单位为基本建构单元依托工作场所,居住和工作紧密相连的生活聚居地[1]。

1.2 单位制社区特点

单位制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居住单元,具有明显计划经济特征。此类社区大多坐落于城市中心,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其布局形式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多呈行列式,住宅多为6至7层,建筑密度较高,为方便内部管理,此类社区大多边界分明,具有一定的内向性和封闭性。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社区,其内部居民具有较强的群体同质性。

2 无锡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空间现状

2.1 各类绿地现状

2.1.1 公共绿地

无锡现存单位制老旧社区主要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其规划以节约用地为主导,以解决住房紧张问题为优先,对社区绿化缺乏重视,其公共绿地大多面积较小且数量有限。在植物配置上以简单栽植乔木和大面积铺设草坪为主,辅以几株灌木点缀,缺少花卉等观赏性植物,景致单一。上层植被以常绿乔木为主,生长较为旺盛,部分植物郁闭度较高,影响下层采光。中下层植被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植物栽植较为稀疏随意,长势较弱。部分活动和休憩设施孤立于场地上方,既无植物围合,又无遮阳乔木,空间舒适度较低。

2.1.2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在整个老旧社区绿化中占比较大,整体呈现中层植被稀缺单一、下层植被杂乱无序的特点。下层植被以常绿地被为主,配以低矮灌木,长势各有不同。在道路转角、单元出入口等活动频繁地带,宅旁绿化遭践踏和侵占的现象较为严重,植被稀疏颓败,部分地表裸露;在建筑边角等活动稀少地带,植物长势较好,但由于缺少维护,整体杂乱无序。部分社区将宅旁绿地改为硬质铺地,用于车辆停放。此外,也有宅间绿地被居民开发为小菜地,用以栽种蔬果,部分一层住户将采光良好的南向宅间绿地圈占为私人用地。

2.1.3 道路绿地

道路绿化以简单列植高大落叶乔木为主,灌木层和地被层植物稀缺,景观效果欠佳。部分近宅道路绿化喬木由于长势旺盛、缺乏修剪,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住户的采光通风。较好的是,由于道路两侧行道树自社区建立之初便被栽植于此,在长年累月的生长下,如今高大挺拔,枝叶葱茏,有良好的遮阴效果。

2.2 绿化环境现状问题综述

2.2.1 绿化不足,绿化率较低

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无锡单位制老旧社区普遍建筑密度较高,绿化面积较少,在绿地的规划上未以发展的眼光对绿化空间加以预设。绿地的主要形式是单一的宅间绿地、道路绿地以及少数公共绿地,整体绿化率较低,与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此类小区停车位紧缺,部分绿地被侵占为停车空间,使绿化率进一步降低。

2.2.2 植物单一,观赏性较差

绿化形式受建筑布局的制约,整体较为单调,加上无专业景观设计的介入,在植物配置上没有运用设计手法,以速生、快绿的苗木为主,观花、色叶植物较少,季相特征不鲜明。乔木以香樟、广玉兰、雪松、桂花为代表,灌木以黄杨、石楠为代表,地被以麦冬为代表,整体绿化品种较为单一,植物配置不合理。

2.2.3 绿地荒芜,使用率较低

绿地内相应的娱乐、健身、休憩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空间功能单一枯燥、乏善可陈,无法满足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使用需求。加上内部道路组织、景观品质较差,致使绿地使用效果不佳,空间荒废率较高。

2.2.4 绿化缺乏养护管理

由于建成年代久和养护管理缺位,植物长势参差不齐,宅旁屋后等边角绿化空间极易形成卫生死角。居民堆放杂物以及不规范停车大量侵毁绿地,使绿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裸露。此外,部分树木由于长期缺少修整,或与线缆缠绕,存在安全隐患;或郁闭度太高,影响室内采光通风。

3 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改造原则

3.1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对于单位制老旧社区而言,本身的用地条件限制了内部绿化改造的操作空间,因此其应基于其场地的原始特性,充分利用原有绿地基础,以生态节约、经济可操为导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改造。

3.2 延存记忆,体现特色

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改造应充分挖掘社区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资源,合理选用本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化空间,注重保护社区原有空间格局,维持居民对居住环境的熟悉感,并重视社区内部的熟人关系网络。

4 单位制老旧社区绿化改造策略

4.1 整合绿化空间,提高绿化率

4.1.1 发掘潜在绿量

对现有绿化空间进行梳理,在尊重场地原有环境特性的前提下,以节约保护为优先,尽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景观资源,将其合理地规划到社区绿化空间网络中。老旧社区紧张的用地条件决定了其绿化改造更适宜小规模的、分散式的改造方式,对社区废弃的边角空间进行合理的挖潜,并置入景观改变其空间功能和品质,使其成为社区绿化系统的重要补充。例如可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激活废弃边角空地以及破除部分硬质地面铺装等方式,挖掘潜在的绿化空间,为社区增绿。

4.1.2 引入立体绿化

由于老旧社区建筑密度较高,平面用地紧张,所以在尽可能激活场地剩余边角空间以补充绿化之外,引入立体绿化也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层面的绿化补偿方式。老旧社区立体绿化重点增绿的载体为建筑物墙面、建筑物屋顶以及围墙、围栏等垂直界面。需要注意的是,立体绿化实施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结构承重、防水防潮等要求,对气候环境、栽植朝向、日间光照等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后,因地制宜地选取最佳绿化方式。

4.1.3 绿化与公共设施结合

将绿化与停车、环卫等设施相结合,不仅可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绿视率,亦可对设施进行有效遮挡,提高美观度。停车与绿化结合为生态停车,在保证停车数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停车场地周边空间进行绿化,采用绿篱、种植池等形式合理分隔停车单元、界定停车空间,既能规范停车行为,又能有效阻隔汽车尾气。停车上方亦可采用棚架式绿化,为车辆提供遮阴效果。停车空间的硬质铺装可改为植草砖等透水性铺装,选用耐阴、抗性强的草种,以平衡绿化与硬质的比例。在垃圾投放站点、公共厕所周围采用绿篱、植物墙等绿化方式建造植物屏障,既可遮挡设施,又可隔绝气味。此外,可运用悬垂植物的方式,将观赏性吊盆与路灯、围栏等相结合,既增加社区绿量,又不占地面空间。信报箱、宣传栏、快递柜等设施亦可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合理的绿化改造。

4.2 优化植物配置,增强观赏性

4.2.1 植物配置多样化

在有效利用社区现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植物配置,合理补种植物,科学配比植物,丰富植物种类和群落层次。在植物的选择上,采用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与地被相结合、速生和慢生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彩叶树种和花卉的选择,塑造季相鲜明、层次丰富、色彩多变的绿化植物景观。

应根据不同绿化空间的场地功能和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栽植种类和植物设计形式。对现状郁闭度较高的部分道路绿地和公共绿地,适当疏剪上层枝叶,保证下方透光性,为下层植物创造良好的条件;对现状单一的草坪、疏林草地等单调植物景观进行优化,补充中层乔木和底层灌木,乔木以常绿为主、落叶为辅,并点缀以花卉、色叶植物,增加社区植物景观层次。

4.2.2 植物选择乡土化

社区绿化景观应避免千篇一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有利于地域景观风貌的延续。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在地气候适应性,且苗木成本低,方便管养的同时还可以兼顾经济效益。无锡作为江南腹地之一,植物资源丰富,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开发低成本野生乡土植被,加强对乡土树种的运用。此外,应重视对社区内古树名木的就地保护,禁止砍伐和异地移植,并采取有效的复壮管护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必要时可设置保护标牌。

4.2.3 植物种植生态化

老旧社区的植物设计不仅要注重植物的种类、形态、色彩的配置,也应关注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保证物种多样性,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构建乔、灌、草、地被相结合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打造绿色、健康、生态的住区景观系统。此外,可结合海绵社区理念,适当引入生态种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部分种植池改为生态种植池,对公共绿地可进行雨水花园改造,增加老旧小区的绿地生态功能。

4.3 丰富绿地功能,增强吸引力

4.3.1 优化绿地空间布局

绿地便捷可达,是吸引和集聚人气的前提。无锡单位制老旧社区多为线性布局,按此空间特征重新优化社区绿地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与小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分散、闲置的地块补充绿化,并将各分散的绿化空间串联,保证各空间的连续性与渗透性,实现个体空间独立与整体空间统一的格局[2],形成不同层级的绿化空间系统,使社区内部绿化资源公平均享,确保各类绿化空间的均好性和可达性。

4.3.2 打造功能复合型绿地

对社区现有绿地进行重新设计,为不同空间植入不同功能,增强其实用性,吸引居民驻足和使用。对于小游园等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可合理划分空间,置入休闲、娱乐设施,满足居民户外交往的需求;对于楼宇入口、建筑拐角等宅旁绿化空间,可设计为半公共性微活动空间,并赋予停车、休闲、作物种植等多重功能,满足居民近宅使用需求。根据不同的绿地类型和功能,合理选择植物配置与种植形式,利用植物划分和限定空间[3],创造舒适的空间尺度,提高绿化空间使用率。

4.4 健全治理模式,引导公众参与

4.4.1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老旧社区绿化改造应充分听取民意,依托民间自治组织的良好氛围,统筹各类空间中的相关利益人[4];方案的制定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应利用单位制社区熟人关系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培育社区自主运营力量,通过街道划地、居民认领、共建社区花园等方式激发居民建绿护绿的自发性、主動性、积极性。社区绿化共建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聚力的过程,既能促进邻里交往、睦邻友好,又能增强居民归属感,培养居民的主体意识。

4.4.2 加强绿地维护与管理

良好有序的社区管理是确保单位制社区更新运营可持续的切实保障[5]。当前老旧社区的绿化管理大多处于职权不清、无人管治的状态,加速了社区绿化环境的恶化。应设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以物业管理为主导,居民自治为辅助,建立良好的管理保障制度,使社区绿地的养管维护逐渐走向常态化和专业化。

5 结语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使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旧社区环境差异巨大,对老旧社区绿化进行改良,既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缩小社会群体居住差异,促进社会公平,又能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新建住房的需求。本文针对老旧社区如何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改善绿化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绿化空间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现状挖潜、优化配置、生态节约等角度,探讨绿化改良设计的方法,以期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丽梅.社会调控体系下单位社区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 李子木.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层级化改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0.

[3] 王燕,孙悦,马雪莎.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更新策略研究[J].设计,2016(05):146-147.

[4] 张园园.从公众参与问题探讨“以人民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J].设计,2020,33(3):71-73.

[5] 王楠.基于都市农业的城市单位住区更新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作者简介:孙英杰(1995—),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单位制
巧用单位制解决高中物理问题
单位与社区,在社会治理中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中国组织认同的单位制传统与当代变迁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
关于凤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的调研报告
何为“国际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