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5-08 06:45杨胜芳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杨胜芳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中互动问答环节是一项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主体内容。传统课程中教师的提问环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同问题间缺乏关联性,也不利于发展学生连贯性思维。因此,为了创设更为有效的课程提问环节,教师需要提出课程教学特色及学生实践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97

一、 依托微课教学,提高问答连贯性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得到广泛使用,但教师的提问环节并没有紧密的契合多媒体教学,导致两者处于割裂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知识。同时教师在问题设置环节也没有充分考查学生认知过程的思维发展途径,导致学生思考时间过少,教师提问效果低下。因此,依托微课教学,教师能结合知识框架的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间的关联。

比如教师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时,可以首先通过微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在微课中教师运用化曲为直的线段测量法,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性问题。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过程中存在哪些差异呢?学生建立在对于微课的学习印象,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表示长方形两条长和两条宽长度不同,而正方形的4条边长度相同。基于学生对于两者差异的理解,教师进一步导入周长计算公式。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学生表示长方形中a和b分别为长和宽有两条,所以是2(a+b),而正方形由于四条边长相同,因此周长为4a。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接成组合图形,让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根据学生对周长计算的理解,学生很快找出非重合部分,加上一个重合长度得出结果。

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教师穿插进行课程问答能有效提高学生微课学习效率,同时以渐进式的问答方法也能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的数学思维发展。

二、 善用追问法,提高学生思维深入性

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一种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教师设置课堂问答时也应遵循教育认知规律,通过课堂追问的方法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答案中找出新的切入点,这样相较于传统结论问答过程,更能体现出对学生思维敏捷度的训练,在追问法使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考查其知识了解水平,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比如教师教授轴对称图形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让学生选择图中的哪些物体有对称轴?学生比较不同图像,找出正方形和圆形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引入追问环节,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并结合基础知识的理解,说出正方形和圆形对称轴有何差异?学生经过观察后表示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而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将圆形和正方形组合成不同的图形,绘制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了圆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组合方式,依照老师的要求绘制出对称轴,学生发现当圆形与正方形组合后不再具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和思维反应度都有了更好的训练。因此开查问答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需要综合考查知识点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在追问过程中理解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

三、 融合情境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提高提问教学的效率需要从问题的类型出发,传统课程以结论式问题为主,难以充分发挥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针对提问问题和方式时需要以开放的方式逐渐展开。

开放性问题设置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情境紧密相连,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能利用生活经验降低其思考难度。之后教师在开放性问题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学问题,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路增强课程互动的活跃性。

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可以通过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结合课程任务激发学生小组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过程中针对数学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讨论环境中,这对于学生的深度进行方向引导,同时基于激励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挑战自我的愿望,在小组合作的开放性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优化学习方法,通过自主设计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四、 提问要连贯,带领学生循序渐进

展开课程提问时,教师是要注重问题间的连贯性。合理的提问能够增强学生回答思路的逻辑性,同时也能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连贯性。运用问题的深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量,在互动环节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思考连贯性问题的时候,思维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展开连贯性问题时,可以从学生思维障碍点出发,通过分层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过程,通过拆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课程学习环节,跟随教师思路展开学习。

五、 丰富提问途径,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习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将形象的数学概念以生动的方式进行表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生动的课程互动环节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深度挖掘数学概念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融合趣味教学手段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数学概念,并在实践运用中加以验证。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言的生动性,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展开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过程实践时可以以辅助的身份为学生指出不同知识点的关联,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纽带串联效果。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答模式,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思维培育,需要教师把握各种重难点,将课程问题以追问的方式展开,提高学生思考的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下,丰富学生对数学概念认知途径,还可以充分融合数学游戏提高互动问答的思维引导性,鼓励学生在问题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在开放深度连贯化的问题设置环节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淑媚.巧借數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7):168-169.

[2] 张立达.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街道第一小学  贵州安顺  56100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