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扩径技术生产特厚壁热轧无缝钢管的工艺研发

2021-05-10 02:36罗忠辉米永峰郭志文姜海龙许博超孟庆飞
钢管 2021年6期
关键词:尾端孔型厚壁

罗忠辉,考 然,米永峰,郭志文,姜海龙,许博超,孟庆飞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通常情况下,钢管的径壁比 20 的钢管称为厚壁管,径壁比≤10 的钢管称为特厚壁管,特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可分为冷拔、冷轧和热轧三种基本方式,其中以热轧的成型方式最为经济合理[1-3]。

开发大直径特厚壁热轧无缝钢管,首先应开发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穿孔技术,在保证咬入条件的前提下,尽量使变形区前移,同时减小轧辊的送进角,使出口锥角减小,从而使毛管脱离处外径尽可能减小。要做到以上条件,需对穿孔机顶头、导板以及轧辊形成的孔型进行合理设计。

1 穿孔机孔型及工具设计

设计毛管尺寸为Φ445 mm×110 mm,采用Φ430 mm 连铸圆坯进行穿孔机孔型及工具设计。在尽量少更改热工具的前提下,采用已有导板和轧辊。

1.1 轧辊角度及变形区长度的确定方法

(1) 设计顶头之前首先要确定轧辊的参数,即入口锥角度α,出口锥角度β 等。此次采用入口锥角为二段式轧辊,二段式的轧辊主要是为了增大顶前压下量,利于咬入。轧辊的出口锥角越小越好,这样毛管的内外表面会更加光滑[4-5]。

(2) 选择合适的总压下量,根据理论及现场的验证,得出经验公式:碳钢E=(88%~92%)×DB;低合金钢E=(85%~90%)×DB;高合金钢E=(88%~91%)×DB。式中,E 为辊距;DB为管坯直径。

此次试制产品材质为20 钢,壁厚较厚,需控制毛管外径,不能按照以往经验公式套用,选用总压下量系数为87.4%,计算辊距为376 mm。

(3) 根据辊距确定变形区的长度,即入口变形区长度Le、出口变形区长度La,如图1 所示。

图1 轧辊的入口、出口变形区示意

式中 Le2—— 入口锥第2 段变形区的长度,mm;

α1,α2—— 轧辊1,2 段入口锥角度,(°);

β —— 轧辊的出口锥角度,(°);

A —— 毛管外径,mm。

特厚壁毛管轧制设计要以轧辊抛钢计算,不是导板抛钢点计算,因主要以轧辊扩径为主,不是导板扩径。特厚壁穿孔基本都是微扩径、微缩径或等径穿孔。顶杆直径尽量要大一些,保证顶杆刚性,顶杆壁厚不能低于25 mm,至少为30CrMo 钢调质后。顶头具体参数方案见表1[6-7]。

表1 顶头基本参数

1.2 顶头参数计算

(1) 计算顶前压下率及顶头前伸量LD1,轧制大直径的管坯采用相对较大的顶前压下率来保证顺利咬入,穿孔机轧制碳钢的顶前压下率为6%~7%,此次生产应用微扩径工艺,为保证咬入和控制毛管外径,顶前压下率为12.5%。

(2) 根据生产毛管规格选择扩展值C,如顶头的扩径率大,扩展值会相应增大,从而确定顶头的直径,生产应用顶头直径为247 mm。

(3) 顶头长度LDcum依据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L —— 归圆区与反锥长度之和,mm。

(4) 确定顶头辗轧锥长度LGT2、角度γ,顶头鼻部直径d 及穿孔锥曲率半径R,如图2 所示。辗轧锥长度长,毛管辗轧充分,毛管壁厚均匀,但抛钢时的阻力会增大,易发生后卡[8-15]。

图2 顶头曲率计算示意

式中 θ —— 喂入角,(°)。

γ 一般大于轧辊的出口锥角度0.3°~0.6°。

顶头基本参数见表1。

1.3 设计结果及试制产品数据分析

最终设计的顶头及热工具工艺调整参数见表2。采用以上设计数据,现场使用低转速轧制,建立了3D 模型(图3)。试制生产了3 支坯料,根据生产情况,每支毛管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顶头前伸量,1 号管采用顶头前伸量70 mm 轧制,2号管采用顶头前伸量120 mm 轧制,其调整方式及毛管尺寸见表3。

图3 通过设计数据建立的3D 模型

表2 顶头和热工具工艺调整参数

钢管实物尾端切除长度较短仅50 mm,尾端壁厚情况仅代表尾端缩径变形的不稳定情况。由表3可知:毛管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但尾端100 mm 内存在一定的缩口,影响连轧工序的穿棒动作,这与厚壁管尾端抛钢扭矩骤降有关,顶杆小车回退动作由抛钢扭矩启动,因厚壁管扭矩整体偏低,导致抛钢动作时顶杆小车同时回退,造成了毛管尾端内径偏小,壁厚不均度较差。内外表面方面,毛管外表面存在一定的穿孔轧制螺旋印,螺距间波峰与波谷差不超过0.5 mm,且圆滑过渡,外表面光滑;内表面质量较好,无内折及结疤等缺陷。最终毛管的扩径率为3.4%,毛管计算径壁比为4,毛管延伸率为1.25%。轧制钢管如图4 所示。

图4 轧制钢管实物示意

表3 不同顶头前伸量下试制毛管实测尺寸数据 mm

2 结 语

使用穿孔机孔型计算公式结合3D 建模的方法进行顶头设计,简化了穿孔机孔型设计过程,使设计过程更加直观,对工艺执行具有更强的指导性,达到了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技术的应用目的。通过合理的穿孔机孔型设计,结合锥形辊穿孔机微扩径工艺技术,实现了锥形辊穿孔机生产径壁比≤5 的特厚壁无缝钢管的工艺路径,为拓宽无缝钢管产品应用市场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尾端孔型厚壁
Φ18mm热轧带肋钢筋三切分孔型优化及装备改进
微张力定(减)径机厚壁孔型优化
旅行牙刷
厚壁注塑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直筒飞机
基于CAE的厚壁塑件注塑工艺参数优化
碱性酚醛树脂砂在特大型厚壁铸钢件上的应用研究
高强度厚壁钢的回火脆性研究
基于多节点模型的B2C电子商务物流尾端配送研究
全浮芯棒二辊孔型中轧管金属变形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