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上助力学生思维的“起飞”

2021-05-14 12:25陈玉熙
锦绣·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陈玉熙

摘要:本文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以思维品质的培养入手,通过举例小学英语课堂中真实语境的创设,挖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拥有其工具性和文化性双重性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其语言工具性的部分提到:“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而我们往往在英语课堂上更注重语言的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北师大王蔷教授在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演讲中提出:“英语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对语境创设不充分,以及很少引导学生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英语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他们英语思维的建立。本文将基于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列举其中典型课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通过创设真实语境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及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变革

通过几十年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英语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品格。其中,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想特征和思维方式,反应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及创造性等的水平和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必定无法由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而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必将引发我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思考。根据王蔷教授的指示,我们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对课程的优化。学习内容的变革,即摒弃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根据教学主题及话题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语言的使用方法。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对课程、话题的整合,使学生摆脱单一的主题教学,实现文化、思维的融合。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是使育人目标贯彻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始终。

本文将基于以上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列举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环节,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及创造性。

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上

1. “Zootopia疯狂动物城”课例

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是关于动物的身体特征的主题。教师可以模仿“Zootopia疯狂动物城”中的办案情景,引导孩子们帮助兔子Judy和狐狸Nick,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有关动物案件的线索,即动物嫌疑犯的特征,包括毛发颜色、脚印、爱好、能做的事情等,推测出真正的“犯人”。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下,学生不仅需要对动物的身体特征有所掌握,更需要对各种动物、不同颜色、身体部位、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动作)有一定的积累。而以上这些内容分别在一年级及二年级上册的前几个单元涉及到。因此,将这些主题整合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在解决案件的过程中,理解、思考、表达,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谁偷吃了树上的苹果”的案件中,嫌疑犯有大象、母鸡和小丑鱼,孩子们只要指出只有大象因为“It has a long nose”所以能够够到树上的苹果,而其他两个动物或不能飞或生活在水里,因此犯人很简单就能判断出来。而在高级案件中,嫌疑犯熊猫、猴子、长颈鹿都能够到树上的苹果,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有逻辑的表达。

本课将零散的话题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情景、深度思考、运用表达,促进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发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Healthy eating健康饮食”课例

在小学,與“食物”相关的主题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主题之一,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关于食物的单元,在lesson 9中洋洋回家想吃巧克力,妈妈不同意,建议他吃些香蕉。如此简单的课文,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句型、单词而学习课文,那么语言就失去它真正的意义。语言不仅承载着它背后的文化,更承载着人们的思想。

谈到食物,“健康饮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此,我们不妨把文中问题抛给学生们——为什么妈妈不同意洋洋吃巧克力?这个问题一下就让学生从课文跳到生活当中,你是否也有想吃某样东西但家长不让的情况?这些你不能吃的食物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不让你吃的?建议你吃的食物有什么特征?这些问题最终都回到“健康饮食”,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建立正确的思维逻辑,形成系统的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框架,学生也可以为自己的家人设定最适合他们的健康食谱。既有锻炼思维逻辑的练习,又有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活动。

3.“My Go-With-Feeling Trip我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课例

除了食物外,北京版教材另一个非常偏爱的主题就是“旅行”。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lesson 9,Mike一家就遇到了一个旅行中非常棘手的问题——证件丢失。本课一开始的时候,教师设计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学生们沉浸在规划自己的旅行的兴奋情绪中,而当不同的小组分享完他们的旅程计划后,教师突然扔出一个重磅信息——你的旅行证件丢失了,你会如何应对?这是任何旅行者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们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需要马上转变思维,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到了高年级,学生们对于各种话题与主题已经有了很丰富的了解,对于不同的句型与单词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他们从三年级就熟悉了的旅行规划的活动,他们也许已经无法产生思考的兴趣。因此,学习的重点将由语言知识能力的掌握向思维的发展方向偏移。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需要太多计划与顾虑的,因此在这样的旅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十分正常。学生们需要列举出自己认为会产生的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个环节需要他们发挥创造性与想象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更需要的是他们相较于低年级更加缜密的逻辑。

三、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始终

以上三个课例涉及到低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的三个不同的年级,说明对于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对于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描述,思维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属于较低阶段思维水平,而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水平。这六个不同层次应该是同一个年龄及时间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全部思维水平。教师更应该在低年龄段注重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期。而到了高年级学段,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标准将会提高,同时更应该增加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对语言的运用,帮助他们把语言的基础夯实。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