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雅乐,国音生香

2021-05-06 03:13洪海洋
走向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雅乐杏坛乐舞

洪海洋

每年公历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规模宏大的孔子后裔家祭大典都會在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隆重上演。每到这个时候,孔庙大成殿上空就会飘来阵阵琴鼓丝竹之声,再现礼乐相和的盛况。

如今,参与家祭大典的雅乐演奏者数十人,其中重要的一员,便是刘国庆。他是普通的曲阜市民,却有着特殊的身份——箫韶古乐非遗传承人。据刘国庆介绍,2013年,曲阜市三孔文旅服务公司深入整理发掘孔府档案及相关文献史料,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古礼演艺服务团队——杏坛古乐舞艺术团,那个时候苦于条件限制,只恢复了古礼规制,并未完全形成礼乐相和、规制健全的祭孔仪式。2019年,通过查阅档案,寻访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参与祭祀乐和宴乐等雅乐曲目的一批老专家、艺人,他们对雅乐有了更深的认识,最终结合三孔景区的需求,选择祭祀乐作为突破口,再现了祭孔大典中礼乐相和的盛况。

雅,正也。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其历史由来已久,最被推崇的宫廷雅乐体系是“六代之乐”,分别为《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相传分别创作于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个时代。

其中《大韶》,即为《韶》乐。据历史文献记载,《韶》乐是一部古东夷族歌颂部落联盟首领舜的大型乐舞,迄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被后世誉为“华夏第一乐章”。《韶》乐为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处理军国大事时表演的重要乐舞,秦汉以降则演变为皇帝专用以祭祀先帝之庙乐,称为“雅乐”。公元前516年,孔子在齐国看到了规模惊人的《韶》乐演出,竟然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盛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杏坛古乐舞艺术团挖掘的《箫韶九成》和《有凤来仪》,乐曲以八音演奏,在高潮部分,韶乐起,凤凰舞,象征着和谐社会、世界大同之景象。优雍徐缓的金石之声,也体现着儒家的礼乐思想。

未来,三孔文旅还将依托祭祀乐,结合衍圣公府宴乐体系恢复及孔府菜博物馆的建设推出要求严谨、变化多样、配器复杂和内容丰富的当代儒家新雅乐,让人们感受雅乐的魅力,让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生香,为世界展现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

??郭蓓蓓

链 接

杏坛古乐舞艺术团挖掘的“祭孔雅乐”经典

《韶》乐,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它产生于远古,定制于周,成熟于齐,传播于列国,流芳于后世。今天,祭孔乐舞作为祭祀孔子的庙乐,依然承袭着《韶》乐的形式与神韵,成为人们间接感受古代《韶》乐之美的“活化石”。其中,传承于明代,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乐章为《宣圣颂》《宁和之曲》和《咸和之曲》。基于对《韶》乐的深刻理解,杏坛古乐舞艺术团挖掘出许多经典的“雅乐”篇章。

《箫韶九成》

“箫韶九成”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益稷》篇中。之所以称《韶》乐为“箫韶”,可能与演奏音乐的主要乐器箫有关。“韶”同“绍”,有继承之意,郑玄说:“《韶》,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韶》乐中既有音乐,也有歌唱和舞蹈,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所谓“九成”,是指《韶》乐有九章。郑玄说:“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韶》乐内容丰富,演出场面宏大。舜时的《韶》乐,主要用以歌颂帝尧的圣德,并赞美以舜为首领的不同氏族部落之间和平共处的太平景象,因其与儒家的德治思想相契合,因而受到后世的推崇,成为中国古代规格最高、使用最久的宫廷雅乐。

《金声玉振》

先秦雅乐,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告终,完成奏乐的全过程,被称为“金声玉振”。钟磬乐为先秦时期音乐艺术的最高水平,金声玉振,鼓声隆隆,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令人叹为观止。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乐钟艺术迎来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

孟子曾这样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是说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一样,集众音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有凤来仪》

古人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描绘《韶》乐的精妙和宏大意象。凤凰是中国先民心目中祥瑞的象征,凤鸟舞,则天下安宁。

规模宏大、美轮美奂的《韶》乐开始之时,钟磬齐鸣,乐声悠悠,鸟兽雀跃,踏歌起舞,歌至“九成”,乐曲至“乱”,乐舞达到了高潮,此时,仪态万方的凤凰忽然从天而降,翩然而至。一时间,八音竞奏,琴瑟和鸣,百兽欢跃,百鸟朝凤,展现了一个感天人、动万物,神话般的壮丽场景,恰是中国古代先民们心中渴望的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景象。

《千古流韻》

庙堂之乐宏大、肃穆、庄严、典雅,而帝王与贵族们日常宴饮时演奏的雅乐,则轻松、愉悦、优雅、抒情。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开私学,有教无类,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最早记载孔子讲学的,是《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当年,孔子常常在阙里尽头、自家庭院西侧不远处的一片树荫下设教授徒,因为那里有几棵高大的杏树,从此,“杏坛”就成为教育的代名词。《千古流韵》,描绘的正是孔子与弟子学习的场景。

Ceremonial muSiC of ConfuCiuS Temple ShowS glamour

On September 28 every year, the birthday of Confucius, the grand family sacrificial ceremony of Confucius descendants may be held in Qufu, Shandong,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Then, the sound of plucked instruments, drums,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will whirl above the Dacheng Hall in the Confucius Temple, reproducing the grand occasion of integrated rites and music.

Ceremonial music means elegant and pure music. It has a long history. The most admired court music system is “Liudai Music” (six large musical dances), among which, Dashao means the music Shao.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ocuments, Shao is a large musical dance of ancient Dongyi in praise of Shun(Yu), leader of a tribal alliance. With a history of nearly 5,000 years, it has been praised as the “Chinas First Movement” by later generation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models and cultural and artistic forms generated from Shao hav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 Xiaoshao Jiucheng and Fenghuang Laiyi researched by the Yayue Orchestra of Xingtan, Confucius Temple, are performed with eight categorie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s the music begins, the phoenix dances, symboliz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 world of universal harmony. The gentle and slow sound of musical instruments reflects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rites and music.

猜你喜欢
雅乐杏坛乐舞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
缁帷杏坛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雅乐的来龙去脉
中国雅乐史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
从寓言到历史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