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对规模猪场的影响
——以良圻原种猪场为例

2021-05-06 08:56伍少钦肖有恩邓福昌谢露露梁龙华曹玉美吴志君
畜牧与兽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种猪场猪瘟猪场

伍少钦,肖有恩,邓福昌,谢露露,梁龙华,曹玉美,吴志君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猪场疫病问题一直以来是影响中国养猪行业能否赢利的关键因素之一,近10年来对中国养猪业影响较大的有猪高热病(变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导致)、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口蹄疫和非洲猪瘟等。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加快了国家从战略角度部署整个疫病防控的生物安全体系,同时促进养殖行业更加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养猪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软硬件投入不齐全,这些都严重制约并影响中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赢利能力。猪群健康受到影响则不利于开展育种工作。因此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外,必须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制度并执行到位,同时要根据外部周边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新建猪场的选址、设计工艺和养猪流程,猪流、车流、人流和物流的管理,日常消毒,免疫和常见猪病的控制与净化措施等。此外,还要了解国内外先进有效的养猪管理理念和新技术或新工艺。养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全体一线员工,要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全员重视并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出现漏洞,否则生物安全体系还是不堪一击,这很符合“木桶理论”。生物安全的可靠性或等级取决于整体最薄弱环节,所以要经常对员工培训生物安全知识,生物安全措施有更新要第一时间告诉一线员工,同时要定期检查评估生物安全的薄弱环节。本文以良圻原种猪场为例,全面阐述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实施的重要性,并对提高畜禽养殖企业生物安全体系提出建议和对策。

1 猪场选址

猪场选址至关重要,选址得当,基本已成功一半。选址一般原则: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0°;交通便利,水电充足,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具备就地处理和消化粪污的条件;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场址与周边的距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2 猪场布局

猪场应有围墙,布局一般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隔离区4个部分。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不重叠、不交叉。养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相隔离的原则,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区、缓冲区、淋浴室等。部分生物安全级别更高的猪场,可以设立其他一些区域,供一线员工中午在猪场吃饭和休息。

3 员工入场流程

所有一线员工必须要遵守公司规定入场流程进场,洗澡消毒操作要点如下:

①在围墙外侧过渡室的外面先用消毒药消毒双手,双脚踩在第一道隔离凳外侧含有消毒药的垫子上;双脚鞋子上套上一次性鞋套;双脚悬空,挪动臀部180°转向过渡室。

②打开过渡室门,先关掉紫外灯。穿上包头鞋(过渡鞋),脱掉随身衣服置于衣架或衣柜中,双脚不接触地面跨过第二道隔离凳,穿上猪场专用的过渡服和过渡鞋(橙色),打开紫外线,离开人员过渡室。

③手按指纹识别器,门自动打开。更换黄色的过渡包头鞋脱光全身,衣服挂在墙壁专用钩子上面,双脚不接触地面跨过第3道隔离凳进入洗澡间。

④进入洗澡间后,用热水洗发洗澡,不少于5 min,洗后用干燥的毛巾操干全身,换上猪场专用的黄色衣服(包括内衣内裤)和黄色水鞋。

⑤手按指纹门禁,打开通向猪场生产区的大门。

⑥若要进入猪舍内,重复第③~⑤步,只是工作服换成蓝色,水鞋换成黑色。

⑦从猪舍出来时,把相应衣服脱下放入各级洗澡处或更衣处放置的专用衣服收集桶内,由相应区域的专人负责回收并清洗烘干处理。

4 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

猪场制定半年或一个季度的消毒方案(表1)。同时猪场场长或技术部相关人员要去核实执行情况。猪栏消毒前必须要彻底清洗干净,等干燥后再消毒。不能片面追求消毒次数,必须要讲究每次消毒质量。栏舍消毒后,要空置5~7 d,再进下一批猪。带猪消毒次数要少,猪舍保持干燥;小于60 kg猪群不带猪消毒,如果环境湿度大,生长育肥猪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会明显增加。

5 猪流、车流和人流的控制

猪群的流向:采用单向流动,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每批实行全进全出,不同来源的猪只能流向特定的猪场,严禁随意交叉。

车流的控制:内部车流:公司有专用运输车辆(专业拉猪车和散装料车),分别用于饲料、猪只运送和物资运输;不得交叉使用。在猪场内部运输饲料和猪的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线路和时间顺序进行操作。车辆每次运输后都进行充分的清洗、消毒和干燥。外部车流:所有不必要的车辆不得停在猪场,外来车辆停放在生物安全的橙区之外。只有经过多次消毒或烘干的车辆才能靠近中转站或猪场。

人流的控制:内部人流:严格限制人员的流动,本场内各猪舍的饲养员禁止互相窜栏;技术人员进入不同猪舍要洗手更换鞋子,严格消毒,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人员定期体检,猪场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公司员工及其家属不得购买市场上的生肉,也不得到菜市场逗留,公司定期供给员工本场猪肉。外部人流:所有外来人员及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必须隔离2~4 d。经采样检测合格后,进场前还要签订承诺书,经淋浴消毒,更换猪场专用衣服后,方可进入猪场,并要严格遵守场内的防疫制度。

表1 2020年上半年各环节消毒药使用方案

6 投入品入场前消毒

猪场物资进入猪场前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臭氧薰蒸、消毒药浸泡表面擦拭等多种方式消毒,确保安全后,才能进入猪场内部。场内的工具严禁拿出场外使用。全自动喂料系统的猪舍,料车经清洗消毒薰蒸后,从围墙外打料进场内料塔,料车不直接进入猪场内部。

7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因地制宜,采用堆肥法、高温生物降解或高温化制法,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堆肥法指用木屑或甘蔗渣等提供碳源,与猪场的病死猪(含胎盘、死胎、木乃伊等)混合堆积,通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系列反应,经过2次发热、1次移堆,实现废物全部降解,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良圻原种猪场2013年9月兴建一座采用堆肥法的无害化病死猪处理场,投资40多万元完成1 140 m2的堆肥箱仓、储存仓等基础设施建设,产房仔猪和胎盘需要处理约1个月,保育猪处理约3个月,母猪处理约6个月,经过堆沤发酵最终处理后的肥料可用甘蔗种植,堆肥处理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温生物降解:将病死畜禽添加到不锈钢料槽内(密闭环境),通过动刀的转动,在动刀和定刀共同作用下,将病死畜禽进行切割、粉碎。在切割粉碎的过程中,由加热管加热导热油(设定油温150 ℃),对病死动物进行高温灭菌,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辅料(粗糠粉或植物秸秆),通过分切、绞碎、发酵、杀菌、干燥5道工序,全自动化处理,分解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处理后产物为优质有机肥料组分,处理产物经过二次发酵,可进一步分解油脂和蛋白质。

高温化制法:采用高温高压(130~180 ℃)干化法处理工艺,将病死畜禽的尸体进行消毒灭菌,并将其转换成可再利用的肉骨粉和动物油脂,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整个流程采用全密闭、不落地生产,生产过程中无任何废弃物的排放,环保、节能。肉骨粉可作为有机肥也可用作蛋白饲料,油脂用作生物柴油或饲料用油。

8 鸟类、鼠类、节肢类和其他动物的控制

安装防鸟网,冬春季节可减少猪流行性腹泻(PED)的发生。与灭鼠公司签订合同,及时更换不同品种的灭鼠药品,不仅可减少饲料浪费,同时防止老鼠携带病原在猪场内传播。控制猫狗鼠等进入猪场内部,减少猪场发生弓形虫的几率。控制和杀灭蚊蝇等其他有害昆虫,减少乙脑等虫媒病原的传播。

9 疾病控制与净化的管理措施

9.1 后备猪引种和驯化

规模猪场有条件要自己留种;不具备条件从外面引种,但一定要从健康程度高的原种猪场引种,引种回来的后备猪要放在专门的隔离舍,单独饲养3~6个月。隔离期间后备猪还要做好胎盘、粪便、血清、疫苗和淘汰老母猪接触等多种方式的风土驯化,以便能稳定合群。有些猪场在引种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不具备独立的隔离场,经常在引种后1~3个月内造成原有基础猪群不稳定,表现为公猪发烧,精液质量变差;母猪流产,产房死亡率大幅上升等。

9.2 实施部分清群

部分清群,指对某一生理阶段的猪一次性地转出或销售清空1周以上,在空置期间对猪栏及其工具进行彻底地清洗、消毒,以此切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起到控制疾病的目的[10]。现代集约化猪场生产是一个以周为单位的连续过程。病原微生物就是通过这个循环感染而周而复始。实行部分清群,就是切断了这个感染循环。猪场应每年执行1~2次部分清群。部分清群方法如下:把保育或育成阶段的猪转走后,空置2周。2周内必须分别进行3次消毒,用3种不同的消毒药,分别于第1、13、14天进行,这是清除PRRS和其他病原的有效措施之一。表2为2012良圻二种保育场部分清群前后死亡率的对比,清群前8批猪,合计3 931头,死亡185头,死亡率为4.71%;清群后24批,合计11 334头,死亡87头,死亡率为0.77%,可见部分清群可极大程度上降低保育猪的死亡率,提高生产成绩。

表2 良圻二种保育场全群各栋清群前后保育猪死亡率对比

9.3 空气过滤技术

良圻原种猪场2008年在国内建成首家空气过滤种公猪站[1-2],通过兽医技术中心10多年监测,共检测31 682份血清(全血)等样品,至今保持PRRS、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等病原阴性。2017年评为“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种公猪站”(全国仅2家)。仅2012年第四原种猪场配种分娩率为90.69%,比常规猪场86.47%高出4.22个百分点,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应用种公猪站PRRSV等阴性精液后,2017年与2009相比,保育猪死亡率由6.07%下降到3.63%;育肥猪死亡率由2.95%下降到1.60%。目前PRRSV阴性种公猪精液供不应求,特等公猪精液每头份对外销售达300元以上。按年出栏保育猪35万头计,年保育猪增加8 540头,年增收427万元(按2017年保育猪为500元/头);年出栏育肥猪32万头计,年增加出栏4 329头,年增收432万元(按育肥猪1 000元/头);每年仅死亡率降低产生的效益为859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从行业的发展来看,空气过滤技术是防治PRRS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从2010年开始,国内多家规模猪场也开始尝试在公猪站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到2012年,国内有5家猪场安装了空气过滤器。到2018年,有梧州新利、中山白石、河南牧原、河南新大、北京育种中心、上海祥欣、都匀黔昌等猪场在应用此技术。近年来,公司通过精液与多家猪场进行遗传交流。2008—2017年,公司推广优质种公猪精液约73.37万瓶,推广优良种猪约28.42万头。通过推广优质种猪及精液,公司杜洛克种猪与其他16个核心育种场有关联,最大关联率19.8%,平均关联率6.43%;长白种猪与其他22个核心育种场有关联,最大关联率42.9%,平均关联率5.56%;大白种猪与其他26个核心育种场有关联,最大关联率39%,平均关联率4.75%。

10 常见猪病的控制与净化

10.1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采用全群采血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种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引入阴性后备种猪群、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体制及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成功地在大于6 000头母猪的种猪场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构建了阴性种猪群[3]。良圻原种猪场建立了伪狂犬病毒感染低阳性率的大型种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模式(图1)。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2008年阴性母猪群规模达6 204头。种猪场平均每头生产母猪年产2.22胎,产活仔21.07头,提供商品猪18.96头,全群料重比3.11∶1,全群成活率94.02%,出栏商品猪52.31万头。新增总产值6.21亿元,新增纯收益 1.60亿元。节支总额0.87亿元,创汇600万美元。为社会提供伪狂犬阴性优质健康种猪7.04万头,为农民增收8.45亿元。累计直接带动农民养猪1.4万多户。净化方案被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采用,作为猪伪狂犬的净化标准向其他试验站进行推广。此项目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08—2010年度)。

图1 伪狂犬病的清除净化技术流程

10.2 猪瘟的控制与净化

良圻原种猪场2005年9月制定猪瘟控制与净化方案,首先在核心场试点,通过疫苗筛选、母猪抗体持续、仔猪超免与否、保育期猪瘟免疫程序对比等多项试验和基础猪群3次全群检测,同时加强后备猪抗体监测等综合措施,2007年基础猪群抗体阳性率达95%以上,比实施前3年提高10个百分点。核心场以抗体检测为主,采用检测淘汰法,淘汰免疫缺陷或耐受种猪;必要时辅以抗原检测,2010年成功完成猪瘟的净化[4]。随着净化方案整体推进,2010年保育猪试免一次疫苗,发现1次免疫效果优于原先2次免疫;2011年免疫程序由原来30日龄/60日龄2次免疫调整为60日龄1次免疫。2011—2019连续9年监测(除2013外),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详见表3。

良圻原种猪场的猪瘟净化方案得到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认可,面向其他综合试验站推广;良圻原种猪场猪瘟控制与净化的研究成果,于2017年获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表3 2011—2019年出栏前育肥猪猪瘟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 %

10.3 PRRS控制与净化

2008年建成国内首家空气过滤公猪站。空气过滤装置,加上严格猪流、人流、物流和车流管理,强化其他生物安全等措施,12年来一直保持猪瘟、猪伪狂犬病和PRRS等抗原阴性[5];针对传统猪场,制定科学的血清驯化方案,保持母猪群PRRS的整体稳定。运用兽医实验室PCR检测手段,2009开始检测PRRS病毒、测序与序列分析,为PRRS的血清驯化提供技术支持,是国内最早从事PRRS病毒序列分析的猪场之一。

2014年1月对一个1 200头规模化PRRS不稳定母猪场,采用一次性引够后备猪,全群2次血清驯化,加上封群管理,一年后成功实现PRRS净化。驯化期间有10头母猪流产,其他无明显损失。整个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公猪、母猪、保育和育肥猪抗体最后变成阴性;只有极个别猪呈抗体阳性,但S/P值均低于0.8。2015—2020年PCR未检测到PRRSV。通过对固定耳号部分猪的抗体跟踪检测,也有类似情况:驯化3个月后,部分公猪出现PRRSV抗体阴性,约14个月后全部公猪变成阴性。母猪群抗体变化与公猪类似,14个月后呈阴性。猪场猪通过血清驯化后,6年来生产成绩一直保持稳定,活仔数有所增加,如表4。

表4 2013—2020年猪场繁殖成绩

10.4 圆环病毒疫苗的应用

圆环病毒的控制:用疫苗控制圆环病毒相关病,降低育肥猪死淘率。针对育肥出栏猪体重差异较大和育肥前期拉稀的问题,2011年2月出开始对所有的产房仔猪免疫进口圆环苗。试验表明,育肥猪均匀度方面有明显改善,育肥猪死淘率明显下降,从6月份开始,育肥猪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淘汰率控制在1.5%以下,详见图2。

图2 2011年1—12月公司育肥猪死淘率

11 生物安全体系的升级与改造

生物安全措施不是一劳永逸的,有时要根据周边的疫情或其他特殊需要进行升级或改造,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比如2018年国内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通过研究发现,老鼠、鸟类、苍蝇、蚊子等多种外来动物或生物媒介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因此根据疾病传播的新特点,按“分清等级、划清界线、设立关口,量化风险”的思路,结合 “全群检测、精准扑杀、配对复检、清除病原”的技术方案。良圻原种猪场前后共投入1 800多万元用于建设猪场连廊、中转料塔、车辆消毒站等硬件设施;花费1 000多万元购置中转运输车辆18部;提升整体的生物安全级别;投入1 400多万元,购买消毒药、检测试剂,兽医技术中心24 h轮班制全天候进行非瘟病毒检测,为公司非洲猪瘟防范保驾护航。通过加强日常培训和考试,不断强化一线全体员工的防非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和设施的防范水平,领导班子每周定期带头和公司生物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抽检猪场、饲料厂和消毒点等部门生物安全关键点控制的落实情况,查缺补漏。通过现场和监控视频,重点监督车辆消毒和出入,人员进出洗澡、物资进出消毒和检测,病死猪出猪台控制情况等(图3)。整合公司所有资源,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取得非洲猪瘟防控阶段性成果,2019年良圻原种猪场的利润创历史新高,为广西乃至全国生猪保种和区域保供稳价做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说明有非洲猪瘟存在的情况下,对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进行升级和改造非常值得投资。国内不少企业因为生物安全没有升级或升级不到位,或者关键措施不到位,结果发生非洲猪瘟,导致养殖场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图3 猪场日常生物安全措施的防范与升级

每个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设或升级,不能千篇一律,并且要结合周边的疫病风险和形势进行完善。好的生物安全设施和制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制度或措施落地,这就需要管理者加强日常监督。同时规模猪场的技术总监或企业负责人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并应用国内外先进养殖理念和新技术,可提升猪群健康度和生产效率,为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12 提高畜禽养殖企业生物安全体系建议和对策

建议国家层面提高畜禽养殖企业生物安全要求的准入门槛,同时引入相应的考核制度。规模猪场的营业要提高准入门槛,比如选址必须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国家规范,猪场必须要配备执业兽医师等,养殖场要配置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人才。养殖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达到要求,才能准许运营。同时要定期对养殖企业出台生物安全方面的考核制度(比如消毒制度,疾病控制与净化专项、人员生物安全培训等),并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还不合格则要强制退出等。

引入欧美国家执业兽医(DVM)教育模式[6],为养猪企业培养更多切合实际的兽医人员或生物安全专员。中国畜牧兽医学科近30年来的教材相对统一,受到教学内容和学时限制,教学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有点照本宣科,涉及前沿的极少。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兽医人才较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这也是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欧美国家的DVM教育,就是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同时承担推动临床兽医学发展,把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承接者。DVM的培养深入到各门课程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具有对临床问题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现代企业最紧缺的人才。2008年开始出现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比如水稻、生猪等),也算是一种高校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一种尝试。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生选修课程也开始聘请企业技术负责人给学生上课,增加学生对畜禽养殖国内或国际最新前沿的了解。2020年广西大学动科院也准备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开拓学生的视野。

政府相关技术人员可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从而更能发现并纠正养猪场中存在的问题。对猪场进行监督或考核人员,必须要十分熟悉养殖场的基本情况,做过一线的工作,才会知道养殖场的常见生物安全缺陷等问题在哪里,可以更加有效地找到问题所在。因此要真正做好养殖的检查和监督任务,真正指导企业或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线的实战经验,从一线选拨专业人士是最佳方式。

猜你喜欢
种猪场猪瘟猪场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一位“老兵”眼中的畜牧业变迁——访沈阳正成原种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