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1-05-12 20:42张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学习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性

摘要:本文就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学科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分别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步骤、教學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角色定位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性;音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120

课标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本着体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开展教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体现、文化理解”三方面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深刻感受到三方面内容的交融与联系以及落实到教学步骤中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体现,就必然会在有限的音乐课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课堂教学对初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作用,真正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学情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针对初中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初中学生已经接受过小学六年的音乐教育,但是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校与学校之间音乐教育的差异以及农村与城镇音乐教育的差异,就必然造成学生从小学升到七年级后每一个自然班里学生之间音乐基础的差异。例如五线谱的识读方面,通常在一个自然班里学生基础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器乐、声乐或参加过音乐社团,乐理基础较好,并且用固定调思维识读乐谱进行视唱;第二类学生只接受过小学音乐课堂知识学习,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五线谱视唱通常也是固定调思维;第三类学生接受过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由于地区差异,已知乐理知识程度一般,五线谱视唱相对困难。通过笔者近几年教学实践的调查与研究,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比例在逐年上升,第三类学生比例在逐年下降。基于对七年级学生学情的分类,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以及方法的选择就要特别巧妙,怎样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师必须深度思考的,既要有教学内容的新授,还要注重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初中音乐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首调移动Do的方法识读五线谱,进而能够进行视唱。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三类学生对这种方法的应用都需要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认知,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每一类学生的认知时长和反应速度不同,抓住关键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运用“用熟歌教方法”,首先让学生了解五线谱的线间关系,进而不断地在线间之间移动Do的位置,每移动一次,都迅速确定Do、Mi、Sol和Re、Fa、La的位置,先不用强调调性的变化,练习过后,可以运用学生小学学习过的歌曲继续做转调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曲调。学生可以在原调中很快地进行视唱,在此基础上,运用首调移动Do的方法,在五线谱上改变Do的位置。因为是熟悉的旋律,学生仍然可以较快地进行视谱演唱,打破所有学生对五线谱识读的畏难心理,学生逐渐可以感受到“我可以做到”。接下来进行新授课内容时就会比较顺畅,同时还要在每一节课进行复习巩固,让五线谱识读从七年级音乐学习开始就有一个较好的开端。五线谱识读的过程看似是单纯的音乐技能训练,实则体现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方面的融合,学生在了解音乐艺术表现要素的同时具备了审美感知,通过视唱旋律实现了艺术表现。如果是视唱经典的民歌作品或大型作品的音乐主题,最终还要上升到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应该是针对本节课相应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目标,运用“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可以认知到”“学生能够懂得”等等这样的维度去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以全体学生可以接受为普遍标准,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为了表现教学内容的深度,而把目标设计得过高,避免大而空,而使大部分学生达不到。例如“四二拍的正确挥拍手势”“背唱音乐中号角性的主题旋律”“通过作品了解重复与变化重复两种旋律发展手法”等,目标明确、简洁明了且实践性强,同时具有检测性,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中对艺术表现的阐述。

三、音乐学科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音乐学科是特别强调过程性的学科,关注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调整,关注过程就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在音乐课堂中,每天进行表现、感受、欣赏、律动、编创的活动,这些活动一进入过程,目标也就在其中了,学科核心素养也就非常凸显了。在初中学段,学生每周一节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中既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又能很好地掌握新授知识,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用心良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奉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知学未知、环环相扣”的生成性原则,让课堂教学过程切实有效。例如一节歌唱课的教学过程通常要有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曲谱、填词演唱、表现歌曲几个基本环节,发声练习虽然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歌唱在进行准备练习,但是教师最好能够编创既有曾经学习过的旋律片段又有新授歌曲中节奏和旋律片段的发声曲进行练习,在发声练习中除了解决学生歌唱正确用声的问题,也要既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又预示本节课新授歌曲的内容,让发声练习的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在节奏练习中,教师可以把本节课新授课歌曲中的节奏难点与学生较熟悉的节奏进行组合形成一条节奏练习,学生在做练习时,除了培养和提高音乐独特的表达方式之外,其实教学的过程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当然,节奏练习的方式是非常多样的,要让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音乐课教学的有趣。接下来,学生视唱曲谱的过程已经进入真正的新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学生在之前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中都有所涉及,因此视唱新授歌曲的曲谱时,学生可以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并进行视唱,学生的参与度也会非常高,同时也会更乐于去表现歌曲,在艺术表现中很自然地获得审美感知。在新授环节填词演唱的过程中,教师也会进行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最后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达到了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

四、音乐学科教学方法选择的有效性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一定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进行的,但是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才会使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才会有方向。在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基础知识选择教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对音乐知识的认知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例如手势、图谱、趣味记忆、讨论、讲解等方法,都是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常用的有效方法,可以使相对枯燥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充满乐趣。

其一,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学习领域选择教学方法。例如民歌的学唱要注重“字儿、气儿、劲儿、味儿”充分感受。音乐欣赏表面看似学生应该是静态的聆听,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要由参与和体验最终上升到文化理解和认同。歌唱教学每一节课都应该涉及学生的“听、唱、写、创”,或者是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侧重,不能单一,甚至在学唱的过程中还要有听唱法、模唱法、读谱视唱法以及口传心授。合唱教学可以通过多声部语言节奏、多声部打击乐节奏以及持续低音和简易分解和弦配置的多声部和声练习,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听觉感受,进而在实际合唱作品的演唱感受中体验到音乐合作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感知,懂得在音乐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其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都要关注,例如对某一音乐知识学习的起点要怎样引入,七、八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导致的歌唱教学调整、变声期男孩在班级合唱中要怎样用声等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五、音乐教师角色的有效性

其一,音乐教师是音乐的传播者。一个具备较好歌唱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的人就能胜任音乐教师的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音乐专业技能强的人可能会成为一名好的歌唱家或演奏家,但他未必能成为一名很好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身兼音乐家、教师、科研研究者的三重身份。音乐技术能力是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不可否认,音乐教师掌握的音乐专业能力越扎实、越宽泛,对音乐教学就越有帮助。但音乐教师的“音乐家”身份所不同的是,不仅自己能够表现音乐,关键是让所教学生也能很好地表现音乐并喜欢音乐。不仅这样,音乐教师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时,音乐教师还要有文化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能够很好地掌控课堂教学。另外,课外社团高效的组织与活动,课程资源不断的开发,还要求音乐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要做到语言表达流畅、有引导性、科学、机制、幽默,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

其二,音乐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音乐学习的过程包括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多种心理活动。教师要很明确地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標,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反应与变化,并且不断进行调整,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引导者。音乐教师要始终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了解、把握音乐学习的本质,成为音乐“美”的传播者,才能切实体现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音乐是非语义、非具象的艺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都不同,音乐学科突出音乐性、审美性和过程性。音乐学科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在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去研究、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中终身受益,学生才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菊英.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7):221-222.

[2]朱少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1):168,171.

[3]许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3):102-103.

[4]孙小桃,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8):13,69.

作者简介:张宏,女,(1979.7-),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学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兼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101100)

猜你喜欢
音乐学习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浅析竹笛基本功训练学习的感悟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音乐课堂中快乐成长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