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造林管理技术及创新举措

2021-05-06 03:07
乡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林间伐林场

张 洁

(岫岩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岫岩 118400)

国有林场造林管理工作直接决定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效率,完善的造林管理技术举措可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但实践中国有林场造林管理工作仍不够完善,需积极改进、创新造林管理技术举措。

1 国有林场造林管理技术创新的原则

①坚持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国有林场造林管理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因此,在造林管理过程中要编制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精确计算年森林资源消耗量,确保消耗量小于生长量,同时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②提高生产力原则。国有林场的造林管理应以国家林业发展的相关方针、战略及政策为指导,通过科学的造林管理和培育技术调整林分林种与龄组结构,确保林分生产力的提升,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③依法依规经营原则。国有林场进行造林管理时需遵循国家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严格依法执行森林经营管理的各项作业。④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原则。部分国有林场分布在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在造林过程中要保护好现存的林木资源,且造林时要充分考虑水土涵养的相关功能,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稳定,同时应尽量实现风景观赏的效果。⑤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国有林场在造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其他非木质资源,采用多种举措实现造林工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最终实现森林的高效经营[2]。

2 国有林场造林管理关键技术

2.1 种植技术

根据国有林场的经营目的和培养材种等实现苗木种植的因地制宜,尽量选择优质、速生树种。购买的苗木应具有发达的根系,同时要避免使用多头苗和存在机械损伤的苗木,必要时根据“四大五随”的原则做好假植工作,假植时间不能超过24 h[3-4]。造林前先整地,整地时机为造林前1 年的秋季或冬季,整地规格可选择50 cm×50 cm×30 cm,整地方式包括块状、鱼鳞坑、水平沟、水平带状、高垄等,水平带状整地如图1 所示,高垄整地如图2 所示。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初植密度应大一些;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初植密度应小一些,以培养大径级树木。栽植过程中,要浇透水,确保根深穴大,保持根土密接、根系舒展。

图1 水平带状整地示意图

图2 高垄整地示意图

2.2 抚育管理技术

国有林场造林中的抚育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幼林抚育技术主要包括松土除草、补植。松土除草的最佳时期为5—6 月,幼林松土除草时,幼林生长第1年、第2年、第3年的次数分别为3次、2次、1次,幼林生长前3 年要做好封山工作,避免人为破坏的情况发生。对于幼林成活率较低(成活率在40%~85%)的情况要进行补植,补植时选择同龄苗木,补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造林补植如图3 所示。成林抚育时期是指幼林郁闭后至林分主伐前的时期,抚育管理主要包括合理修枝、抚育间伐。合理修枝主要是改善林木干形,提升木材质量,剪掉生长较弱的枝条和枯枝,同时适当修剪树冠中的最长枝和最粗枝,以保证树冠均匀生长[5]。修剪时,遵循勤修和轻修的原则,根据十年生树木的树冠与树高之比为2∶3 及十至十五年生树木的树冠与树高之比为1∶2 进行修剪,以保证阳光充足的上部枝条具有充足的营养面积。修剪枝条的最佳时期为早春时期和晚秋时期。抚育间伐时需考虑林分郁闭、造林条件等多个因素,对于一些生长速度较快、郁闭较早的树木可进行提前间伐,间伐时采取上层抚育间伐和下层抚育间伐结合的方式,下层抚育需伐除濒死木和被压木。如果立地条件较差,间伐可延长1~3 年,8~10 年进行1 次弱度间伐,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10%,再8~10年进行一次强度间伐,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20%~30%,20 年后的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30%。间伐重复期通常在3~5年,确保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6~0.7,间伐时以“三砍三留”原则为指导。

图3 造林补植

3 国有林场造林管理创新举措

3.1 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实现造林规模化

国有林场造林过程中应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遵循坚持可持续经营原则、依法依规经营原则,依法治林,保护已取得的造林成果,编制林场管理职责总体规划实现规模化造林,并将造林质量管理制度贯穿在整地造林、种植、种苗选育及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的不同环节。造林过程中,要实施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制度,将森林覆盖率增长情况和造林指标的年度完成情况作为造林工作人员绩效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保证造林、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6]。规模化造林时,应根据国土的利用类型确定不同林业的发展适宜区域,同时要以政府部门为指导,协同农业、水利及林业等不同部门,实现高效造林。

3.2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造林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政府应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以便为造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一是健全公共财政支撑制度,在财政预算中划入林业配套资金,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提高造林资金扶持力度,通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提供一些林权抵押的小额贷款;三是引入社会资金,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现造林综合效益最大化。资金引入后,林场相关部门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优良树种,相关部门应规范资金管理制度,从而明确造林资金去向。

3.3 加强造林审批管理,完善造林制度

目前,国有林场的造林审批管理相对薄弱,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加强规划指导和造林审批管理,相关部门应增强责任意识,严格进行造林作业设计的审批,杜绝一边造林一边设计的现象。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不同环节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创新,同时强化造林的管护监督和造林竣工监督制度,强化造林现场的监督管理,并确保造林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到位,严格按照造林施工设计进行,实现国有林场依法依规经营。

3.4 建设造林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果

在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时代,为了更好地完成造林管理工作,可建设造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图纸的制作,实现造林作业的小班矢量化。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提升营造林设计、实施、自查、核查等管理水平。此外,可对营造林信息上报、业务审查、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造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国有林场造林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提高生产力原则、依法依规经营原则、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原则、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贯穿种植、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的不同环节,落实管理职责,同时要加强造林审批管理,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并构建造林信息管理系统,保障造林工作及造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造林管理效益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幼林间伐林场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山西临猗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的探讨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