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2021-05-10 01:14杨敏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财政投入保障乡村振兴

杨敏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笔者开展了以“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为课题的专项调研,收集了汉寿县乡村振兴工作财政投入保障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

一、汉寿县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情况

1.资金来源。2020年,汉寿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513万元。其中地方—般公共预算收入9146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26620万元。

2.资金投向。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专项支出)完成553912万元。年终关账后,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24243万元。其中“三农”投入52554万元,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投入扶贫资金6186万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用于支持实施安全饮水、危房改造、雨露计划等项目。投入污染防治资金12186万元,用于支持环境整治、垃圾污水污泥处理、“河长制”、生猪禁养、重金属污染治理、畜禽糞污综合治理等工作。根据上级的要求,整合杨树清理奖补2159.66万元,珍珠退养资金500万元,野生动物退养2615.75万元。

3.发展重点。一是示范创建有了新气象。乡村振兴示范片军刘、凰山、友谊桥、北美、太子、马涧、老鹳树7个重点村,突出打造“一村一特”、“—村一品”,新建特色基地1.1万亩,发展加工企业6家、合作社8家、农家乐12家,新建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点1个。二是美丽乡村有了新亮点。聂家桥积极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乡,所有村、社区实现“三面五清”。沧港镇军刘村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完成了厕所改造、组道硬化、产业扩张,建成2个幸福屋场、160户秀美庭院。崔家桥镇东花村、岩汪湖镇水果山村、沧港镇凰山村、聂家桥乡十甲山村按照市级美丽乡村标准,积极开展创建。三是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沟塘淤泥、河塘漂浮垃圾20多万吨,清除残垣断壁3568处,整改、査封无证废旧收购共13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上有了良好的开局,但对照上级要求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1.财政支持“乡村”效应发挥不够。一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从2004年以来,财政支持“三农”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财政支持“三农"资金分配结构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对生产性投入低而非生产性投入高,即用于农业主管部门的人员经费投入多,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份额较高,农林水等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二是筹资的措施急需完善。对筹资的方式方法研究不够,创新不够,乡村两级奖补措施不力,群众自筹、社会捐资、一事一议力度不够,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林地建设、农村水利建设等重点项目需要的配套资金,难以完成自筹。三是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包括农业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另外,上级政策效应有些打了折扣。比如三项补贴,不论耕作与否,统一按承包面积分摊到每家每户,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发挥不明显。

2.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未具规模。一是现有金融支持有限。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低、风险大,金融机构倾向于在市场化环境下把农业农村存款转向城市使用,金融服务“三农”短板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弱、风险大等问题成为了顽症。二是农信担实力不强。虽然近年来省级加大对地方农信担的建设力度,但由于担保抵押风险不确定,担保机构选择余地小,导致县级层面担保机构实力不强,动力不足。三是社会资本入场成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没有可操作具体办法。由于社会资金和外资入场存在政策上的瓶颈,相关具体办法尚未出台,农村金融体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乡村基层仅仅只有邮储和农商行。

3.民间借贷市场有待规范。长期以来,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普遍存在着民间借贷,既有亲朋好友之间的民间借贷,一般是不计付利息用于周转,本质是农民间的互相帮助、金融互助。也有非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这种才有付息之说,而利息超过了一个社会公认的水平线,就转变为了高利贷。而一旦形成高利贷,存在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诈骗的风险以及引发非法拘禁、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多种刑事纠纷,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三、加快乡村振兴的举措及建议

1.继续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在资金投入总量上极其庞大。对“三农” 的资金投入,现有渠道主要是财政和金融。在财政收支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县级公共财政要坚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向乡村振兴发力,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稳定増长。在确保财政对乡村振兴投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2.推进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作为涉农资金监管的—个重要抓手,在完善制度、细化措施、扩大范围、结果应用等方面下功夫,针对涉农资金监管的薄弱环节,强化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促进财政资金效益明显提升。

3.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推进行业内涉农资金在预算源头整合,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科学合理设定任务清单,在同一大专项内调剂使用财政资金,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对行业间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在执行环节统筹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加大涉农资金监管和信息公开公示力度,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4.着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一是落实政策引导融合,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效应,引导一批乡镇、村打造示范园,培育融合发展的企业主体。二是发展产业支撑融合,促进现代农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种养业、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形成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三是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让民间借贷从地下转入地上,在阳光下运作,并把他们纳入正在构建的农村金融新体系中,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5.吃透政策管好用好“三农”资金。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将来之不易的财政支农资金用在乡村振兴最急需、最迫切、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上。一是推动全面实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建立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分配制度,形成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管理方式。二是聚焦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强支农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三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高度警惕融资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避免出现借乡村振兴的名义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作者简介:

杨敏(1986—)女,中共汉寿县委党校(汉寿县行政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F657F8BF-DDA7-440B-97BE-F3C45F6FE9A6

猜你喜欢
财政投入保障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探究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责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