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爽:无论在哪一方土地,都不负使命

2021-05-07 02:59华南
中华儿女 2021年4期
关键词:津巴布韦专家组医疗队

华南

“见屏如晤,新年吉祥,一切安好,勿念。”北京时间2月10日,中国农历庚子年除夕,辞旧迎新之际,孙爽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写下这样的新春祝福。

当地网络信号不好,打电话、视频都不方便,孙爽只能通过留言给家人、朋友拜年,“幸好大家都理解”。在与祖国有6小时时差的哈拉雷,这一天跟平常并没有不同。她接受患者咨询、开展中医治疗,工作之外,自己打点生活起居,与当地蚊虫“作斗争”。

从新冠肺炎疫情援鄂到两次医疗援非,中国(湖南)第1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孙爽的2020年,总处在“战斗状态”。开展座谈交流、进行抗疫培训、为患者针灸诊治、参与编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运营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两次援非均作为队里唯一一名中医专家,孙爽见证中医药在非洲大地上得到理解和信任。

1963年,中国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58年来,援外医疗队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赞誉,为增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作出历史性贡献。进入新时代,援外医疗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化国际卫生合作交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援助津巴布韦,孙爽可谓背负双重使命。“我有幸成为这场波澜壮阔抗疫斗争中的沧海一粟,我和我的战友、同仁们,无论在哪一方土地,都将坚守自己平凡岗位,身披战甲,心怀祖国,不负所托,勇毅前行。”

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开新的大门

“远处的高山上,风怎么也吹不开的云带,像是要把赤道几内亚这抗疫的重重决心永远凝固起来一样。那么,来吧,让我们携手,痛快一战!”

这是2020年5月11日,孙爽作为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刚刚抵达津巴布韦时写下的文字。一如孙爽的性格,文字也酣畅淋漓。

彼时新冠肺炎疫情已扩散至非洲所有国家,防控形势严峻。非洲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不足,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曾在2020年5月7日预测,一旦非洲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败,疫情可能在第一年就导致非洲高达19万人死亡、4400萬人感染。中国政府与社会各界支援的抗疫物资跨越重洋,运抵非洲多国。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也同样面临疫情危机,在津中资机构和企业、侨团组织,以及援津医疗队此前已纷纷伸出援手。

专家组共有12名队员,来自包括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内的湖南省内多家医疗卫生单位。孙爽是唯一一名中医队员。除了换洗衣物,她特意把中药香囊、穴位敷贴片、艾条等中药带上,为方便指导当地民众进行取穴、认穴,她把一个穴位人体模型也放到行李中。“中医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想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传播到非洲,我希望中医中药能服务世界人民,使祖国医学在非洲大地传播。”

在津巴布韦,孙爽感受到当地官员和专家对中医药的期盼。“第17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队长江志超告诉我,在大家努力下,哈拉雷最大的医院已经筹备非洲第一个中医科。当地居民平时有病痛,会寻求中医药帮助。”每次座谈,听说她是中医专家,大家纷纷咨询“中医药能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还会讨论中医药发展对当地传统医药的启示作用”。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还结合津巴布韦当时抗疫工作实际情况,集体编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孙爽记得,专家组从国内出发前就已经着手准备,“在去往津巴布韦的飞机上也一路反复讨论、修改,在津巴布韦期间,大家又针对当地情况多次讨论,对《建议书》进行完善”。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致信中国赴津抗疫医疗专家组,感谢中国政府以及中方专家对津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举措的坚定支持,感谢中方大力分享抗疫经验和做法,并向专家组致敬。姆南加古瓦在信中说,“中国专家组分享的一线抗疫经验对津巴布韦的医护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他本人以及津巴布韦政府及人民对中国专家组协助津方抗疫深表谢意,他向中国专家组致敬。

2020年5月25日,孙爽跟随专家组转战赤道几内亚。次日一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座谈会便紧锣密鼓开展。中方专家组和赤道几内亚新冠肺炎应对与监测技术委员会成员一起回顾赤道几内亚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就新冠病例分布、救治方案、中医中药、防控措施等进行交流讨论。直到暮色降临,讨论仍在进行,“这种节奏和方式,考验着专家组每一位专家的临场应变能力”。

孙爽说,一天下来,N95口罩像“长”在脸上,摘下来时扯得皮肤有点生疼,每个人脸上都有深深压痕。赤道几内亚闷热天气里,大家衬衣被汗水沾湿,粘在身上。晚上9点后才能吃上晚餐,而后是共同加班讨论第二天可能谈到的问题,“这恐怕就是‘逆行者的样子,也是‘湘军的传统和风貌”。

在非洲28天,孙爽穿行7个时区、 2个季节、2个国家,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开展救治和防控培训24场,负责解答关于疫情期间员工自我管理及新冠不同分型中西医治疗策略,服务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线上线下、国内国外互动,听众和观众逾360万人次。很多人咨询时情绪焦虑不安,专家们用最严谨、最通俗的话细细讲解,用最温柔、最坚定的语气来鼓励加油。孙爽说,最后一句“祝您健康”,是接电话的专家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祝福。“在对每通电话解答后,我们都记下问题,综合梳理出最常问的十几个问题,交给大使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让所有打电话和没打电话的、在焦虑惆怅中的华人华侨同胞们多一份安心和信心。”

一位华侨同胞给孙爽发信息说:“非常感恩!感谢祖国和所有专家,你们让华人感觉到来自祖国的关心,诚祝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是我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大特色,也是亮点,在津巴布韦、在赤道几内亚,两国领导人及内阁成员接到孙爽代表中国专家组赠送的中药防疫香囊后,都爱不释手;古巴政府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长也积极参与到关于中医药的讨论当中……

“此次与非洲国家合作抗疫、分享经验过程中,很多人问起中医药,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怀疑,有的饶有兴致、跃跃欲试”。不管怎样,孙爽都耐心解答。她乐见更多人看到、了解中西医药互补、协同抗疫的优势。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湖北和全国地区中药总使用率、湖南中医援鄂医疗队99.6%治愈率等一系列数字,同样具有说服力,“这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开新的大门,也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更广阔平台。很高兴中医药慢慢走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除了中医药本身,孙爽希望非洲国家了解更多中医发展经验。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是基础,中西医结合是方法,中医药千百年来治疗疫病积累的经验、国家对中医发展的支持和推动、当代中医药人的传承与坚守,都是此次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气。孙爽说,“中医药带来的合作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公共卫生领域、教育、文化交流、中药材经贸合作等多方面合作都有长远意义”。

无论在哪一方土地,都不负使命

或许正如孙爽2020年6月8日挥别非洲,回国时所说:“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告别的时候,向前的人不会流泪,不会停步,心里想说的,说过的没说的,都在挥挥手里。如果注定,都会后会有期。”

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孙爽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大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与此同时,她接到第二次医疗援外任务。

1973年,湖南省向西非國家塞拉利昂派遣第一支医疗队。48年来,湖南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共派出长期医疗队38批次469名队员,派出短期医疗队13批次121名队员。2014年,在塞拉利昂爆发埃博拉疫情的危急时刻,湖南紧急组织43名援塞抗疫医疗队员,不远万里进行医疗援助。此次出征的是中国(湖南)第1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他们将在津巴布韦开展为期一年救援任务。

似乎一切顺理成章,孙爽二次出征。津巴布韦时间2020年9月27日,她时隔四个月再次踏上哈拉雷的土地。按照津巴布韦疫情防控政策,医疗队抵达后先进行14天隔离。尚在隔离期内,微信“健康咨询群”不断跳出信息,向中国医疗队员咨询、问诊。有人牙疼,有人肚子疼,有人产后头疼,有人骨折后腿疼,可能要拆钢板钢钉,有人血压高没药,有人肺炎之后咳嗽许久不好……“顾不上倒时差,我们尽量以线上解答方式解决一部分患者面临的医疗问题。”

这一次,孙爽仍是医疗队里唯一一名中医医师,她的任务很明确:运营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

针灸中心经国内外相关主管部门、在津侨胞和第17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努力创建而成,2020年9月25日正式启动运行。这是南部非洲首个中国中医针灸中心,也是中国在津巴布韦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中心。针灸中心启动暨揭牌仪式上,中国驻津大使郭少春说:“这是中医药在津巴布韦零的突破。”津巴布韦副总统奇温加在致辞中讲道:“中医药将载入《卫生条例法》,中医针灸中心将载入津巴布韦历史史册。”

几乎没有时间熟悉情况,当地时间2020年10月13日,结束隔离第二天,孙爽上岗了。橘黄色房顶,白色墙壁,简单的巡诊台,上面红、绿主色,外加黄、蓝、紫等各色彩条的logo,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装饰简洁温馨,“很多华人华侨患者和当地患者到中心来就诊,我们利用针灸等方式开展辅助治疗”。

2021年元旦,一面印有“银针妙灸祛疾,津国中医湛技”金色大字的锦旗,成为让孙爽惊喜的新年礼物。锦旗来自患者、当地华人徐先生。“去年12月,他在一次受寒之后患上急性面瘫,因为疫情,就医不便,他很绝望,听说我们医疗队里有中医,就赶快过来求助”,孙爽对徐先生当时情况记忆犹新。那时孙爽重感冒尚未痊愈,但仍为徐先生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不能中断,患重感冒的孙爽坚持半个月时间不间断治疗,徐先生痊愈。

在万里之遥的他乡遇到祖国医生,孙爽的针灸技术和暖暖乡情,让徐先生惊喜而感动。哈拉雷当地制作不了锦旗,徐先生托人从中国订制一面锦旗,又一路辗转,赶在2021年元旦当天,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孙爽。现在,这面锦旗就挂在中医针灸中心墙上。孙爽每每看到,都会自豪于越来越多的人见证、感受祖国传统医药疗效和魅力。

津巴布韦的生活单调、艰苦。尤其因为疫情防控,孙爽和医疗队的生活两点一线。早上从基地出发,乘班车到定点医院,下班后统一乘车返回,节假日、休息日不能私自外出,“国内一些普通娱乐活动,在这里都是奢望”。

医疗队驻地院子里,老井早已干涸,新井打出来的只有昏黄的泥汤,医疗队喝水靠从饮用水公司买,储存在院子里一座三四米高的水塔中,有时送水不及时,一小瓶矿泉水要节省着用一天。停电也是常有的事,一团漆黑中,通讯也困难起来。

猜你喜欢
津巴布韦专家组医疗队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换新币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
联合国制裁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对中国的启示
津巴布韦的绍纳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