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机构青睐的小市值公司

2021-05-08 07:39刘增禄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市值消费

刘增禄

近几年,资本市场蓝筹风盛行,在机构资金力捧下,大市值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而很多小市值则被资金遗忘。但事实上,小市值并不等于小公司,一些业绩成长好、风险较小、估值更便宜的公司,在未来也都有成为大市值公司的可能。今年以来,就有部分小市值公司开始被机构资金发掘并建仓。

90家小市值公司近3年扩张速度超过沪深300指数涨幅

4月30日,上市A股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报披露工作基本“落下帷幕”,从盈利能力排序看,工商银行继续蝉联榜首,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59.06亿元,2021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57.3亿元,其被誉为A股“最赚钱”公司实至名归。不过若从成长性来看,在剔除新股和外延收入影响后,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快的却是交运物流公司恒通股份,1.2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680.5%。而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长最快的则是百货零售公司杭州解百,1.37亿元的净利润额较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了262394.61%。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均为估值不足百亿元的小市值公司,最新总市值仅有64.94亿元和51.26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大市值蓝筹公司规模不断提升外,有部分小市值公司近年市值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例如建材股凯伦股份,其在2018~2021年一季度期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46.07%、108.05%、105.66%和104.03%的同时,市值规模就从2018年初的24亿元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91.27亿元。同样,业绩持续增长的储能设备公司新雷能总市值也从2018年初24.7亿元提升至目前66.14亿元,扩张近2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在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27.11%的同时,两市有90家市值规模不足百亿元的公司在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市值的扩张速度超过沪深300指数表现。

医药、科技、消费是A股大牛股温床

在资本市场投资中,大家都有一个愿望:找到Ten bagger,而翻看A股历史,十倍股甚至百倍股也并非罕见,但能成功捕获并长期“养牛”的人却并不多。有不少人会说,我也曾经买过十倍股,只可惜的是在它还没有成长为十倍股的时候就卖出了。

以最新收盘价统计,目前A股有15家公司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过了百倍。而在这些百倍股中,泸州老窖的整体表现是最强,1994年上市至今累计涨幅高达84925.02%。位居亚军和季军的为贵州茅台和伊利股份,上市至今的涨幅分别达到41695.44%和36873.03%。当然,如果从实现百倍上涨需要时间长短看,2003年12月16日登陆沪市主板的恒生电子要排第一位,其至今累计涨幅达11152.19%;用时最长的是1990年12月19日登陆沪市主板的ST方科,至今复权涨幅为10345.34%。除了这几家公司,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00倍的公司还有万科A、山西汾酒、长春高新等。

若将统计范围扩大,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倍的有249家,而近10年中,成为十倍股的则有68家,其中就包括了2017年上市的康泰生物。数据显示,康泰生物上市4年多时间,股价上涨了5663.08%;同样,上市不足两年的卓胜微,股价也累计上涨了2638.5%。

若对10年十倍股的行业属性进行归类,可发现,医药生物类标的最多,68家公司中有21家来自于医药生物板塊,占比达三成多。其中,涨幅最高的康泰生物来自生物制品子行业,主营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因2020年全球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让泰康生物表现突出,2020年上半年的股价即实现近两倍上涨。就在近日,随着印度疫情的爆发,疫苗股的再次集体大涨让其在短短十个交易日内又上涨了40%。

同为疫苗概念股,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等个股近10年的表现同样是优异的,均实现超十倍的上涨。此外,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等子行业,泰格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片仔癀等公司涨幅也均不俗。当然,除了医药生物行业,电子、食品饮料、计算机等板块出现的十年十倍股也相对较多,分别达到了10家和6家和5家。

对于十倍股密集出现在几大板块,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童第轶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倍股行业分布显示出很强的产业周期轮动规律。在近十年中,中国经济于2010年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受益于美国开启

新一轮科技周期,中国信息技术与新兴消费开始崛起,电子、计算机作为科技股行情传导的最先受益者,成为本轮十倍股诞生最多的行业。此外,在各轮产业周期中,医药行业在每个阶段也都涌现出大量十倍股,背后的原因与医改贯穿了2005年以来的三轮牛市有关,其中,2006年国务院成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开启新一轮医改,2009年开始政府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基层医疗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得到推进,2018年更提出医改新要求: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药价改革等新政,由此让医药行业整体从中受益。

未来十倍股会围绕老龄化、新兴消费、国产替代、气候主题展开

如何寻找到未来的10倍股,童第轶认为上述行业中依然存在着很大投资机会。此外,他还表示,一些政策性方向可能同样牛股辈出,如我国人口结构转型期间带来的投资机会。“未来五到十年中我国将面临人口转型,建国后的两波婴儿潮红利已濒临临界点,参考日韩经验,社会结构与消费风向变化下所孕育的投资机会,很可能孕育出大量‘十倍牛股。”

童第轶认为,首先是中国人口结构逐步向“纺锤形”演进,围绕“纯老年人的需求性”的相关护理、殡葬等消费行业的市场空间会逐步扩大。其次,年轻人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人群,其消费心态的变化往往主导着某一历史阶段的消费产业变迁的方向,如保险、药品保健、医美、药妆、健康饮料及宠物经济会受益于老龄化社会年轻人主导的消费趋势变化。最后,从日韩股市十倍股的复盘看,社会逐步老龄化过程中,长牛个股更加锁定边际消费倾向高的群体,具体为顺应且精准锁定“新世代”年轻人消费趋势变化的企业。

“未来的十倍股依然会围绕着人口老龄化、新兴消费、国产替代、气候四大超级主题所对应医药、消费、科技和先进制造四大行业来展开。”深圳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也认可童第轶的说法。他表示,中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十六岁以上的人口,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人口老龄化,这个时候医药保健就开始呈现巨大的需求,包括创新药和医疗服务,这个赛道兼具需求拉动和技术创新;就消费而言,95后开始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它所呈现出来Z时代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特征将会引领未来的消费趋势,同样也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符合产业趋势逻辑的。国产替代和先进制造不用说,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选择下必然的导向。而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的同时,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也暴露更多的问题,绿色环保成为未来的可持续之路,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光伏机会应运而生。而围绕气候展开的先进制造,则会是一个全球性的赛道。

表1 预计未来3年业绩仍将持续保持增长的小市值公司

53家小市值公司有望未来3年持续业绩增长

对两市90家目前市值规模不足百亿元,但2018年以来公司业绩不断增长,且同期市值扩张速度超过沪深300指数涨幅的公司进行分析,可发现其中不仅有9家公司在今年一季报中提前对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进行了预测,如西部材料、万盛股份、华宏科技、双象股份、鲁阳节能等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均有望实现翻倍增长,而若结合Wind资讯根据各大券商给出的预测值,还能发现有53家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性增长。

例如化学原料药公司美诺华,2020年度和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0.91%和15.43%的同比增长,而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券商预测数据统计,2021~2023年度,公司未来3年的净

利润增速将分别达到171.53%、36.2%、34.87%。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其与默沙东签订十年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公司CDMO新业务板块公司持续增长动力。截至2020年度,沙坦类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近20%,培哚普利系列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瑞舒伐他汀系列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

此外,医疗器械类公司正海生物、化学制剂公司诚意药业继近年业绩持续增长后,券商对它们未来3年业绩预期也均为增长。从两家公司的市占率来看,均具备了较高的优势。正海生物在年报中表示,良好的市场口碑和日益扩大的销售渠道,亦即合作关系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确保了在销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的优势地位;诚意药业则表示,公司主要产品占有率在各细分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软件开发公司科蓝软件在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26%后,券商给出了2021~2023年净利润年增幅在48.39%、41.86%、46.72%的表現。而身为牛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的传统周期类行业,采掘服务板块的金诚信、化工板块的天铁股份、机械设备板块的勇创智能、法兰泰克等公司未来3年也均被券商预测业绩将持续增长。

优质小市值公司获机构资金重仓

近年来,基金抱团取暖使得马太效应凸显,资金不断流向蓝筹股,我们以今年一季度末机构持仓情况统计,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券商、QFII、陆股通等主流机构资金共对2878家公司进行了重仓,其中有81家公司的参与持仓机构家数超过了百家。

从市值来看,机构资金明显偏爱大市值公司,这背后的原因应该与基金经理的考核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向头部看齐的操作策略往往能获得超额的收益的几率更大。不过,统计数据也显示,有部分优质小市值公司同样在今年获得机构青睐并重仓。以总市值为82.98亿元的伊之密为例,一季度末,其被多达37家机构重仓。前十大股东名单显示,安信资管创盈13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嘉实价值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均在今年一季度对其新进建仓。

类似的,华设集团、三利谱、海利得、宏力达、金牌橱柜等小市值公司,今年一季度末参与持股的机构家数也均超过20家。

中庚基金基金经理丘栋荣表示,中小市值公司并不等于小公司,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是业绩好、风险较小、估值便宜的公司,依据这一策略体系去挖掘股票,也会落在小市值的公司上。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庚基金旗下的两只基金就配置了永艺股份和振江股份,两家公司目前的总市值仅为35.64亿元和26.48亿元。

此外,富国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掌管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基金,今年一季度末也重仓持有了银座股份、纳川股份、亚玛顿、大商股份、安车检测、飞亚达、纽威股份,这7家公司总市值无法低于百亿元。类似情况,傅鹏博掌管的睿远成长价值基金也在一季度末重仓了小市值公司同庆楼、豆神教育、皇马科技、明微电子。

表2 一季度末机构重仓加数超过20家的小市值公司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市值消费
牙科界茅台来了
伪市值管理横行 真市值管理难行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1760亿美元
消费降级了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