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责任所向,怀信仰以往

2021-05-06 14:53钱琳恺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一个脚印心怀归属感

钱琳恺

近百亩的网红粉黛花海,一夜之间面目全非;茶卡盐湖一天堆积了12吨的垃圾;千年巨石被印上“到此一游”的羞耻标记……这些“审美之人却在践踏美丽”的现象,深究原因,其实是法不责众的群体思维在作祟。当花海一片狼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那一个脚印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乎老人种花三年的心血毁于三个夜晚,正如雪花之于雪崩,没有一个脚印是无辜的。正因个体公共精神的缺乏,使得群体之人盲听盲信盲从,他们认为群体之中很安全,责任永远不会落在他们头上。

所有的浮躁混沌,似乎都应了鲍曼的那句“这是一个‘轻时代”。“轻”的是什么?“轻”的是心中的责任和信仰。

诚然,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人不可脱离社会和群体存在,但我们不能在享受权利时振臂高呼“我的权利需要得到保障”,在履行义务时却在群体中无动于衷。古斯塔夫·勒庞说:“人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人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有责任感才会有归属感,才会感受到生活的鲜明的真实。

有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始终忠于自己的梦想。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朝圣路,而每个人的路就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信仰这个概念自人类诞生之时出现,那些单纯美好的信仰使人类文明飞速进步。少了信仰之重,便不会再拥有像泰德·休斯笔下的马那样以不羁地昂首嘶鸣的勇气,混入黑夜,在亦步亦趋中从诗意的灵魂幻化成“虽觉如梦”的行人;就不会有哈罗德独自上路的旅程。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因沸腾着信仰而散发光芒的人,他们淬炼浴火铁血,葱郁灵魂原野。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战争年代,他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因为他坚信“越是艰难,越要向前”;建设时期,他抱着“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定信念,远赴偏远的地方。王继才坚持自身信仰,坚守孤岛三十余年,島上没有电与水,却有着他与妻子一生的信仰:为国守岛。海浪磨平了岩石的棱角,却永远磨灭不了他终身的信念。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士和社会上的善人义士们,他们不是拥有着三头六臂的战士,而是心怀责任与信仰的、与世界共情的英雄们……他们,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我们可以心怀责任与信仰。也唯有此,“我为自我”才能成为“我为人人”。

念责任所向,怀信仰以往,不断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便可成长为方正之士。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学生】

点评

作者通过评论一类热点事件引出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即责任和信仰不能缺失。作者将名言警句和自己的论述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引用有论述,说服力更强。事例中外兼有,典型而新鲜。语言富有气势,使人不容置疑。

猜你喜欢
一个脚印心怀归属感
心系社区心怀大爱履职奉献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响沙湾
声声入耳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假如心怀梦想
谢罪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