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5-13 06:47庄灼梅施家芳吴小芬鄢婷婷
医疗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阻络雷火颈椎病

庄灼梅,施家芳,吴小芬,鄢婷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颈椎病为我国中老年人群多发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可引起颈椎及附近软组织出现急性或慢性损伤,刺激并压迫患者的神经、血管和脊髓[1]。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颈部酸痛、头晕、失眠,严重者后期甚至会出现大小便障碍、四肢麻痹乃至瘫痪,不仅会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而且也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创伤[2]。临床认为,单纯针刺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治疗时间较长。雷火灸是以解剖学为基础,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念,配合穴位进行的治疗,其对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在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较少[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男9例,女27例;年龄30~65岁,平均(54.72±10.17)岁。试验组男11例,女25例;年龄30~65岁,平均(55.17±9.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辨证分型为痰湿阻络证,主症为颈部疼痛、头晕目眩、头重如裹,次症为四肢麻木、纳呆或肥胖[5]。排除标准:(1)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精神病;(2)颈椎肿瘤、结核、骨折;(3)因其他原因引起的颈部疼痛;(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1)功能锻炼:急性期的颈椎病患者应制动,调整患者作息时间,多休息;缓解期可在颈托保护下进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炼,每天2-3次,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以患者不感觉到疲劳为度;康复期的患者更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通过锻炼活动维持颈部肌肉的强度与稳定性,以防复发。眩晕患者慎做回头望月、“米字操”等转头动作,尽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各种锻炼动作需缓慢进行。(2)饮食指导:嘱患者在治疗期间须禁烟、禁酒,多食用健脾除湿的食物,如山药、薏仁、赤小豆等。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此外,考虑到患者的饮食需求及骨骼复检需要,也可进食含钙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参等。(3)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治疗时做好保暖,多饮热水,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皮肤处于潮湿状态,防止风邪入侵影响治疗效果;指导患者避免长期伏案工作,相同体位及姿势不能超过2 h,避免躺或倚靠沙发看电视或电脑;选择贴合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保持良好睡眠体位。

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同时保持颈部放松;选择风池穴、天宗穴、天柱穴、后溪穴、风门穴等穴位治疗,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穴位;选择30号针灸针,治疗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雷火灸治疗。(1)施灸部位:第1~7颈椎两侧颈部。(2)施灸穴位:阿是穴、大椎、风池、风府、肩俞、曲池、合谷、百会、中冲。(3)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擦拭皮肤,保证皮肤清洁干爽;将两根雷火灸固定在灸具上,通过火苗进行加热,与皮肤保持2~3 cm距离,先灸第1~7颈椎,再灸颈椎横突两侧的颈部,灸至颈后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时间不少于10 min;再用雀啄法灸风池、风府、颈椎压痛处阿是穴、大椎、双肩井,若疼痛麻木至手部,则加灸肩俞、曲池、合谷、中冲,若头昏,则加灸百会[6-7];每天灸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完毕后,将患者的颈部皮肤重新擦拭干净,患者需休息30 min后才可进行后续活动,以避免针灸位置寒气侵袭,影响治疗效果。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计分法观察中医证候:无:0分;总分≤12分归为轻度患者;总分13~23分归为中度患者;总分≥24分归为重度患者,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长海痛尺疼痛评分。采用长海痛尺评分法(长海痛尺上有对疼痛程度具体描述,数值从1到10,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确定疼痛的数值)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头痛、眩晕、肢体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基本消失为显效,基本改善为有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长海痛尺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长海痛尺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长海痛尺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形体肥胖者易痰湿内生,同时,脾气亏虚则运化水湿不利,久则痰湿内聚,加之长期姿势不良,导致颈部气机阻滞,痰湿加重。痰湿是机体代谢障碍的产物,痰湿阻滞则气血无法上行通路,五窍失养[8]。中医与西医治疗颈椎病患者均有独特方案。目前,西医主要采取物理、药物与手术的方法治疗颈椎病患者,这些治疗方案可迅速减轻患者疼痛,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以手术为例,需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年龄、血压,以降低手术风险,并且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病情较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9-10]。中医则主健脾除湿,化痰通络,其中针刺治疗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雷火灸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消炎镇痛的功效,也因无痛、无损伤等优点易被患者所接受。雷火灸是在雷火神针基础上进行了配方及手法的改良,通过沉香、木香、穿山甲等二十几种中药材粉末加以艾绒制成,配合横行灸、纵行灸、雀啄灸、拉辣式等手法进行施灸,具有渗透力强、药火峻、火力猛、灸疗面广等特点。雷火灸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式使患者的局部肌理开放,保证患者肌肉效应,不仅使机体组织柔软温煦,还可良好的刺激经络。在燃烧过程中,其物理因子以及药化因子与穴位具有明显的融合效果,可以产生综合效应,燃烧时产生的远近红外线在热力作用下渗透组织,能够增加细胞膜的活性,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了人体所需的细胞能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与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阻络雷火颈椎病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