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2021-05-10 14:24马秀英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高产技术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

马秀英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需求量持续增加。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应用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均比较高,为了实现玉米种植的增产增收,必须深入研究分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掌握各个生产要素以及产量影响因素,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淘汰传统种植技术与模式,推动玉米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选种

玉米种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玉米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为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种苗的整体成活率,在挑选种植品种时,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例如现阶段常见的隆平206、郑单958 、 农大108、中科玉505等品种。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挑选饱满、粒大且不存在病虫害问题的品质,挑出存在发黑、残缺以及过小等情况的种子,确保玉米种子的整体纯度,相同品种的玉米种子不应当掺杂其他品种,避免影响到种植的纯度。需要剔除种子中的杂质,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1]。

1.2种子处理

播种之前需要做好玉米种子的相应处理。为保证玉米种子的活性,提高整体出苗率,需要做好种子的晾晒工作,一般晾晒3到4小时左右,不仅能够达到消毒作用,还能够预防种子的黑穗病等。其次,种植人员需要做好种子的包衣处理。种子需要利用药物做好包衣处理,以此来预防病虫害问题。包衣处理中,需要控制药剂的比例,并且充分的搅拌种子,控制种子自带的病菌,增强玉米种子的整体抗病虫害能力。完成种子的包衣处理之后,需要做好發芽测试,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7%以上之后便可以种植,发芽率如果不足便需要及时地更换种子,确保整体出芽率。

1.3整地

需要做好种植土地的翻整作业,玉米种植区域需要做好深耕翻整操作,严格控制土壤的翻整深度,保持在20到25厘米之间,提高种植土壤的整体透气性,保证玉米根系的正常发育。完成土地的翻整之后,需要进行7到14天的晒田操作,利用紫外线来杀灭土壤当中的病原菌与害虫虫卵等,有效的预防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在整地操作中,需要及时清理田间的石块、前茬作物根茎与地膜等各类杂物,为玉米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1.4播种

为保证玉米种子的快速发芽与正常生长,需要保证温度以及水分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管控,要求严格控制玉米种子的生长温度,种子萌发阶段要求温度最低保持在6到7℃左右,幼苗的适宜生长温度需要保持在10到12℃范围,玉米种子的生长期间必须保证充足水分的供给,保证种苗能够快速生根,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

为保证玉米种植的产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方法,例如常见的点播以及条播,点播之前,需要做好开穴作业,保证覆土的有效性,要求合理的设计行间距。而条播主要利用工具来完成开沟作业,种子均匀播撒其中,随后完成有效的覆土。需要注意的是,紧凑型玉米种子,每亩的播种量需要保持在55000株左右,而稀植大穗型的玉米品种,每亩的播种量需要保持在44000到46000株左右。要求严格控制播种的深度,保证玉米种植的产量,根据土壤墒情以及玉米种子等因素来规划播种深度,尽可能保持在4到6厘米左右,不可以超过10厘米。

1.5田间管理

1.5.1施肥管理

玉米施肥可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基肥为主,搭配种肥以及追肥等,每亩玉米田农家肥的施用量保持在40吨左右。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利用350千克的磷酸二铵以及160千克的尿素来配置基肥加以施用。种植过程中的追肥主要以尿素为主,采取穴施的方式,玉米的根部周围开挖小坑,施用适量的尿素。规模化种植可以利用机械完成高效的施肥作业,保证施肥的效果。

1.5.2查苗补种

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以及做好查苗补种操作。种植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玉米的长势,在出现苗种缺失的时候及时的做好补苗操作。补苗操作中,可以把稠苗移种到缺苗的位置。种苗过稠的位置需要做好有效的间苗操作,确保种植地的透光性与间距,保证种苗的充足生长空间[2]。

1.5.3除草管理

玉米苗长到4厘米的时候,需要做好田间除草作业,可以利用人工拔草与喷洒农药结合的方式进行。为避免除草药剂对玉米生长以及种植土壤等造成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喷洒农药,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与频次,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天气喷洒,避免药物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此外,在玉米生产的各个时期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例如玉米的幼苗期必须确保玉米苗水分的充足供给。壮苗期需要做好适当灌溉以及控制肥力作业,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

2、病虫害防治

2.1叶斑病的防治

叶斑病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叶片与叶鞘等部位,叶斑病的初期叶片会形成水渍状的青灰色斑点,随后扩大到叶片两端,形成青灰色的大斑。防治不及时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叶片的枯死情况。针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首先需要选择抗病能力高的玉米品种,保证基肥的充足施用,增强玉米幼苗的整体长势。种植人员需要定期的清理田间杂草,做好适当的中耕,优化种植条件。在收获玉米之后,需要及时的清理田间土地,做好玉米秸秆的处理。可以采取轮作机制。叶斑病的发病初期,可以喷施75%浓度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以及20%浓度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连续用药3次,每次喷施的时间间隔保持在10天左右,保证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3]。

2.2纹枯病的防治

纹枯病的发展速度较快,具备传染性,极易造成玉米的减产问题。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靠近地面的叶鞘以及茎秆等,严重破坏玉米的输导组织,导致玉米植株无法正常的输送养分与水分。一般情况下,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植株根部位置,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后发展成云纹状的大病斑。针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要求必须保证玉米品种的合理选择,严格控制种植密度,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合理控制田间的相对湿度。在发现玉米纹枯病之后,要求及时摘除玉米植株的病叶,叶鞘等部位需要涂抹适量的药剂。玉米根部可以喷施50%浓度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50%浓度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施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的时间。

2.3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属于常见的玉米虫害问题,幼虫会采食嫩叶叶肉,3日龄的幼虫啃食玉米植株,对玉米的长势以及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针对玉米螟的防治,可以利用赤眼蜂以及黑卵蜂等天敌来控制玉米地内玉米螟的基数。每亩玉米田内投放数量控制在15万头。还可以利用害虫具备的趋光性特质,在田间安装必要的黑光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以此来达到玉米螟的防治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社会对玉米种植产量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玉米种植的增产增收,要求必须做好玉米种子的选择与处理,运用高效的播种技术,做好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水肥管理,增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发育与健康生长,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庆丰.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8):2.

[2] 胡大华, 潘峰, 谢捷君.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 南方农业, 2021, 15(21):2.

[3] 王晓立.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4):2.

猜你喜欢
高产技术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