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思想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实践与反思

2021-05-10 17:24蒙铁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安全教育教学实践

蒙铁

摘 要:高校的拓展和城市的发展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安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人教育思想引导下、结合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是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开展的各个步骤及相关的教学反思,将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新的理念和路径。

关键词:全人教育;课程思政;安全教育;教学实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展,给安全教育带来挑战的不仅仅是校园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复杂,还有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的要求。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不仅是道德和意识形态素养、知识素养和与知识相关的能力素养,还包括在城市中生活的能力和操作科技装备的能力素养。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广度上涉及到城市生活、集体生活、校园生活等领域,在深度上涉及到从意识形态、理念、到实践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将其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相关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人教育与课程思政

美国教育思想家隆?米勒(R. Miller)是现代意义上第一个提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Whole Person Education)概念的人。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多元智能不仅包括和知识及知识运用相关的智能,还包括在现代社会生存、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与自然、人、社会和谐共处的能力。

然而,这种智能从哪里来,又如何去培养呢?很明显能够看到现代教育在这一方面的缺失。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重成绩、轻能力,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多年,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公民素质依旧堪忧。如果大学教育仍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对不会是“全人”,缺失了社会生存能力,其在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步履必将受到拖累。大学全人教育中的现代城市公民意识和生存技能的培养是当代大学全人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课程思政”无疑是全人教育理念的升华和本土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其作用在于对学生在思想、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自信方面的引领和内化,在相关领域和方法论方面的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把课程思政拓展到对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生存能力和相关意识的培养,即全人教育的智力和能力方面。要培养大学生在现代社会和谐发展,就要结合全人教育的理念,切实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安全”的理念、所涉及的领域及各种方法,并将其和自己的学习、生活、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规模不断拓展,大学生活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状况。一方面,大型及结构复杂的楼堂馆所、实验室与宿舍楼宇给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消防层面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日益复杂。要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校期间保证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教育他们保护自身安全、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具备新时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大学生安全教育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职责。

(二)、 大学生安全意识与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传统的大学教育观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正确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知识获取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在全人教育观和课程思政引导下,这些基本素养还应被拓展到在大学校园和谐生活与发展的能力,以及未来在生活中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活的各个阶段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素养。此外,高度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科技信息化使得当代生活相当复杂,与此相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不论是作为社会个体还是群体,要适应这些复杂环境就要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相应的能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逃生、避免互联网犯罪的侵害、与周围的人群和谐相处、化解人际关系矛盾,凡此种种,都是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安全素养。

(三)、高校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与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安全素养的重要性形成矛盾的是高校师生普遍安全意识薄弱。最基本的原因是很多师生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责任,另一个原因是校园安全无处不在,多数师生就算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也容易在思想上麻痹大意。但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广大高校和师生并没有把安全能力上升到大学教育的素质培养高度,大学校园生活和未来城市生活的能力一直被视作个人问题,与大学教育基本脱钩。安全意识薄弱造成了资源投入不足、教育教学不系统、教学内容不专业等一系列问题。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流于形式

在安全意识薄弱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随之流于形式。现在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都是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开设,课时有限,内容局限于消防和安全逃生,结课后大学生们再没有机会接触相关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内容。但是大学生活在持续,各方面的安全隐患时时刻刻都存在,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绝对不能局限在一课、一时、一类,而是要贯彻到大学生活的全程教育和与其他大学生素养相结合的全人教育。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

(一)、指导思想与前期准备

要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就要抓住全程教育和素质培养两个点。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和教师研究的是在不同專业学生的课程中找到对标课程,即可以开展相关课程思政的课程,范围要尽量广,囊括从大一到大四的各类课程;第二步是与相关教师合作,确定可以开展思政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最后是教学反思和反馈部分,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把思政落到实处。

(二)、 课程思政的具体开展

在确定基本对标课程和内容之后,相关教师要接受培训,同时要定期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由于这是一次创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学生和相关部门都缺乏经验,所以要制定相对具体的实施步骤,以便明确课程开展的各方面细节。课程思政的具体开展以课程任课教师为主,安全部门教师为辅,在明确重点的情况下开展合作。下面以几个不同专业为例看一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外语专业:这个专业女生居多,在消防演练和逃生技能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安全、多次讲解、多次参与实地演练;该专业涉及到对外交流,所以在对外交流中如何安全合理地同外国交往是这个专业安全教育的思政重点;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是语言学习,因此可以在其中增加与安全教育中消防、逃生、防欺诈等方面相关的双语口语和文本翻译练习,然后通过实践演练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2. 自动化和计算机专业:这是两个同机器和高科技打交道的专业,在二至四年级的很多专业课里都可以渗透科学伦理、操作安全、人机关系、高科技犯罪相关的思政内容,可以端正学生的思想,做到人不为器所驱使,同时学以致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它们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健康发展。

(三)、 资源配置与政策引导

全人教育思想下的安全教育课程思政涉及多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协调、配合,各高校如果能在决策层制定明确的政策、提出相应的资源配置方案,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强化新生安全教育的效果、提升课程质量是全人、全程课程思政的基础,安全部门教师要加大力气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质量,这就要求决策层对教师给与一定的奖励、给学生的学分给与权重倾斜。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思政,教务管理部门可以明确相应的学分,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分与学时。此外,宿舍安全、实验室安全、学生个人安全、防止犯罪等方面会涉及到院校的后勤、安全保卫、学院专业等部门,如果能在政策引导下开展合作,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就会水到渠成。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反思

(一)、课程质量的落实与评价

在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课程质量的落实尤其重要。这里提到的质量包括教学内容的拓展,如从传统的消防和求生安全教育拓展到预防犯罪、科学伦理、人际关系、现代城市生活等方面,还包括安全教育和主干课的结合,教师要做到自然、有机地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同时辅助课外实践,实现思政内容的内化。另外,要动员教师和学生开展评价,全方位了解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如教师在每个教学单元和期中、期末的对学生和本人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本课程、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课程质量的提升。

(二)、落实新生安全教育,提高课程质量

全人教育思想下的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方法是结合专业课,全程开展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的安全教育,但是新生入学时期的安全教育课是其基础。扎实的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未来的课程思政构建大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为日后的教学设计和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课程思政代替新生安全教育课,也不能走老路子,保持原样,教师在新生的安全教育课同样要开展课程思政。

(三)、教师的作用

全人教育要求师生共同组成学习的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师生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张大均,2011)。教师要从教学的控者走向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从机械的知识传承者走向知识意义的重建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独占课堂的角色,逐渐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同学生展开交流、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相互探讨问题,把思政内容内化。教师还要首先提升个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纸上谈兵。当然,教师还要平等对待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变化中开展课程思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新型工具,网络授课、微课、视频、VR真人体验,都是教师可以善加利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由此得到了丰富,也在更深层次上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技能。 在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一个协调者,即做好专业主干课和安全教育课的协调。教师的教学以专业内容为主,在其中有机的穿插安全教育内容,做到有点有面,相互融合,而不是刻意添加。

(四)、强化实践教学

在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知识讲解和内化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要做到素质的培养和完全的内化,需要专业课教师和安全工作教师协调合作,适当辅以课外实践,如实验室火情应对演练、宿舍逃生演练、大型建筑物安全演练、个人安全演练、和谐人际关系讨论等,其中要有知识和步骤的讲解,还要有大量的学生实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安全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 浩.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探索——以浙江某高校为例 [J].高校后勤研究, 2019年1月.

[2]何红娟.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33期.

[3]蒋文超.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视角[J].建构基于全人教育观念的教师角色: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8月.

[4]刘斌,杨刚.高校高层建筑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的探索[J].消防论坛,2019年第24期.

[5]杨亚辉.全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视角——“中国百年教育历程: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J].《中国高等教育》, 201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蒙鐵,河北省廊坊市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安全工作处消防办公室主任,七级职员。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分会2021-2022年度高校安全保卫科学研究课题(冀保科准字2021 第6号)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安全教育教学实践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