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1-05-10 14:24赵婧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发展

摘 要: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总有一些不确定性的灾难伴随左右。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发生, 暴露了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脆弱性, 也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必须对应对工作进行系统化研究,催生了一案三制为主线的国家应急体系萌生、发展。近些年频发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使得应急管理开始纳入到国家的议事日程,建设完整的应急体系作为核心内容正加速推进。本文注重阐述了应急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思想特征,最后剖析我国应急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应急体系;发展;突发事件

经历了2003年非典冲击,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开启了应急管理元年(事实上,我国古代已有了应急管理的历史迹象,只不过没有或明确以应急管理这一术语提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经历了从萌芽、成长到不断提升的过程:2004年应急预案编制年、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等)、2006年全面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管理进企业、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立等)、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2007年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发布)、2008年大考之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災、北京奥运等)等等。回望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应急管理缺少体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SARS事件之前,应急管理以分部门管理为主要特征;SARS事件之后到现在,进入了综合性应急管理阶段,应急管理部成立之后,应急管理步入了快车。

第一个阶段是指灿烂技术文化孕育应急技术体系形成阶段(1949年以前)

这个阶段以大禹治水典故、都江堰减灾工程最为典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应急技术方面的原始创新思想。这个阶段,天人合一的安全思想观、救荒的管理机构、民间力量参与救荒都已呈现,可以说,我国古代在应急技术体系方面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只是到了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后劲乏力。

第二个阶段是指应急科学技术体系相辅发展阶段(1949-2002)

这一阶段以改革开放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时期,政府对洪水、地震的预防与应对最为重视,应急实践大多也是以应对自然灾害为主,兼顾事件灾难,其特点是“头病医头、脚病医脚”,停留在一般的灾害应对行动上。“对口支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中国特色救灾模式初步形成。政府有很强的社会动员能力,企业、公众都加入到了应对紧急事件的行列,军队作为救灾的突击力量成为灾害救助中急难险重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也仅限于事后应对。改革开放后,科技要素在应急工作重要性更为凸显,应急工作呈现出“经济为先的灾害管理”特征,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应急科学技术与工程基本规律成果寥寥,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综合减灾的实质性进展步伐。

第三阶段是指应急管理体系蓬勃发展阶段(2003-至今)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事件以后,应急管理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同年7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SARS事件催生了我国以一案三制的应急体系搭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系列应急相关文件法规颁布实施;应急管理教育陆续开展;应急相关协会组织陆续成立,这个阶段应急工作以全面翻译介绍欧美应急管理为主,直至对目前我国应急体系设计都有较大影响。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加强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建设和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这将是涵盖现在到延伸到将来的长期过程[1]。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设立。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以往分散于11个部门的13项不同领域的救援职责,包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震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防治、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等,应急管理步入了快车道。2018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面前,应急管理部通过完善救援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救援装备升级、提升综合救援能力推进大应急体系的建设, “大应急时代”逐渐形成。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体系、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是势在必行,也是负重前行。从我国目前应急管理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 “一案三制”基本上可以为我国应急管理活动提供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应急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与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适应,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意识不适应,如各地应急预案之间的异质性不强,缺乏强力的应急管理部门,区域间、层级间的关系仍有待理顺等[2]。 与“一案三制”建设相比,我国当前的应急资源建设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还不能全面、全过程有效 满足应急管理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如消防部队还不能满足需求;队伍间能力相差较大,且协调性不强;缺乏归政府直接指挥的综合性、常态性的应急队伍;高科技应急装备配备不足。应急物资管理权限分散,信息共享度差,物资结构不合理;物资储备库多分布于人口发达地区,布局不合理;物资储备库建设资金缺乏,软硬件建设水平不高。重点、脆弱、敏感区域的防护工程(如防核、防化、防浪等)防护能力不强,工程建设的规范性、专业性不强,维护、管理制度缺失。应急救援装备技术相对落后,数量和种类不足;限于财政的困难,地方对价格高昂的高精尖救援设备配备不足;国家对高科技专业化装备的研发投入不足等[3]。

随着我国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创新提高,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共同努力,应急体系将会在事故防范和抢险救援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结束语】: 当今社会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各种公共安全、社会卫生、事故灾难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作为危机治理中的基石,它的的日趋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参考文献:

[1]杨月巧.应急管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昊青,刘国熠.关于我国应急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2013(002)

[3]李春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刘铁民.新时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J].中国消防,2019(003)

作者简介:

赵婧(1988- ),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大庆职业学院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讲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安全培训、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融”时代的突发事件报道之“变”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